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
摘 要:和平崛起是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和需要,在對國際形勢和發展趨勢總體判斷的基礎上,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推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是中國一項根本意義上的大戰略。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不僅為我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探索一條現實可行的途徑。
關鍵詞:和平;崛起;社會主義
一、中國和平崛起的內涵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40年來,已經開創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特征的戰略發展道路。這就是: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系而不相脫離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這是一條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世界和平的道路。各國都在思索的問題。毫無疑問,判斷中國和平崛起的標準,應當一方面衡量中國的綜合實力尤其是經濟實力的增強是否可稱之為崛起,另一方面衡量中國的崛起所走的道路是否是和平發展之路。
首先,中國崛起的標志應當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當然其重點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從1983—2011年中國的GDP年均增長率均為9%以上,這期間超出了美國GDP的平均增長速度。最新統計資料表明,中國2010年GDP總量經過調整后達到401513億元,比上年增加10.4%。同時應該看到,我國這些年經濟發展資源、生態等方面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只有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在人均GDP、科教、人口素質、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全面發展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才能談得上是真正的崛起。
其次,中國崛起的道路應該是和平的。中國作為一個愛好和平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通過武力或其他強權手段來實現自身的崛起,只能采取和平方式發展自己。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用和平的手段處理國際關系,堅持以和平共處為原則同國與國開展外交。在各個領域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相互合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減少和消除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產生的疑慮。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中國致力于和平的方式發展自己,不僅為地區的安全穩定做出貢獻,而且也為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不懈努力。
中國和平崛起不僅是基于對和平與發展關系的深刻理解和對當今世界脈搏的準確把握,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二、中國和平崛起的必然性
(一)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決定了中國必然實現和平特色的崛起。
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的。20世紀80代末90年代初,東歐巨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中國經受住了巨大挑戰,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取得了矚目成就,成為新時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個亮點。它用成就證明“中國的發展道路非常獨特,極具中國特色,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對待資本主義,它沒把資本主義當成目標,而是把它作為實現目標的手段。”中國的社會主義是以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決定了中國必然走不稱霸的與眾不同的的和平特色道路。這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堅持社會主義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對世界是個災難,是把歷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
(二)中國傳統外交政策的和平特色為當代中國和平崛起奠定了基礎,規定了方向。
外交是一個政府內政的延伸和體現。中國傳統外交政策植根于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內斂民族本性,深受中國傳統文化“重穩、求實、謀和”精神的影響,充分體現出和平特色。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堅持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雖然中國60、70年代曾與周邊國家發生過一些糾紛和戰爭,但中國都是出于維護本國正當權益而采取的正義之舉,中國勝利后未占領他國一寸領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樹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上積極謀求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第三世界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時期,中國外交走向成熟,更趨務實、靈活。中國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觀,積極參與營造周邊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努力實現和平崛起。中國崛起之和平特色與中國傳統外交政策的和平特色一脈相承,取得矚目成就。
三、中國和平崛起的可能性
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際形勢對我國和平崛起利大于弊,積極因素多于消極因素,這為我國和平崛起提供了可能性。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有利條件:
(一)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為中國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為“和平與發展”。“尤其是‘9·11事件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但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并沒隨國際風云的變幻而迅速改變。因為決定時代主題的世界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世界人民要和平求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戰爭越來越不得人心。
(二)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機
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無法回避的客觀進程,它正以一種無法遏止的力量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方方面面。盡管經濟全球化產生的收益并未在各個國家均勻分配,南北之間的差距依舊在擴大,但是,經濟全球化仍將給我國帶來的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占世界勞動力總量的26%。面對如此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豐富,而資本相對稀缺的國情。我國可以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業,開放服務業,積極地吸收外國資本,這樣就可以利用國外的剩余資本,為我國的剩余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
(三)國際格局多極化是中國崛起的一個重要的有利國際環境
冷戰結束后,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它反映了國際社會多元化的現實,客觀上有助于世界政治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歐盟、日本、印度、俄羅斯等國家或組織進一步發展,逐步彰顯出巨大的區域性影響力,正成為新的世界性力量。一方面打破了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另一方面各國在競爭中依然保持著密切的合作。
四、結語
中國和平崛起的國家發展戰略選擇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歷史必然性,也是現實的必然抉擇。中國的發展崛起離不開世界。我們要樹立寬廣的世界眼光,全面觀察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發展的大勢,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借鑒各國人民在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創造的有益成果和經驗,絕不能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然而,中國的發展、崛起關鍵在自己,我們必須耐心解決國內“大規模發展難題”,方能談上中國崛起,我們只有妥善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才能最終實現有中國特色的和平崛起。
參考文獻
[1]陳磊.《和平崛起已經實現,正在民族復興的路上》
[2]夏書飛.《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框架》
[3]李棟拓.《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頂層設計》
[4]王都豐.《中國兩次崛起的和平之路》
(作者單位:中共安慶市宜秀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