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艷
摘要: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推動下,會計稅收差異日益擴大。對審計單位來說,會計稅收差異的大小會對審計費用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我們今天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因此針對會計稅收差異對審計費用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會計稅收差異;審計費用;影響
一、會計稅務差異和因素分析
會計稅收差異,即會計核算是稅前收益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額,即會計稅前利潤-應納稅所得額=會計稅收差額,等式右側反映會計準則和稅收法律法規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制度差異,相對穩定。等式的左側能夠得知,影響會計稅收差異,即調整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顯然有一定的主觀可操作性;盈余管理行為肯定會影響會計利潤;避稅行為肯定會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1.制度差異
(1)收入類
首先,核算的范圍存在差異;會計收益是指公共機構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總流入量,這將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與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無關。應稅收入包括的內容多于會計收入。稅法中的收入是指企業以貨幣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收入,包括貨物銷售收入、勞務收入、財產轉讓收入、股息紅利以及其他股權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許可證任期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和其他方面的收入等等。其中,會計不會把接受捐贈收入和其他收入當做營業收入,而是把其當做營業外收入進行處理。其次,在確認標準方面的差異;會計和稅收在收入確認標準方面也存有一定差異。為了確保稅收的早期征收及完整性,稅法一定要遵守支付實現制的原則,即在獲得支付或獲得支付憑證的當日作為納稅的時間點,但是對于還沒有獲得貨款的憑證或貨款,卻已經開具增值稅發票或者營業稅發票等相關稅收憑據的,就必須把開具時間當做確認標準。
(2)資產處理類
第一,無形資產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為對無形資產形成前的開發經費和處理已經存在的無形資產進行的研究。通常情況下,都會把對開發費用的研究調減到應該納稅所得額中。然而根據所得稅的規定,無形資產必須要按照直線法進行攤銷,并且期限也必須在10年期限以上。這樣就肯定會產生暫時性的差異,最終對當期所得稅的費用產生影響。
第二,長期待攤費用方面的差異;實際上,長期待攤費用方面的差異沒有在改造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攤銷和租入固定資產方面制定明確攤銷處理辦法,只是要求把大修理和日常修理實施費用化處理。在稅法中規定長期待攤費用按照直線法進行攤銷,并且期限不可少于三年內。
二、影響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
1.被審單位的特征
審計業務流程中的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的對象,分別為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和會計科目。在審計單位制定審計價格時,必須充分考慮被審計單位的特征,因為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大小、業務復雜程度的高低、治理結構的復雜程度等都會影響審計過程中人力和時間的投入。被審計單位的規模越大,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業務總量就更多,相應的審計師在執行審計程序時的工作量就更大。應收賬款和存貨是業務復雜度的一個標志,這兩個科目本身審計風險就更大需要涉及更多的審計程序,應收賬款需要進行函證,存貨需要進行監盤。若業務復雜度高無疑增加了審計風險,相應的就需要提高審計定價。被審計單位的治理結構也能影響審計收費,治理機構越復雜越不容易實施有效的運作,很可能導致治理機制失效,復雜的治理結構賦予管理層更多操縱的機會,加上審計師與被審計單位的信息不對稱,審計風險加大,為了避免審計失敗帶來的訴訟損失,審計師不得不在審計費用中考慮公司的治理結構復雜度帶來的風險。此外,會計稅收差異也是企業被審計單位的一項特征。
2.審計單位的特征
作為審計中的一方,審計單位的特征也是審計定價時所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審計單位規模越大意味著更高的聲譽,一旦審計失敗,審計單位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訴訟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會挫傷審計單位多年苦心經營的聲譽。聲譽是審計單位與同行業競爭的一個“砝碼”,是審計單位的一項無形資產。聲譽越高的審計單位越會在意審計失敗帶來的損失。但審計有風險不能完全避免審計失敗,所以為了降低損失,審計單位會在審計費用中將這一風險考慮在其中。審計單位的人力成本是其經營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成本,人力成本不僅指支付給員工的工資,還包括為提高員工素質而付出的各項支出,如對員工定期培訓。審計作為審計單位收入來源之一,在確定審計費用時也需要考慮人力支出這一直接成本。組織形式不同審計單位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即在發生民事訴訟時的賠償責任的不同。相對于有限責任制的會計師審計單位來說,合伙制和特殊普通合伙制審計單位的法律責任明顯更大,前者只需要承擔有限責任,后兩者則都需要承擔無限責任。在發生審計失敗時,根據組織形式的不同審計單位需要承擔有限責任、無線連帶責任,或兩種責任同時承擔,因此審計收費也需要考慮組織形式不同承擔不同法律責任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3.契約的特征
由于市場不完善,審計單位為了保證客戶量,會通過降低審計收費以吸引客戶,尤其同行業競爭較激烈時,低價攬客的情況更明顯。當審計單位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存在重大不公允時,為了避免審計失敗導致審計單位面臨訴訟風險,審計單位需要擴大審計程序的測試范圍。因為非標準的審計意見會影響被審計單位在市場上的經濟活動,所以審計單位在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時會更謹慎,實施更多的審計程序,使得審計成本增加,影響審計收費。
三、會計稅收差異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對事業單位的領導層來說,審計報告是領導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傳遞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途徑,標準的審計報告可傳遞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的信息,也是事業單位在市場中更好運行的保障。在領導層進行盈余管理時,會反映在會計稅收差異中,會計稅收差異越大,說明管理層盈余操縱程度越嚴重。為了不被審計單位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愿意付出更多的費用以收買審計師出具標準的審計報告。
對審計單位來說,一是會計稅收差異越大,其中蘊含的管理層盈余操縱和稅收規避程度越大,審計單位需要相應的擴大審計程序的測試范圍、執行更多的審計程序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會增加審計成本,提高審計定價。二是會計稅收差異越大,這樣的企業很可能在接下來的會計期間發生經營失敗。一旦發生經營失敗,審計單位要面臨訴訟,而訴訟會導致經濟損失。為了降低這種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審計單位會相應的提高審計費用來彌補。因此,會計—稅收差異越大,審計收費越高。
四、結論
會計稅收差異有效傳遞了被審計單位的潛在信息,并且會計稅收差異為衡量事業單位的盈余管理和避稅程度提供了量化的信息,為審計單位在制定審計價格時提供了參考,是衡量審計風險的一個很好的指標。審計單位在確定審計費用時,參考會計稅收差異所蘊含的盈余管理和避稅信息,不僅有助于在審計時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更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從而促進事業單位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潔.會計—稅收差異對審計收費影響的理論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7(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