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圖 劉敏
摘要:在影視藝術的鑒賞活動中,所涉及的綜合性、技術性、逼真性、假定性互為一體,共同構成了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本文就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以及鑒賞策略展開分析,希望對欣賞者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影視藝術;審美特征;鑒賞策略
影視藝術作為一門視聽綜合的藝術,既能在一定的時間里具有程序性的存在,也能在一定的空間里通過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創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者是同時進行、相互融合的。因此,也可以說它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復合體。研究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和鑒賞策略,對欣賞者提高藝術修養以及審美能力具有深刻的意義。
一: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
(一)綜合性與技術性
影視藝術的綜合性,表現在汲取多種藝術門類元素的基礎上,并將其有機的融入到自身的發展中,使表現力和感染力不斷加強。一部完整的影視作品,融入了諸多的綜合元素。正因如此,影視藝術才能產生出新的藝術效果。同時,影視藝術作為一門視聽綜合的藝術,從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讓電影上升到新的維度。在進入數字化時代后,相繼出現數字化電影,所呈現出的藝術效果更加有了新的拓展。例如,電影《阿凡達》主打3D和IMAX的觀影效果,畫面由真實場景和電腦動畫共同生成。投資5億美元,最終全球票房超過25億美元,充分佐證了影視藝術通過與技術的結合,技術帶給影視藝術巨大的助推力,使影視藝術邁向新的里程碑。
(二)逼真性與假定性
所謂逼真性,即作品的藝術真實接近于生活真實,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實。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影視藝術是最具有還原生活真實能力的。當觀眾在欣賞一部影視作品時,所看到的是創作者利用一定的制作手段和攝影技術,盡可能還原出來的生活真實,因為創作者在進行影視作品創作的同時,是本著立足于真實的態度來盡可能的縮小熒屏和現實世界的距離,從而達到逼真性的效果,也使得觀眾在感受藝術真實的同時敢于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進而產生“共鳴”的審美藝術效果。比如,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導演文牧野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向觀眾展示了生活中人們迫切關注的問題,影片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影視作品中存在的假定性,可以從三方面進行解釋。首先,對于作品的整體故事而言,它不是對生活真實的原搬照抄,而是根據創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遇等,進行主觀化后發揮出來的。尤其是為了增強戲劇性沖突的效果,必須把現實生活中積累的素材進行加工、提煉,才能得以展現出來;《我不是藥神》中,雖是按真實事件改編,但是為了增強戲劇性,影片中的主人公程勇不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其次,對于作品中的人物設置而言,演員必須通過自身獨特的表現手段,來模擬和再現客觀對象,從而觸及觀眾的情感情緒,產生藝術效果;最后,對于觀眾而言,他們可以暫時拋開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和瑣碎,去花時間看電影、電視,正是觀眾的此心理需求使得假定性毫無理由的存在于影視作品當中。
(三)造型性與運動性
影視藝術本質的特征在于它的造型性。首先,色彩作為造型性的基本特征之一,比較注重形式美,畫面因為有色彩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具有藝術感。張藝謀的《影》中,以最根本的水墨色為整體基調,典雅而不失華麗。僅用黑白兩色,把畫面中氣勢恢宏發揮到了極致。其次,光線也是造型元素之一。對光線明暗程度、角度的運用,可以營造不同氛圍,刻畫人物形象,賦予某種寓意。影片《芳華》中,馮小剛以巧妙的光線布置,將不同時期影片中主人公對情感的堅守,提升到了一個高度,做到了以光表情,以影達意。最后,畫面的構圖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影視作品的題材、內容、要求等各不相同,導演運用的畫面構圖也大有不同。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拍攝方式采用動靜相宜、虛實的景深鏡頭達到了完美的呈現,讓觀眾看到了影片所帶來的藝術魅力。另外,導演通過大量的運動鏡頭及場面調度交代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利用時間感和空間感傳達情緒。因此,影視作品也是“運動”的藝術。
二:影視藝術的鑒賞策略
(一)明確欣賞目的,領悟思想內涵
在影視藝術鑒賞活動中,第一個階段是來自于觀眾自身的直覺反應。在欣賞作品之前,觀眾會由于個人或者是社會的原因,在心理上形成一個結構圖式,也就是說觀眾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作品的種類,并希冀在作品中可以得到滿足,在達到這一目的基礎下進行影視作品的鑒賞。但是,由于觀眾的身份不同,對于作品的鑒賞策略的角度把握也不相同。大部分的觀眾還是主要注重影視作品的娛樂消遣作用,有一小部分的觀眾在鑒賞過程中,思維則會比一般人更加的活躍,他們在將全部身心融入作品中的時候,也會積極的對影片敘事、人物形象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思考,體會其中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二)激發豐富想象力,發揮審美再創造
在把握和領悟影視作品思想內涵的同時,觀眾會對作品中所涉及的時代、人物等都某方面的了解。然而,有些觀眾要想獲得更加強烈、更加高級的愉悅感,還會積極調動想象力和聯想力,以此來填補影視作品中所出現的“空白”和“不確定性”,以自身的理解關照作品的深層寓意,通過審美再創造的美學效果,體會到作品中更多的藝術價值。
(三)感受深刻意蘊,實現自由境界
在經過審美再創造的環節后,觀眾會在感受影視作品中深層蘊意的同時讓自己的心靈完全沉浸在作品中,被其所感動、所吸引。同時,觀眾也會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思想情感來與作品深深的融合在一起,產生“共鳴”,欣賞者這種強烈的感受,是影視藝術鑒賞活動中的高峰和極致。
結語
影視藝術以巨大的包容性塑造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欣賞者在鑒賞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目的,把握和領悟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思想內涵,也要在此基礎上學會對藝術作品積極地進行審美再創造,才能感受到藝術作品的深刻意蘊,產生共鳴的藝術境界。同時,欣賞者也要不斷的去接受優秀的影視藝術作品,掌握相應的藝術理論知識,提高藝術修養。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