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兵
摘要: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變革的加速期、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全球化、信息化、工業化加速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復雜多變的環境,面臨不少新的情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也迎來新要求,我們要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方法。
關鍵詞:新時代;思政工作;社會變革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復雜的社會問題帶來多樣、多變的社會心理。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市場主體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樣化導致社會利益結構分化、社會階層分化,社會利益關系日趨復雜,收入差距、貧富懸殊、行業差別、區域差別等問題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社會心理復雜多變,個體思想選擇性、獨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強,社會思想引導的難度不斷加大。
網絡的快速發展也改變了社會交往和生活方式。互聯網的裂變式發展已經深刻改變社會面貌,一方面,“互聯網+生產”、“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生活”正在改變現實,新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休閑方式大量涌現,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構;另一方面,微信、微博等通信工具實現了人與人之間實時、隱蔽、互動的交流,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相互融合,促使社會交流更加活躍、社會思想更加多變、社會輿論更加復雜,網絡以從未有過的方式改變了社會交往和輿論生態,改變了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
與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相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領域本身也出現了一些新趨勢。一是分眾化的趨勢,即運用適合的教育形式、途徑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開方抓藥”。二是綜合化的趨勢,在新舊教育形式、教育途徑、組織領導等方面實現不斷融合,各項工作同步推進。三是生活化的趨勢,即讓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融入生活。四是信息化的趨勢,在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實時、互動,提高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率、到達率、覆蓋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動性、生動性和實效性。[1]
在復雜多變的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也迎來新要求,我們要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方法。
1.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保持全社會思想上的高度統一。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指導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思想體系,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前行的道路就有了明燈,才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挑戰。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帶領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又前進了一步,新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旗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精神源泉。
2.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激勵億萬人民群眾追求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美好未來。
要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夯實主流思想文化的群眾基礎。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美好前景,在社會各個層面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要通過社會宣傳、媒體宣傳、主題宣講、座談交流、談心談話等方式,引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2]要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勤奮工作、樂于奉獻、長期奮斗,以強烈的進取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3.深化思想道德建設,追求崇德向善的高尚生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本質要求,其本質是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深化思想道德建設,一要抓好日常教育。把道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社區教育、職業教育、法治教育、單位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通過引導、規范、制約、懲戒等方法,使社會成員增強道德認同,遵循道德規范,形成道德習慣,承擔道德責任。二要堅持身體力行。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自覺踐行道德規范和社會規則,言行舉止守規矩,為人處世講道德,帶動更多的人踐行核心價值觀。三要實行典型引領。黨員干部、道德模范、社會名人、影視明星要帶頭遵守道德規范,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發揮示范作用,助力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四要注重法規制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法規、道德規范、行業規范、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傳導主流價值觀。
4.突出問題導向,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現實生活中,解決就業、就醫、教育等實際工作中的思想問題,必須同步解決這些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消除負面情緒和社會心理的根源。在追求高質量發展、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要關注民生民意民權,有針對性地交流溝通、增進共識、理順情緒。要加強對社會思想輿論的引導管控,對社會熱點問題加強輿情研判,組織開展交流溝通,積極開展正面宣傳,及時有效地消除群眾的誤解,化解社會矛盾。要把思想引導和文化服務結合起來,在重點工作推進中,工作關口前移,思想溝通跟進,多形式宣傳政策措施,多渠道收集群眾訴求,多途徑傾聽群眾呼聲,防范不良社會情緒滋生蔓延。
5.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
一是以優秀的作品弘揚真善美。大力傳播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化,體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更加自覺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二是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實行政策、資源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向薄弱地區傾斜,讓普通群眾享有更多的基本文化權益。三是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要進一步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發展,大力唱響網絡主旋律,使主流思想文化始終在網絡陣地發揮主導作用。四是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文以弘道,積極的文化活動可以傳播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可以傳承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可以傳播廣大群眾銳意改革、推動發展的精氣神,是開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好載體。要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廣泛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與參與的文化活動,讓更多的人分享快樂、享受生活、體驗幸福。
參考文獻:
[1]?李盛英. 巧用“加減乘除” 做好思政工作[N]. 大同日報,201906).
[2]?邵子華,新時代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N].黨建,2018(12)
(作者單位:中交京津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