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紅 卜從哲



摘要:服務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可以促進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本文采用標準差橢圓法分析方法,對中國東部沿海地區113個城市2007-2016年服務業空間變化進行動態研究。通過對標準差橢圓分布中心、分布方向、分布形狀變化的分析,探尋沿海地區服務業變化趨勢。基于變化趨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創新發展對策建議。
關鍵詞:服務業;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標準差橢圓;對策
一、引言
服務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服務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服務業已經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2013年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三大產業中占比最高的產業。2015年,服務業占GDP比首次超過50%,其產值總量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總和。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現代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對促進中國整體服務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發展的空間變化對于整個國家服務業發展來說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更好地判斷服務業變化格局,為國家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目前,理論界對2007年以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格局變化展開研究的成果較少。鑒于此,本文采用標準差橢圓的計算方法,基于113個東部沿海地區地級市的服務業產值數據,分析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經濟空間格局變化,并為其服務業創新發展提出建議。
本文所研究的區域主要包括遼寧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以及廣東和廣西兩省共113個地級以及地級以上城市。隨著經濟危機以及國家政策的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有向內地轉移的趨勢,但截止到2016年這些城市占全國總面積的14%,服務業總量達到57.85%,仍然是我國經濟的主體區域。
文章主要選取的經濟要素指標為2007-2016年的第三產業產值,主要數據來源為2008-2017年的各省統計年鑒,城市經緯度相關數據通過GoogleEarth查詢得到。
本文主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標準差橢圓分析法。標準差橢圓分析法能夠準確的揭示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特征。通過標準差橢圓,可以從中心性、展布范圍、方向、密集程度及形狀等多重角度全面揭示經濟要素的空間分布整體特征及其時空演變過程,標準差橢圓的中心反應經濟要素空間分布的重心,方位角反應分布的主趨勢,短軸和長軸標準差比值反應分布的形狀。文中所涉及的空間計算主要基于ArcGIS10.2展開,空間參考Albers投影
(中央經線105oE,標準緯線為25oN、47oN),所選取的橢圓標準差數為1。
二、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格局變化
2007-2016年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分布格局見圖2。2007-2016年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格局分布整體呈南(略偏西)—北(略偏東),分布在空間內部的地區是沿海地區服務業經濟的主體,即長三角地區、山東省、福建省等地區在沿海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表1中,shape-length和shape-area表示經緯度數據測算的標準差橢圓的周長和面積,它們可以精確地表示出橢圓的整體變化情況。由表1橢圓周長和面積變化可以看出,自2007年開始,沿海地區服務業的標準差橢圓一直處于不斷縮小趨勢,2016年的標準差橢圓較2007年的橢圓縮小明顯,即沿海地區服務業近幾年是空間收縮的狀態。
(一)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分布中心變化
標準差橢圓的中心即服務業產值在空間分布上的重
心。2007-2016年,沿海地區服務業重心移動軌跡如圖3,移動范圍見圖4。在東-西方向上,2007-2016年沿海地區服務業產值重心基本保持向西移動的趨勢,服務業重心總體向西移動,表明相對于位于軸線西部的城市,位于沿海地區服務業分布橢圓軸線東部的城市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即軸線東部城市對沿海地區服務業總體分布格局的影響作用有所減小。在南-北方向上,2007-2011年呈明顯的向北移動趨勢,2011-2016年呈明顯的向南移動趨勢,整體接近倒V型。2016年沿海地區服務業重心向西南方向波動最為明顯,但整體而言,自從2007年沿海地區服務業重心由巢湖市波動到合肥市以來,重心一直保持在合肥市。
(二)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分布方向變化
標準差橢圓方位角(正北方向與順時針旋轉的長軸之間的夾角)反應經濟要素空間分布的主趨勢方向。2007-2016年,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分布標準差橢圓方位角變化如圖5所示。2009-2010年、2011-2014年兩個階段方向角增大,表示相對于東北部城市,位于沿海地區西南部的城市對沿海地區的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2007-2009年、2010-2011年、2014-2016年三個階段,方位角減小,表示相對于東北部城市,位于沿海城市西南部的城市對沿海地區的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小。
(三)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分布形狀的變化
下面圖6、圖7分別反映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橢圓長短半軸變化趨勢以及其比值的變化情況,其中橢圓的長軸可以反應服務業空間分布的范圍,長短半軸的值差距越大(扁率越大),表示服務業的方向性越明顯。反之,如果長短半軸越接近,表示方向性越不明顯。
由圖6可以看出,2007-2008年、2009-2015年,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分布標準差橢圓長半軸呈下降趨勢,表明沿海地區服務業經濟在南北方向上呈收縮狀態;2008-2009年、2015-2016年,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分布標準差橢圓長半軸呈上升趨勢,表明沿海地區服務業經濟在南北方向上呈擴張狀態。而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分布標準差橢圓短軸在2007-2008年、2009-2013年、2015-2016年間呈下降趨勢表明,沿海地區服務業在東西方向上呈收縮趨勢。2008-2009年、2013年-2015年標準差短軸呈上升趨勢,表明沿海地區服務業經濟在東西方向上呈擴張趨勢。
由圖7可以看出總體來看,從2007-2016年,長短半軸比值是減小的,即南北方向上的服務業產值增長相對較快。具體來說,2007-2013年、2015-2016年,長短半軸比值呈縮小趨勢,即表示長軸方向的南北方向上的服務業產值增長明顯,而分布在短軸方向即東西方向上服務業產值增長相對緩慢。而2013-2015年長短半軸比值呈增大趨勢,表明東西方向上的服務業產值增長明顯,而南北方向上的服務業增長相對緩慢。
(四)基于城市層面的空間解釋結合上面分析,本文從城市層面對東部沿海地區服
務業經濟空間格局變化作出解釋。2007-2016年橢圓面積減小,服務業分布橢圓空間范圍有縮小趨勢,表明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內部集聚程度增加,整體范圍而言,東部沿海地區內部省市服務業發展(長三角地區、廣東東部、山東省、福建省)較東部沿海地區外圍省市(京津冀地區、遼寧省、廣東西部、廣西省)服務業發展快。橢圓總體向西移動,即上海市以南主要東部沿海岸線的城市服務業比重明顯減小,其對整個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格局的影響相對在減弱,這就促使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空間分布橢圓總體向西移動。另外,由長短軸、中心、方位角等變化趨勢可知,標準差橢圓有向南移動趨勢,一方面可能因為中國沿海地區北部的京、津、冀、遼等地區服務業增長速度較慢,在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產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其對沿海地區服務業發展的影響作用減弱,另一方面可能因為位于南部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地區服務業增長速度較快,比重上升,其對沿海地區服務業發展的影響作用增強。
三、結論及相關建議
綜上所述,近十年,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發展速度由進入21世紀后的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成長,山東省、長三角、福建省、珠三角等地區主要城市服務業增長速度相對較快,相比之下,京津冀、遼寧省、廣西省等地區城市增長速度相對較慢,總體發展狀況相對平穩,但存在內部發展差異較大,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從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服務業發展還未成熟,各方面建設尚未健全,這對于推進以我國自身為主的相關標準與體系的建立,為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機遇,同時也是沿海地區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機。不容忽視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加速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向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這既給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發展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威脅。因此,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提升服務業的競爭力是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基于此,為了促進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的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加快特色產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服務業總體產值比重低,表示對服務業的重視程度
和扶持力度不夠。對于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來說,為了不受服務業空間格局變化大趨勢的影響,就應該利用東部沿海地區區位優勢,結合當地具體情況,研究推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當地特色優勢產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制造業服務化或者農業服務化。
1.大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應完善政策體系,樹立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思路,要建立一體化的產業政策體系,突破傳統的產品定義與統計分類,利用產業間日益增強的相似性和互補性,制作產業發展一體化方案,大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戰略。
2.明確交叉行業的市場準入規則以及稅收政策。即需要協調監管部門,根據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積極制定并實施適用于各類交叉行業特點的稅收政策和稅收優惠細則,同時減少行政管制、降低準入門檻,避免政府過度干預,構建支持產業融合發展的寬松政策環境。
(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大現代服務業培育力度1.深化改革,完善服務業管理體制,消除行政壟斷。
首先,明確自然壟斷與非自然壟斷的行業界限,對非自然壟斷行業實行產權和市場準入制的改革。其次,通過營利性行業與非營利性行業準確界定社會事業行業(包括科技服務、教育培訓、醫療社保、文體娛樂等行業),對不同類別的行業進行不同的運作方式,即營利性行業要實行市場化、產業化運作,非營利性行業要采取公助民辦、服務外包、政府采購等運作方式。最后要弱化政府對生產要素的配置職能,進行管理體制創新。
2.優先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對于重點發展的行業如科技服務業、金融業、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物流業、文體娛樂業、旅游業、教育培訓業和環境管理業等,要實行便利的公共服務政策,各級政府要在市場準入、教育、醫療、環保、社區服務等方面,提供優先便利的服務。通過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進程,可以吸引一部分政府投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傳統服務業與新興服務業占比情況,使服務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
(三)提高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開放水平
1.進一步擴大開放,降低準入門檻。要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加大對東部沿海地區的支持力度,著力破除服務業領域行政壟斷與市場壟斷,積極推進服務業各個領域的對外開放,鼓勵服務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市場空間,積極開拓歐美發達國家市場、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同時盡力放寬本國服務貿易的準入限制,實現服務業在全國、全球范圍內的互聯互通。
2.利用“一帶一路”機遇,發展現代服務業。“一帶一路”涉及大量的新興服務業合作,會帶來進一步開放的需求,也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開放和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東部沿海地區服務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吸引外資,大力發展國內相對落后的現代服務業,以促進本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同時還要積極的采取“走出去”戰略。在銀行、保險、醫療、行業、旅游、軟件、零售、支付、文化等多個領域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
(四)大力培養現代服務業專門人才
1.加大企業內部培訓力度。一個企業人才隊伍的組
成一般有兩種:一是靠引進,二是靠自己培養。員工與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所以企業應不斷的對員工進行培訓,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行業和社會人員對員工進行培訓,向員工傳授解決問題的技能、溝通技能以及團隊合作技能等,培育員工良好的行為規范,增強員工的專業技術能力,使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更好的適應崗位標準。同時,適當提高薪酬或者福利,為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及個人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時給予高端服務業人才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住房補貼。通過物質和精神福利,吸引人才往服務業轉移。
2.轉變人們對傳統服務業的偏見,加快高校對服務業專門人才的培養。政府應下力度全面宣傳服務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在今后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使人們認識到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教育人們用現代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認識服務業,減少公眾對服務行業的偏見。此外,為了更好的培育服務業專業人才,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增加相關服務業課程種類,在高校加大服務業專業開設力度,增大服務業就業人才中專業人才的占比數量。另外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應加大學生的實習力度,讓學生畢業之后能盡快融入社會,更好的為我國服務業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趙璐,趙作權.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空間差異的動態演化[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1):44-45.
[2]趙璐,趙作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空間格局變化[J].經濟地理,2014(2).
[3]寇靜,朱曉青.對我國目前服務業發展存在問題的思考——從經濟增長與充分就業角度審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0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