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芳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通過運用修辭手法可進一步掌握和理解課堂知識。教師將修辭手法融入課堂中,可促使每一名學生得到成長,提高語文教學課程的質量,使每一位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小學語文中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通過掌握修辭手法應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素質教育和個性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課堂上,教師只有鼓勵學生有效地探索問題,才能逐漸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修辭教學;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的培養,顧名思義就是對動腦、思考等認知能力的培養。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僅僅要認識事物的表面,并且還要認識事物的本質,而這個過程中,就需要人們不停地思考、探索。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在語文修辭手法的思考和運用上是片面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意識、有計劃地在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修辭教學課堂是學生鍛煉思維能力的地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培養學生想象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教材和語言的深入思考,學生置身在想象的空間中,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也會提高,獲得最佳的效果。例如,在“植樹的牧羊人”課堂中,老師提出,“請各位同學精讀課文敘事部分,想象一下牧羊人這個人物的形象,并且通過你們的想象感受牧羊人的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最后請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論述一下牧羊人植樹的意義。”教室話音剛落,學生們立刻進入思考,進而依照課文中“牧羊人”的描述產生聯想,思考并感受牧羊人的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教師在學生思考后邀請同學回答剛才的問題,回答完畢后教師又可以接著問道,“本文能否通過時間順序為線索呢?從開頭的‘這個男人不愛說話,這個男人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你應該怎么去聯想牧羊人植樹的意義呢?”此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了一個想象空間,幫助學生聯想課文情景,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構建學生獨立思考空間,進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當學生回答不準確時,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翻開課本進行師生互動,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重點,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思維
課堂知識是思維的工具,又是思維活動引發的結論。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思維有助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應用能力。將課堂知識和思維活動聯系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有利于為學生提供一個思維鍛煉的平臺。例如:課堂“山雨”中,老師提問道,“‘風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變得非常幽靜這一段文章中課文采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進而又問全班同學,“在‘春這篇課文中,‘太陽的臉紅了起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隨后又問,“在‘威尼斯的小艇中,‘靜寂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話音剛落,學生就紛紛進入思考,教師在學生進行思考一段時間后,邀請學生回答,學生則回答道,“都是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教師接著又道,“上述的三個例子中把風、太陽、城市人格化,使他們都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和神態,用風的呼吸表現了山谷的寂靜;用太陽的臉紅表現了春的氣息;將威尼斯擬人,表現出喧鬧的白天和寂靜黑夜的自然交替。”整個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停地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雖然這樣的教學可能會消耗較多的時間,但是卻能讓學生真正地參與思考,從中激發學習興趣。
三、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以張揚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潛能。例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中,教師問同學,“文章中運用什么角度去描述房子漂亮?”在問答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上觀察,如時間、季節等,引發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聯想到大量美好的情景,學生的思維也可得到無限拓展。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學語文修辭手法的運用是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課程。本文詳細闡述了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思維,如何拓展學生思維界限的實際情景。希望廣大教師在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時,能靈活地將其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春莉. 淺論小學語文修辭教學與思維能力培養[J]. 語文學刊, 2014(10):173-174.
[2]吳麗. 淺論小學語文教學與思維能力拓展[J]. 內蒙古教育, 2016(4):71.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橫寨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