丁棟



【摘? 要】目的:探討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骨骨折的臨床價值,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可參考依據。方法:選擇88例開放性脛骨骨折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各44例,觀察組給予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對照組給予髓內針內固定術治療,隨訪1年比較兩組骨愈合時間及肢體功能康復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1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7.11±1.59)d明顯少于對照組(8.18±1.7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3%明顯低于對照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25.6% (P<0.05)。結論: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骨骨折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關節功能恢復較好,骨折愈合時間更短,且隨訪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單臂外固定支架;開放性脛骨骨折;骨愈合;功能康復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070-01
臨床上脛骨開放性骨折主要是由于撞擊或車禍等導致,高處墜落、暴力扭轉亦可以造成開放性骨折。脛骨位于小腿內側,作為小腿的支撐體重的主要結構之一,骨折后功能恢復良好對患者日后生活質量有一定影響[1]。目前臨床髓內針內固定是常用方案,其具有對位準確,但具有影響脛骨血供,且需再次手術的不足。單臂外固定支架有較好的固定功能,且不需切開手術,但是否可更好的恢復骨折肢體功能尚不明確。為此本研究探討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骨骨折的臨床價值,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可參考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連續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88例開放性脛骨骨折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2.54±4.12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行X線檢查明確脛骨骨折,且有開放性傷口。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急性感染、惡性腫瘤等。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積極給予相應的清創及對癥處理措施。采用隨機數字法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各44例。
觀察組給予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徹底清創術過程中盡可能保持完整組織,清創術后常規雙氧水、碘伏等清洗傷口3次,無張力縫合創口,根據情況可負壓引流。在骨折近、遠端各放置2 枚外固定鋼針,保證所有鋼針在同一直線,隨后安裝單臂外固定支架。對照組給予髓內針內固定術治療:將髓內針頭朝骨折端插入髓腔內,避免穿出斷面,隨后將骨折2個斷面進行復位,并螺絲鎖定。所有患者術后均常規抗生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隨訪1年,采用Harris評分系統評價術后關節功能:90 ~100分為功能恢復優秀;70 ~89分為功能恢復良好;<70分為功能恢復不佳。以功能恢復優秀及良好計算總有效率。
隨訪過程中定期X線復查骨折愈合情況,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同時記錄隨訪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包處理。采用(x-±s)表示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1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不良事件發生比較
觀察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3%明顯低于對照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25.6% (P<0.05) (見表3)。
3 討論
臨床上開放性骨折主要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膚及軟組織破壞導致骨折端與外界相通,因此發生感染的風險較高。由于脛骨位于皮下,因此骨折后更容易損傷皮膚形成開放性骨折。開放性骨折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清創處理,降低感染風險[2]。目前臨床上復位內固定是開放性脛骨骨折的常用方案,但其骨性愈合時間比較長,且需要再次手術取內固定,因此感染風險增加。
本研究分析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骨骨折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100.0%,但無差異。可見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同樣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以較好的恢復關節功能。骨折愈合時間比較發現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朱克江等[3]研究發現,單臂外固定架組患者平均愈合時間為(7.3±1.8)個月,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5±1.9)個月(P<0.05)。分析認為髓內針內固定骨折控制旋轉性較差,因此增加了骨折愈合時間;同時由于內固定手術復雜,對醫師要求高,亦可能對骨折愈合產生影響。
本研究分析隨訪不良事件發現,觀察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區別主要在感染發生情況,髓內針內固定更容易發生感染。其與髓內針置入可能影響內膜血液循環有關,此外手術時間長亦增加了感染風險。單臂外固定支架操作簡單,且外固定對骨折部位皮膚的縫合張力影響小,同樣對損傷部位的軟組織影響小[4]。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單臂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骨骨折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關節功能恢復較好,骨折愈合時間更短,且隨訪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春峰,楊峰,錢忠東. 單臂外固定架應用于脛骨開放性骨折的療效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7):50-51.
[2]鄭清. 單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脛腓骨中下段骨折 70 例[J]. 中醫臨床研究,2019,11(13) :122-123.
[3]朱克江,孫功雪. 單臂外固定架在 Gustilo Ⅲ型脛骨骨折患者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研究[J]. 雙足與保健,2017 ,15(173) :118-119.
[4]吳錚,任靜,劉克廷,等.外固定架固定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8,33(08):85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