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成云
數學與生活是相互滲透的,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如果教師只為了教書而盲目的灌輸知識給學生,那么對于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就越顯枯燥和冰冷。教師為了應付教學而教,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這種對峙局面長久下去,數學教師和學生的麻木勢必會達到頂峰。最終的結果是數學與生活脫節了,失去了任何學習數學的意義,由此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任何興趣,更有甚者對數學厭惡至極。所以,我認為當前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
一、教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是組織好教學的首要前提。
中國的長者們總是抱著“我吃的鹽要比你們吃的飯多,走的路要比你們過的橋多。”的觀念,在晚輩們面前“循循善誘”,堅持不懈的進行洗腦工程。到了課堂上,某些教師統治學生的氣勢更是尤為猖狂,不準講話,不準搞小動作,不準上廁所,不準……把學生禁錮的像個木頭人,大氣都不敢出一聲,更不用說在課堂上提出什么問題來。這樣的課堂局面便是教師眉飛色舞的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們都在下面昏昏欲睡。我有一同事曾經就和我抱怨:“哥上的不是課,上的是寂寞。”其實同仁們不想上“寂寞”,簡單,只要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問題就縫紉而解了。
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我沒有上新課。在黑板中央寫了這樣幾個字“講故事”,要求是想講故事的同學主動站起來講,每講完一個故事后學生們就自由討論,談談自己的感想,當然談感想也是自由發言,講得甚好者便以掌聲鼓勵。那節課上的很熱鬧,學生們也很投入,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出來。下課后,我和學生們都是滿臉笑容和滿足。頭炮打響后,以后每節課我都會以幽默的方式向同學們傳達知識點,課堂氣氛非常的輕松,每堂課下來,我的臉上是經久不衰的笑容,學生們也是非常的熱情,配合我的進度絲毫都不怠慢。半學期下來,我從沒有在課堂上強調過一次紀律,也沒有責備過一個學生,但是學生的學習絲毫沒有減少過。
二、一堂數學實踐課的親身體驗
初一數學第三章“圖形欣賞與操作”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個內容,卻將影響學生一生對數學的看法。上的好,就能使中小學知識的過渡變得自然、平和,可以消除學生對中學數學的畏難心理,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前我就給全班學生分好組,要求學生以組為一個小團體來親自作設計,然后我參照了某些優秀教師成功的教法,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土豆、紅薯等材料做切出圖形的實驗,當有學生拿著勝利成果興奮地向我展示時,我對全部成功的學生獎勵一個作業本,讓他們把勇于實驗、勇于探索的精神扎根心底。
三、理解數學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生活中數字計算無處不在。
如:①豬肉11塊錢一斤,你去市場上買一斤二兩豬肉要用多少錢?
②你和爸爸去動物園游玩,看猴子花了2塊錢,看老虎花了10塊錢,看長頸鹿花了20塊錢,你一共花了多少錢看這三種動物?③小明家的新房子有120平方米,現在要鋪120塊地板磚,每塊地板磚面積為多少?由此可見,我們的生活真的與數學息息相關。初中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多,如函數學應用問題、不等式的應用問題、方程應用問題、打折問題、利率問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問題等。
四、如何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
1、教學情境生活化
教學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統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情景之中,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在熟悉的生活氛圍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2、例題練習題生活化
比如在學習“價錢“這章節內容時,我讓學生從買日常零食出發編造例題和習題,然后舉一反三,從生活的其他方面出發編造其他的例題和習題。
3、收集生活素材,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我經常會鼓勵學生多參與生活實際,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和解釋周圍的事物。
4、用網絡來體驗數學的快樂
網絡中的很多益智小游戲都包含了豐富的數學思維和知識。我總是在自己實踐完后,會指定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空閑時去實踐和參透。這樣就更能讓學生體現數學的樂趣和給生活帶來的愉悅。
綜上所述,與各類應用性問題相關的知識都是初中數學的重點內容,在設計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時,我們可以從中選取某種類型或某個問題安排數學應用問題的學習。在數學活動課中,教師可以充分讓學生去實踐,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同時深刻掌握知識并有效地利用。所以利用數學活動課的優勢,以應用性問題為中心,加強教學與實際的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是初中數學教學所必不可少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青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