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在乳腺癌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例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后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傷口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結果:20例乳腺癌患者中13例行改良根治術,7例行擴大根治術均未發生并發癥,術后恢復較好,1例未隨訪。結論:術后護理對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乳腺癌;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212-02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Yuan Xue
(93 Bureau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Central Hospital Heilongjiang, Heilongjiang Heihe Nen River 16144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Methods:20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for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functional exercise, wound car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of the 20 patients,13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7underwent extended radical mastectomy without complications,with a goo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1 case without follow-up.Conclusion:postoperative c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Breast Cancer;Postoperative;Nursing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發病率為23/10萬,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已超過宮頸癌,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乳癌大都發生在40-60歲的婦女,其中以更年期和決經前后的婦女尤為多見,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內分泌因素:②飲食與肥胖:③乳腺癌家族史。可見乳癌已經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手術切除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療20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5-66歲,平均45.2歲,住院時間10-15d。
1.2方法 (1)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2)傷口護理。妥善固定皮瓣:根治術后用繃帶或胸帶加壓包扎,應注意患側肢體遠端的血液供應情況(皮膚顏色、溫度、脈搏等),若皮膚呈紫紺色,伴皮溫低,脈搏捫不清,提示腋部血管受壓,應及時調整繃帶松緊度,以患側上肢血運恢復正常為宜。如繃帶或胸帶松脫滑動應重新加壓包扎,減少創腔的積液,使皮瓣或植皮片與胸壁緊貼以利愈合。傷口引流護理:傷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體腔內的積液、積膿、積血等,起到預防和治療感染的作用;保證縫合部位愈合良好,減少并發癥發生。在護理過程中,必須注意預防和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放置引流物的位置需正確,引流物應按體位放在引流部的最低位,以保持引流通暢。注意引流管不扭折、不受壓。如管腔被血塊、黏液或壞死組織等堵塞,可松動引流管或輕輕抽吸和沖洗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及量,準確記錄為預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術后24~48h拔除。創面處理:創面愈合后,可清洗局部,以柔軟手巾輕輕吸干,粗暴的擦洗易損傷新愈合的組織,以冷霜輕輕涂于皮膚表面,防止干燥脫屑,并促進皮膚較快地恢復正常外觀。(3)患肢功能訓練的護理:術后手放于體側的枕上休息;握放毛巾運動;用患肢梳頭,盡量不運動肩關節。術后5 d坐在床上機能訓練:腕關節牽引運動,健手握患手,從患側向健側牽引;紙張抓握運動;雙手于胸前握球,壓縮球引動。術后1周~2周:肩關節運動為主,可利用醫院內桌、床、墻等進行訓練,20 min/次,4次/d~5次/d;直立,上體前傾,雙手前后左右擺動;爬強運動:用健側手沿墻壁向上半伸至最高點,以此為目標,逐步提高患肢的摸高點。(4)術后的心理護理:術后繼續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上的支持,鼓勵夫婦雙方坦誠相待,誘導正向觀念,幫助其理解失去的一側乳房較之失去生命代價很小,失去乳房只是外觀上看起來不協調,這可以通過截假乳或手術痊愈后行乳腺重建術來解決失落感,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促進患者身心兩方面的恢復,以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5)術后并發癥的預防。1)皮下積液:術后皮下積液發生率在10%,保持引流通暢,包扎胸帶松緊度適宜,避免過早外展術側上肢,積液要早發現,及時穿刺或引流排出。2)皮瓣壞死:皮瓣壞死最常見,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為10%-60%,術后觀察傷口皮瓣情況,胸帶勿加壓包扎過緊,及時處理皮瓣下積液。
2結果
13例行改良根治術,7例行擴大根治術均未發生并發癥,術后恢復較好,1例未隨訪。
3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治療辦法有手術切除、放療、化療、內分泌及免疫治療等,其中乳腺癌根治術仍是目前乳腺癌治療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乳腺癌根治術后應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特別是做好心理護理及指導早期功能鍛煉,對加快乳腺癌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減少術后并net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術后生活質量及縮短住院時間有著重要的意義。
乳腺癌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2];術后5年存活率較高,死亡率相對較低。在本組臨床護理實踐中,通過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精心護理,患者對手術的認識及信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3]。同時通過我科護理人員的護理,使患者處于接受、配合治療的最佳狀態,減少了術后并發癥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治療疾病,改善預后;同時乳房對于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女性特征,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可預防由于乳房切除而產生的眾多心理問題,這些都有賴于早期發現[4]。精心的護理、精湛的技術、系統有效的術后康復護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預防并發癥,使功能障礙減小到最低限度,有效促進身體康復。
參考文獻
[1]張惠蘭.腫瘤患者護理[M].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院大學聯合出版社,81-84
[2]鄭鎮木,黃少旺,鄭雄烈,等.保留肋間臂神經在乳腺癌腋淋巴結清掃術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4,(3):167-168.
[3]尹京淑.乳腺癌術后的護理及康復指導[J].中外醫療,2010,11(27):46-48.
[4]張愛芳.乳腺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9(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