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玲 丁燕妮 張成功
摘要:黨的19大召開以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民辦高等教育呈現出勃勃生機。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高校第二課堂質量和維護校園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民辦高校中學生干部選拔培養工作依然存在選拔標準不透明,程序不公正、培訓不重視品德教育等問題,因此文章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干部選拔培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見。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干部;選拔培訓;問題對策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發展,尖端科技和高素質人才等因素在國際競爭中顯得越發重要,時代越來越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高校作為為社會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儲備干部隊伍的孵化基地,學生干部隊伍選拔與培養作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學校穩定、促進學生工作順利開展、豐富校園文化的重要抓手,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的蓬勃發展,有效緩解了國內高校數量不足的窘況,增加了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彌補了長久以來國家統一辦學這單一模式帶來的不足。民辦高校教書育人、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民辦高校中學生干部素質的高低。
一、民辦高校學生干部選拔培養現狀及原因
(一)生源差,學習層次復雜造成人才埋沒
20世紀90年代民辦高等教育在中國開始發展,距今短短30年的時間[1]。目前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民辦本科高校417所,但417所民辦高校中沒有一所進入國家一流大學,也沒有一個一流學科,甚至排名前一百的高校中沒有一所民辦高校[1],從學校排名和社會認可程度看,民辦高校普遍低于公辦老牌院校。
(二)學生干部準入門檻低造成學生干部素質差異較大
學生干部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具有特殊性,他們具有學生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學生中比較優秀的份子,在各種團學組織和班級組織中擔任著重要職務,是師長的得力助手,同學之間的親密伙伴,更是維系師生之間的橋梁,是高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軍[2]。雙重身份的設定使得學生干部需要成為學生群體中的榜樣,學校希望可以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引導普通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招生優先論造成學生干部晉升無望而被迫脫離組織
充足的在校學生是民辦高校的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沒有足夠的學生就沒有足夠的學費,學費作為民辦高校教學秩序正常運轉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保障,學費的充裕才能保證民辦高校的蓬勃發展。民辦高校辦學模式的特殊化,造成民辦高校每年5月份到8月份下點招生的季節性現象。
(四)學生干部培養重業務技能輕道德素質
指導教師因為實際工作需要,在學生干部培訓過程中注重所涉及業務技能的培訓,學生組織職能不同,指導老師培訓的側重點不同,例如大學生宿舍管理委員會會側重宿舍檢查方式的培訓、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側重學生早晚自習、正式上課課堂出勤率檢查方式的培訓、學生會側重活動組織策劃能力的培訓,但學生道德素質等隱性能力培訓提升,因為沒有具體的指標能夠量化和評價,指導老師會弱化甚至漠視這方面的培訓。
(五)管理學生干部的老師自身因素
在民辦高校中對學生干部成長具有直接指導職能的學工隊伍是主要由輔導員、團委、學生處等職能部門職員組成,觀察從業人員的學歷結構發現,學工隊伍學歷水平較公辦高校普遍較低,整體素質也難以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在二級學院、職能部門管理領導層次,轉業軍官占據角大比例,執行力較高,但在管理方式上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因此,從高學歷一線學工隊伍中錄用選聘經驗豐富、德行良好、技能過硬的教師擔任主要管理職務,培養學生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也是重中之重[4]。
二、民辦高校學生干部選拔培養模式探討
(一)學生干部培養要以政治思想教育為首位,加強德育教育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高等教育體制和內容也在不斷改革和豐富,市場化的教育方法不斷為高等教育發展注入活力,但在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下,學生干部自身僅注重業務技能的提升,卻忽略了思想道德素養的進一步提升[5],明興建等人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干部角色意識的理解進行調查,發現“能大公無私,熱心為同學服務,為廣大同學謀利益”這一學生干部標準,在1999 年和2015年的大學生選擇中發生巨大變化,由1999年的第一選擇降到了2015 年的第三選擇選擇,順序的變化能夠明顯的說明學生干部在角色認同上對于服務意識的認同有所淡化[6]。
(二)學生干部選拔培養要把好“五關”
嚴把入口關,就是要求民辦高校要根據不同學生層次、兼顧各類學生組織的特征,創新、創建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學生干部選拔機制,嚴把入口關。以新時代民辦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為基礎,以黨、團、學組織實際需要為落腳點,以“按需設崗、服務為主、寧缺毋濫”為原則提高學生組織進入門檻,通過本人申請、筆試、面試、公開演講、民意測評等選拔程序,注重學生干部比率,切實保證學生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先進性、代表性和服務性;班級學生干部的數量在保證主要學生干部質量的前提條件下可適當增加副職,為更多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的同時,能夠增加學生干部的危機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7]。
(三)學生干部晉升杜絕唯招生論
學生干部選拔晉升要標準明確,程序正當,群眾參與面廣,制度公平公正公開。學校層次制定學生干部產生辦法、結構化面試、統一競選演講、公開投票、唱票等環節,確定最后的晉升人員之后,安排專人到晉升人員所在部門或者班級進行全面考察、綜合評價晉升人員。
三、結語
民辦高校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組建一支高執行力、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是需要在學生干部管理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學生干部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對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目前民辦高校內部學生干部選拔和培養工作有著缺點和弊端。因此民辦高校應該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借鑒其他優秀院校學生干部選拔培養的發展經驗,加強自己的學生干部建設,實現自身學生干部管理中新舊動能的轉換,切實做好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工作對于民辦高校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敏.基于五自導向的民辦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機制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1(1):9-11.
[2]? 石曉帆.90后高校學生干部選拔培養現狀研究—以北華大學為例[J],高教論壇.88
[3]? 彭函.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J],教育藝術,2013,(1):33.
[4]? 李祥平.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的探討[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5).
[5]? 梁濤.探索高校學生干部能力培養的新機制[J].教育現代化,2016(10):138-140.
[6]? 明興建,王琪琪. 高校學生干部角色意識嬗變實證研究[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4(1):155-163.
[7]? 丁文勤.論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路徑[J].江蘇高教,2010(4):122-124.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