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對急性硬膜外血腫伴腦疝患者在治療中應用血腫微創穿刺術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取得的效果展開探究。方法:研究對象=84例患者為2019年1月-2020年1月一年期間于本院治療的急性硬膜外血腫伴腦疝,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療方式分組納入,對照組共42例接受開顱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研究組共42例選擇血腫微創穿刺術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展開治療,經不同治療后對2組療效展開比對。結果:經過2種不同治療后,2組關于預后狀況的分析中,研究組、對照組數據有差異,2組存有統計學意義(P值范圍<0.05)。經過2種不同治療后,2組關于GCS評分 和住院時間的分析中,研究組、對照組數據有差異,2組存有統計學意義(P值范圍<0.05)。結論:應用血腫微創穿刺術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在急性硬膜外血腫治療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療效。但相比于開顱血腫清除術,聯合治療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將其手術后的康復時間進一步縮短,可值得推廣。
【關鍵詞】開顱血腫清除術;急性硬膜外血腫;GCS評分 ;血腫微創穿刺術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089-02
硬腦膜外血腫(EDHs)約占頭部外傷后患者的2%,占頭部致命傷患者的5-15%,約75%的病例伴有顱骨骨折。急性硬膜外血腫是顱腦損傷最嚴重的并發癥,需要及時診斷和手術治療[1]。本次對象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一年間收治的急性硬膜外血腫伴腦疝患者(例數=84),主要對急性硬膜外血腫伴腦疝患者在治療中應用血腫微創穿刺術后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取得的效果展開探究,研究如下文:
1.研究資料
1.1患者資料
研究對象=84例患者為2019年1月-2020年1月一年期間于本院治療的急性硬膜外血腫伴腦疝,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療方式分組納入,對照組共42例接受開顱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研究組共42例選擇血腫微創穿刺術后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展開治療。對照組進行性別分析中男女各為30例、12例,年齡范圍16-77歲,平均年齡(45.90±4.61)歲。研究組進行性別分析中男女各為28例、14例,年齡范圍17歲-75歲,年齡均值(44.88±4.79)歲。排除標準:未進行治療干預、嚴重骨折、血液疾病、器官衰竭、全身感染、其他胃腸道疾病、溝通障礙以及精神疾病等。此次2組治療結果相關數的分析是基于2組年齡、性別等差異性分析之上而展開,2組個人資料數據無差異,在結果中展開數據的分析具有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共42例接受開顱血腫清除術,如下:在手術室中應用標準的外傷大骨瓣開顱手術做切口,將其顱骨割開,硬膜需剪開,壞死腦組織和血腫需進行完全清除,在止血之后需應用腦膜補片進行硬腦膜的擴充,并將顱骨去除,對頭皮進行縫合。研究組共42例選擇血腫微創穿刺術后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展開治療,按照急診科CT結果進行血腫最厚部位的確定,了解后進行穿刺點的確定,應用YL-1型顱腦穿刺針展架血腫微創穿刺,之后經注射器將小血塊、血液排出,連接引流袋。之后按照對照組的手術步驟展開手術,于開顱之前將穿刺針拔除。
1.3統計學研究
在2組展開的結果分析,數據分析基于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后的組別比對,計數分析采用(n%)模式以展開數據的比對,計量分析采用(x±s)模式對2組展開數據比對,2組的數據表達經過組別核對后再展開文字論述。P值在2組比對后若范圍<0.05時即符合判定標準,2組研究數據與數據間有大差異,數據比對間即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預后狀況分析
研究組在此次治療中2例經治療后死亡,預后不良共17例,而剩余23例經治療后預后良好;對照組在此次治療中11例經治療后死亡,預后不良共16例,而剩余15例經治療后預后良好;經過2種不同治療后,2組關于預后狀況的分析中,研究組、對照組數據有差異,2組存有統計學意義(P值范圍<0.05)。
2.2GCS評分 和住院時間分析
研究組在此次治療中GCS評分和住院時間分別為(5.41±1.28)分、(19.89±4.30)分;對照組在此次治療中GCS評分和住院時間分別為(7.83±1.51)分、(30.56±7.64)分;經過2種不同治療后,2組關于GCS評分 和住院時間的分析中,研究組、對照組數據有差異,2組存有統計學意義(P值范圍<0.05)。
3.討論
急性硬膜外血腫一般來說,在顱腦損傷繼發損害中尤為常見,按照不同的類型進行分別。畸形硬膜外血腫需要進行治療,因起病急,很多患者在送至醫院時已出現腦疝,若不搶救及時會死。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應用在外傷后畸形硬膜外血腫之中,已經得到了臨床大部分專家的肯定,因此有很多醫院采用該治療方案。但對于患者而言,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在受傷后清除硬膜下血腫以及清除腦疝成為了救治的關鍵環節。血腫微創穿刺術簡單、安全且方便,受外部影響不大,作為急救方式,在急診科中可按照頭顱CT掃描對血腫部位進行定位,進行穿刺引流血液,進而緩解其顱內壓,解除腦疝[2]。在本次數據研究之中,過2種不同治療后,2組關于預后狀況的分析中,研究組、對照組數據有差異,2組存有統計學意義(P值范圍<0.05)。經過2種不同治療后,2組關于GCS評分 和住院時間的分析中,研究組、對照組數據有差異,2組存有統計學意義(P值范圍<0.05)。
概而言之,應用血腫微創穿刺術后聯合開顱血腫清除術在急性硬膜外血腫治療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療效。但相比于開顱血腫清除術,聯合治療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將其手術后的康復時間進一步縮短,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傅世龍,袁邦清,劉必松,魏梁鋒,張尚明,李軍,劉海兵,王守森.急性硬膜外血腫清除術后鄰近部位繼發腦損傷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9(12):1189-1195.
[2]徐建昌,鄭金玉,孫遠召,李靖,翟效甫,羅書引.顱腦腫瘤術后并發遠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腫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9,40(09):19-21.
作者簡介:
陸淼(1985-)女,漢,護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