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霞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多元化社會中相關的內容也在漸漸變得多元化,社會對于人才需求和要求也不再單一。針對著這樣的社會和社會人才需求,相關教育必須要走在社會的最前沿和科技的最高端。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互聯(lián)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與跨行跨領域的進行深度融合。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積極開展相應的信息化教學和信息化教育十分重要。電工電子教學是一項基礎性課程,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應當有效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開展信息化教學。本文就基于“互聯(lián)網+”下的電工電子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做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電工電子基礎;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9)04-0173-03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relevant content in the diversified society is gradually diversified, and the society's demand and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are no longer single.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such social and social talents, relevant education must be at the forefront of society and the highest 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the contex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Internet +" is in full swing, with deep integration with cross-disciplinary and cross-disciplinary.Under such a social backgrou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ctively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aching is a basic course. In the Internet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uld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assist teaching.Carry ou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of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basic courses under "Internet +".
Keywords: "Internet +";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foundation; information teaching
引言:
在多元化的社會,學生對于知識的來源和獲取渠道也變得十分眾多,已經不像從前一般的單一,教材和教師并不是所有知識的唯一來源。然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和教材仍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和最重要來源。從教師角度而言,應當更好地利用現(xiàn)如今時代的信息化技術,積極開展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要符合時代的進步和時代的情況,從而進一步令學生的學習是跟時代接軌,跟社會聯(lián)動。結合時代的多元化發(fā)展需求,切實提高人才培育質量與效率,能夠增強學生的應用技能。因此,將“互聯(lián)網+”概念深度貫徹并融合實際教學非常重要。
1 “互聯(lián)網+”與互聯(lián)網教學的概念分析
1.1 “互聯(lián)網+”概念分析
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迅速,在相關產業(yè)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lián)網+”這個詞對于社會各界和各個人群來說都并不陌生。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感受“互聯(lián)網+”為人們的生活和社會帶來的實際利益。所謂的“互聯(lián)網+”就是將互聯(lián)網和各個行業(yè)領域進行深度的融合,將相關行業(yè)領域還有專業(yè)相關工作的進行建立在互聯(lián)網的平臺上。因為互聯(lián)網有較好的可視性、即時性和共享性,所以在各個領域的信息傳遞、共享、保存、加密方面都有較好的實際應用效果。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方面也在與互聯(lián)網不斷結合,開始了新的教育模式,擁有更多的新教育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完善教育理念,大量地獲取最新的教育信息。所以必須要結合時代以及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需求,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尤其對于一些理工科的基礎課程學習來說,積極利用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1]。
1.2 互聯(lián)網教學的概念分析
互聯(lián)網教學這對于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進行來說并不陌生。當前互聯(lián)網技術的有效應用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原態(tài),漸漸走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相關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也在悄然之間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互聯(lián)網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之中,也逐漸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應用互聯(lián)網進行輔助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的多元化學習提供豐富多樣的資料。
這一特點對于一些理科或工科的專業(yè)課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該類學習往往是具備著一定的實際性的,是建立在實際技術角度出發(fā)的,如果只通過口授耳聽,是遠遠不可能滿足這樣的學習質量和教學質量需求的[2]。尤其理科和工科的相關理論在教材上具備著較強的抽象性,理解記憶等方面較為困難,學以致用的難度很大。對于理論教學,如果教師只是盲目的照搬教材知識,難免會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抽象難懂,所以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針對化教學,使學生逐步增強理論知識理解能力。
2 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
教學中難免會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一般來講,因為該類課程涉及到直流電路、定律、分析方法、交流電路等等諸多方面,所以教學和學習理解方面都是具備著一定程度的抽象性。理論的抽象性越強,理解難度越大,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習質量的要求就越高,學習難度也越大[3]。面對這樣的一門課程,在只通過教材和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因為每一名同學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是有限的,利用現(xiàn)有條件開展實際教學,往往會面臨學生理解情況差、學習效果差、學習質量差、學習效率低的特點。
3 電工電子基礎課程內容的信息化教學分析
3.1 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開展教學工作必須要有針對性,教師可以應用微信向學生推送下節(jié)課堂應當預習的內容,也可以構建班級分享網站,網站上分享一些學習技巧和方法。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應用電子幻燈片進行輔助講解,或者是設置課堂游戲,通過以游戲的形式模擬基礎課程,有助于將抽象枯燥的基礎知識變得形象立體,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3.2 加強課堂師生互動
例如:在教學“電路的等效轉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同學們,你們考慮一下如何將多個電源的等效電路等效為簡單電路?”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復習相關知識點約十分鐘,在此基礎上引入新課程,著重講解重難點知識25分鐘。通過循序漸進的探討與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到電路中只有一個電源,可以應用電阻串并聯(lián)化簡此類簡單電路分析方法,可以應用歐姆定律。通過講解重難點知識,使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三相交流電產生實由于該部分知識點,教師在講解時難以將實物帶到課堂上,教師也無法在黑板上畫出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圖形或者是動態(tài)過程,學生也難以增強感性認知,由于圖形較為復雜會難以理解。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講解三相交流電發(fā)電機的結構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利用先進的互聯(lián)網技術,可以將這一過程的變化使用互聯(lián)網動態(tài)圖等手段進行表達,或利用一些視頻、網絡資料等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也可以輔助學生對該類內容進行理解[5]。
尤其是實際性和應用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就總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就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的拓展帶來的新可能和新平臺。
4 結束語
如上所述,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是一門相對基礎的實際應用性課程,同時該類學習要結合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翠,亓祥.基于“互聯(lián)網+”視域下的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信息化模式應用研究[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2):64-66.
[2] 魏甜甜,陶麗萍.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下高職院校機電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以《電工電子學基礎》項目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7(15):41-41.
[3] 丁文捷,蔣曉華.“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儀器分析”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7): 91-94.
[4] 關于中本貫通會計專業(yè)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J]. 吳葉紅.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8(08)
[5] 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會計專業(yè)課程教學的影響及意義[J]. 孫軍. 課程教育研究. 2016(01)
[6] 多媒體工具在會計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王勤. 內蒙古教育.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