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職應用數學教育應認識到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層次,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主要目標,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思維。本文分析高職院校應用數學教育現狀,并針對主要存在的問題,提出在高職應用數學教育中讓學生主體思維得到充分發展的建議。以期能夠促進學生主體思維的發揮,不斷提升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信息化;學生主體思維;應用數學教育
引言
應用數學作為高職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全新教育環境中,轉變傳統應用數學教育模式,改善應用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完成對學生主體意識和思維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高職院校應用數學教育現狀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職責,發揮著為崗位服務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領域對高職院校應用數學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并立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培養學生的主體思維。使學生明確自身承擔的責任和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并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為未來職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但就實際而言,在短時間內完成教育改革創新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高職院校應用數學教育還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課程設置方面。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使高職院校各專業課程都做出相應的調整,提升對數學教育的要求同時也縮減數學的教學課時,增加教師的教學壓力。致使部分教師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而一味的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對部分重點知識講解不到位,影響應用數學的教學質量。第二,教學內容方面。雖然高職院校應用數學教材進行所次修訂,但還未真正的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材中所設置的大部分教學內容主要以例題和習題為主,過于枯燥的學習內容會降低學生學習的欲望,其應用的價值與意義不大。第三,教學方面。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將數學教育目標單純理解為提升學生課業成績,在教學中也只圍繞課本知識開展教學活動,對于數學概念和定理的講解也局限在推理和證明上,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過于單一和枯燥的教學方法,不但會加深數學學習的難度,還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疲憊感和抗拒感,不能配合教師更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導致應用數學教育效果達不到預期,無法實現在全新教育環境中的創新發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應用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主體思維的方法
(一)確定學生主體位置,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數學教學中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久的工程,單純依靠學生的力量很難達到目標。因此需要教師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在課堂中重視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和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在應用數學學習中能夠做好善于思考且勤于練習,進而自主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更高質量的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一方面,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學生在以往學習中已經獲得較多的學習經驗,在面對數學問題使能夠形成自我的看法。為進一步指導學生發揮自身的直觀能動性,教師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為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教學問題。并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融入到問題中,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與思考,幫助學生完成對數學概念的應用,以實現數學知識實用性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可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觀看教學課件自主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探討。并通過與教師的溝通,來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檢驗自身的學習成果,更好的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逐步養成學生主體的意識。
數學知識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內容,其知識點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鞏固學習成果。并理清知識存在的關系,利用所學知識去理解新知識,同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化。這就要求教師要突破課堂的限制,將數學知識的講解延伸到課堂之外。可利用網絡技術構建線上學習平臺,并為學生安排可供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資料和問題。學生在完成課上學習后,可登陸平臺中進行在線學習,可反復觀看教師的教學課件,也可通過與教師的良好溝通,來解決自身存在的學習困惑與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并得到學生反饋,以此為依據來進行教學難度和進程的調整,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學生還可在線上平臺中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料,比如數學讀物、輔導書籍等。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培養自身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主體思維的形成提供助力。
(三)融入情感教育,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
情感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也是促進學生思考和想象的主要教學手段。在應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素養的培育,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和訴求,并結合學生學習喜好來制定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并獲得學生的認可。首先,教師應在教學中利用鼓勵式的話語去激勵學生,當學生學習進步或獲得一定學習成果后,教師可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利用啟發式的話語去點撥學生,使學生能夠發現問題的突破口,降低學生無法自主完成問題解答的失落感。其次,教師應在通信軟件上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可通過觀察學生動態來了解學生學習喜好。還可為學生推送數學學習的資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時刻提醒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真正的走進數學,并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合理應用。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完成高職院校應用數學教育目標,并促進學生主體思維能力的發展。就必須主動轉化傳統教學方法,以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為引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強化對學生主體思維和意識的培養,將課堂主體位置交還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深刻認識到主動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并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將自身打造成為具有良好數學思維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彭雪輝.對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探討[J].智庫時代,2019(44):185-186.
[2]? 李娜.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及主體意識的培養探究[J].中國教師,2019(S1):138.
[3]? 劉穎.談學生主體思維在高職應用數學教學中的體現[J].才智,2018(14):9.
作者簡介:張文靜(1986.10),女,漢族,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本科,副教授,從事高職應用數學方向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公共基礎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