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各個行業帶來了重大機遇與變革,隨著人類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其審美觀念也發生了較大改觀,因此,藝術設計面臨著技術與觀念的雙重革新,與過去相比存在較大區別。新媒體藝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代人類審美與價值觀念在藝術方面的體現,本文結合設計行業現狀,對新媒體藝術設計的概念與含義進行了詳細闡釋,并分析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新媒體藝術設計特點,提出其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藝術;數字技術;結合;新媒體;藝術設計
一、引言
步入新世紀后,互聯網與數字技術滲入到人類工作與生活的各個領域,并促進所有行業的發展與創新,直至如今,藝術逐漸與數字技術相結合,衍生出新媒體藝術設計形式,數字技術改變了藝術的表達方式,賦予其新的生命力,使之能夠于新時代煥發光彩,藝術則加深了數字技術的內涵,提升其應用價值,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本文立足于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特征,分析其實際發展過程中的特征。
二、新媒體藝術設計簡介
新媒體藝術設計具有較高的綜合性,在長達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并未得到具體概念,其呈現出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的特征,隨著人類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審美觀念的發展與數字技術的進步,新媒體藝術設計也在不斷豐富與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形態。新媒體藝術設計覆蓋面廣泛,涉及多門知識,如電影藝術、攝影藝術等,以及大量新型藝術設計,但所有表現形式都具有共性,即使用者能夠憑借與作品的互動,參與對作品的影響與改編。新媒體藝術具有聯結性和互動性的重要特征,與純粹藝術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服務性質,需要迎合市場發展態勢做出改變與調整,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我國于20世紀末將新媒體藝術設計確定為新的學科,居民自此意識到數字技術為藝術賦予的實用性特征,廣大設計師利用數字技術將藝術設計轉化為實物,使其直觀地將美感呈現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藝術的實用性。與音樂、美術等各類藝術相比,新媒體藝術設計雖包含它們的內涵,但也涉及諸如時尚、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知識,其審美標準乃是隨市場波動而發生相應變化,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基本目的,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它也處于不斷提升中,有更多的技術手段可以利用。
三、新媒體藝術設計特征
(一)綜合性
新媒體藝術設計與純藝術設計和實用設計都存在較大差異,它并非某個單一科目,而是多項科目的綜合運用,得出設計圖紙僅僅是新媒體藝術設計的一個環節,還需將其以實物形式呈現在消費者眼前,進行多方考證與思量,結合多個領域的知識將創意變為物品,它往往需要由多人合作完成。
(二)服務性
藝術可以是藝術家為了純粹地表達自身感情而進行創作,以較強的表現力為主要衡量標準,但新媒體藝術設計將服務性作為第一要素和設計原則,需要面向市場,在實物中融入藝術元素,利用數字技術完成設計與規劃,并獲得產品,為消費者帶來美感和精神層面的享受,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不只要考慮美觀性,還必須遵循市場發展規律,迎合消費者審美。
四、新媒體藝術設計發展策略
(一)嚴格遵循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是新媒體藝術設計的最重要特性,在過去的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們可不考慮實際情況,拋開邏輯與客觀規律,選擇遠超于現實的設計,但新媒體藝術則必須要能夠呈現出產品,要考慮技術限制,將設計控制在現有條件能夠實現的范圍,秉持可行性原則。
(二)重視互動過程
唯有進行充分有效的互動,設計師才能夠更加深刻和全面地了解消費者心理與需求,才能設計出更加符合他們預期、能夠為其帶來美感的產品,獲取更多經濟效益。運用數字技術中的多樣化網絡平臺與交互APP,設計師能夠直接與消費者溝通交流,聆聽他們對于產品的意見與看法,并獲悉他們的預期,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設計,實現設計改變生活的效果。相應地,藝術的范疇也能得到擴大,通過吸取更多意見與信息,它可以擺脫過去傳統方法的桎梏,根據現代社會的需求進行調整,煥發新的光彩。
(三)改變設計理念
數字技術與網絡之間具有緊密聯系,也因此具有了信息共享、跨區域交流的功能,在當今社會,我國人民的基礎需求得到滿足,衍生出了精神層面的更高需求,追求個性化發展與產品,因此,新媒體藝術設計應充分運用藝術要素,并借助數字媒體吸納更廣泛的文化,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經驗,改變設計理念,結合消費者需求選取合適的部分進行消化吸收,從而豐富本國的設計形式,促進行業發展,推動其面向全世界。
五、結束語
新事物誕生必將對原有事物造成影響與沖擊,但并不一定是負面作用,在數字技術盛行和不斷提升的如今,若能將藝術與之結合,大力發展新媒體藝術設計,在豐富國民精神世界的同時,為他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定能夠促進設計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為其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作者簡介:張郭承(1992.8.10),男,漢族,湖北恩施人,碩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專職教師,新媒體藝術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