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成
摘要:MAIS在財會轉型、實現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決定了任務流程的效率與效果。本文對財務共享服務、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應用進行了梳理。圍繞功能模塊的分工與協作,結合我國企業信息共享的基礎環境構建了包括決策支持、財務共享層、業務管控及基礎平臺的四層框架體系。在信息傳遞模式設計上增加了流程引擎、標準規則集兩個核心擴展功能,并對數據挖掘、可靠性保障等關鍵技術的實現進行了探討。最后,結合當前的現實環境,從流程再造、技術支持、制度與標準、以及組織結構四個方面提出了MAIS系統開發與實施的輔助保障措施。
關鍵詞:財務共享;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流程再造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由福特公司首先推出以來,經過不斷實踐與發展,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普遍推廣,為管理會計職能的延展與應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化支撐。目前,我國的中興通訊、華為集團等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已經建立了FSSC,在效率提升、價值創造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掀起了管理會計信息系統(MAIS)整體變革的浪潮。以財務共享為視角探索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優化策略,既有利于打破傳統財務信息系統的邊界,不斷拓展管理會計職能,進一步豐富管理會計工具;也有利于實現管理會計與企業業務的深度融合。
一、財務共享視角下MAIS框架體系設計
不同的企業對MAIS的功能訴求也不相同,基于財務共享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在框架體系設計上并沒有統一的標準。財務共享核心在于實現業務的“集中化”處理,即集中核算、集中支付以及集中報賬等主要功能。從目前已有的實踐來看,財務共享視域下的MAIS整體框架結構可以分為四個層級,分別為決策支持層、財務共享服務層、業務活動層以及平臺支持層,其整體框架如圖1所示。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MAIS中處于核心地位,其基本職能主要表現為集中核算、集中報賬以及集中支付。對外與銀行等外界單位實現互聯,對內與企業人事系統完成對接,制訂報賬規則標準,從整體上規劃與固化報賬業務流程;集中核算職能與傳統MAIS相比更加復雜,除財務會計模塊外,還要擔負對業務協作系統的支持,以強化管理會計職能。該模塊在設計上需要利用流程矩陣等工具對財務運行方式與業務流程細化分解,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業務、崗位與人員的三維融合。集中支付職能要求系統內所有賬戶進行集中管理,通過標準、統一、規范與高效的操作,以支付指令的形式進行授權控制,與銀行等外單位實現信息對接,實現資金的統一規劃與運轉。
財務共享中心與其他系統的數據傳遞主要通過影像系統與直連接口兩種途徑。影像系統將“影像文件二維碼和地址”傳遞給共享平臺,平臺系統收到信息后,結合數據規約規則修改相關單據的影像文件狀態,同時觸發對共享任務池的更新。直連接口主要采用B2B拓撲機構,將TCP/IP協議進行封裝。用戶通過網絡直連接口以XML文件形式發送業務操作請求,經接口服務器加密轉換后自動發送給第三方服務器。銀行等第三方對接收的操作申請進行解密、處理并將結果通過HTTPS方式返回到接口服務器,接口服務器進行加密以XML文件形式反饋給用戶。
戰略決策層是MAIS系統的最高層次,其核心部分為系統知識庫,即決策、分析工具。系統知識庫可進一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方法庫,用于存儲運籌學、數理統計等基礎知識,為模型定義提供支持;二是模型庫,用于存儲與決策、管理有關的常規應用工具,并允許用戶在權限范圍內結合流程引擎與基礎方法對模型參數重新定義。
二、關鍵技術的實現
(一)可信性保障
大數據環境使MAIS在信息獲取、處理、加工等過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對MAIS信息的可信性提出了新的挑戰。按照ASIS所提供的可信性評價維度,可信性可以通過系統設計與技術服務兩個層次加以保障。
在系統設計上,一是要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實現三流合一。對成員單位的業務需求進行充分的分析,科學合理地運用流程分析矩陣、REA模型等工具,緊密結合企業已有的資源、業務事件以及實施主體間的邏輯關系。讓信息鏈突破企業固有邊界,擴展到企業所在的信息生態系統。二是合理設計MAIS系統架構。明確層級結構、系統功能模塊及模塊間的邏輯關系。三是處理好業務操作層與核心數據層的業務接口,在滿足內部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充分地實現業務集成以滿足不同用戶的特定需求,在保障MAIS數據傳輸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升系統運行效率。
在技術服務保障上,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做好底層設計。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MAIS底層可靠性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鑒區塊鏈的哈希算法,可以在核心業務數據上構建區塊鏈條。經濟業務事項發生后,原始數據通過影像系統以及業務審核機制,將轉化后的憑證與單據記錄打包進特定區塊,并將數據向所有節點發送,各節點審核無誤后形成本地區塊鏈賬本。某一時段內,網絡將依據一定的公式算法遴選出指定的節點進行記錄,而其他節點只負責校驗與接收記錄。同時,各區塊間通過時間戳將不同區塊首尾相連,形成環環相扣的連續鏈條。作為一門新興技術,區塊鏈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與MAIS的契合還要在理論與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索。
(二)數據挖掘與提取
在MAIS的四層結構體系下,信息數據的計算過程以及層級間傳遞方式的設計可以借鑒MapReduce計算框架。MapReduce是一種分布式計算框架,將中心平臺的各類數據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獨立分區,形成不同的節點,并對各節點進行映射(Map)與規約(Reduce)并行處理,從而達到業務邏輯的實現。
MAIS數據計算過程首先要明確管理會計活動目標這一關鍵節點的選取。分布式并行處理過程中,各個節點間相互獨立,需要一個關鍵節點把控數據挖掘、映射以及規約處理的整體方向。
管理數據分類映射過程主要負責將子系統的數據進行掃描、轉換以及必要的處理過程。該過程的實現需要兩個假設:一是子系統信息數據是相互獨立的,可以進行自由切分;二是數據過程處理是一致的。為了確保上述假設條件的成立,一種有效的方式是在影像系統進行初步挖掘后,按照相關性、相似度、決策者偏好等維度進行聚合分類、模糊分類等操作,劃分成不同的數據區域,每一個區域交由一個云節點來處理,且各節點之間的處理均采用共同的數據模型與程序標準,每一節點的計算與存儲操作都是相互獨立的,最終將計算的中間結果即中間值進行排序、歸并處理。
管理數據規約處理過程以管理數據分類映射結果為基礎,結合本地數據庫的結構化數據,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規約化處理,以得到與管理活動相關的信息。管理活動目標這一關鍵節點在該階段導向作用的可控性逐漸弱化,為了縮減數據規約處理的誤差,可以將相關節點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節點管理容器,并形成一定的層次性,分層逐步向中央處理器提交區域節點處理請求,并針對中央處理器的反饋誤差對其他節點容器進行修正,以實現串聯式層級規約處理。
(三)流程引擎設計
MAIS在底層設計上必須有一個強大的驅動引擎,用以解決信息傳遞的邏輯判斷和自動流轉程序。在流程引擎設計上可以借鑒工作流設計平臺的思路,將流程引擎區分成不同的模塊,各模塊通過接口向外系統提供不同的服務。從實踐上看,流程引擎至少包括流程定義、交互引用、管理與監控三個部分。流程定義模塊負責解釋流程定義,創建和初始化流程實例,提供優化的路徑方案,負責與其他系統進行數據通訊。交互引用模塊為中心成員不同客戶端應用、業務處理邏輯順序排列以及不同業務流管控系統的協作提供輔助支持。管理與監控模塊主要負責流程運行的邏輯正確性、維護數據傳遞的穩定性并形成運行日志,確保業務單位流程與財務共享流程的兼容一致性。
為了在規則統一的框架下,最大程度地實現業財融合、三流合一,MAIS系統的流程引擎功能應允許用戶自定義流程、數據傳遞程序以及子系統間的交互處理。因此,流程引擎還應當配置交互引用模塊,為流程演繹與測試提供空間支持。賦予特定用戶一定的權限,根據給定自定義數據字典參數規則,自行構建數據傳遞節點,形成新的業務鏈條,并結合實際業務預留程序接口,以進行邏輯變化兼容與一致性檢測。通過校驗的新鏈條可以通過API等接口與財務共享中心、其他業務子系統實現對接與集成,形成全新的數據傳遞邏輯關系。
三、優化MAIS開發與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全面梳理業務流程,實現業財融合
首先,以需求為導向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深入基層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調研,運用流程矩陣等工具,重新對產品(服務)的特性進行界定,識別出可用信息手段代替的同質度較高、重復性大的操作過程,將其從職能子系統上移到中心平臺,重新規劃業務子系統與中心平臺設計藍圖。其次,要加強部門與層級間的協作與協同。MAIS強大的信息共享能力為部門間、層級間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組織界限日益模糊。
流程再造過程要充分考慮公司層戰略與職能流程的匹配性,通過信息手段將部門子系統的信息孤島有機地集成在中心平臺。最后,要加強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在實現財務核算智能化、集中化處理的同時,結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的數據訴求,不斷豐富與完善信息屬性要求、充實數據字典的內容,實現業財數據的融合。在操作程序上,簡化審核、傳遞過程,以MAIS業務流程標準統一財會工作模式,將財務重心向管理會計轉移,實現業財程序融合。業財融合對于企業來講是一項持續的改進過程,MAIS也要為企業的流程再造、業財融合提供較為寬松的流程規劃引擎設計平臺,以增強MAIS的實用性。
(二)統一制度與標準,打好共享基礎
任何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運行都離不開制度的保障。以財務共享為導向的MAIS更是如此,在制度保障上可以分為標準化規則、業務操作規范以及內部控制三大類型。
標準化規則是MAIS正常運行與共享的數據基礎要求,要做到結構、技術、流程多方面的統一。一是要以網銀等外聯接口協議為基礎,確定業務數據的標準化格式。二是統一業務單位與中心平臺的數據標準;三是由中心或集團統籌共享規則與標準。MAIS規則標準化范圍除了統一會計制度、財會核算流程、業務審批流程外,還要滿足管理會計的職能需求。不斷拓展業務流程數據信息屬性。業務操作規范是MAIS正常運行與共享服務提供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明確流程崗位職責,分環節制訂業務操作標準手冊,確保有章可循。標準手冊要充分反映工作的重點,突出崗位責任、要求,明確前后崗位的關聯關系。其次要正確地處理好MAIS子系統業務流程與中心平臺的業務邏輯關系。明確中心平臺與子系統的對接關系及信息傳遞的程序,嚴格授權,確保MAIS整體有序地運行。信息化內部控制是MAIS踐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要求的重要保障。以財務共享為導向的MAIS建設過程將面臨著業財分離、戰略匹配、組織結構調整、技術沖擊等新的風險與挑戰。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MAIS系統首先要加強對職能單位業務操作的監控能力。在流程變革中以風險為導向,強化過程控制,細化授權審批規則,建立健全預算執行監控體系,提升資金風險管控能力。此外,內控體系的建設要結合管理會計職能要求,加強責任中心、績效評價等機制的建設,讓管理會計在MAIS中落地生根。
(三)融合新技術、新方法,實現價值創造
從目前的財會轉型實踐來開,MAIS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統報告的使用質量以及管理會計工具模型的融合兩個方面。
如何提升信息使用質量是當前MAIS在技術上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是在MAIS報告格式上引入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通過多層次的云平臺構建,XBRL技術將半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層級分類、分析等云處理,最終形成一次挖掘,多層次可重復應用的高效數據處理模式,在提高會計信息處理時效的同時,也為不同系統、不同平臺的數據接口提供了較為統一的標準協議。
在管理會計工具集成上,MAIS決策支持層除了儲備平衡計分卡(BSC)、資產定價模型等常規管理方法外,還要不斷地吸收與整合現代管理會計工具。因此,MAIS只有深度融合戰略管理會計、價值鏈管理等工具才能完成資源的動態優化配置,以增強企業的動態適應性;只有將業績評價、責任會計與企業戰略、業務單位相融合才能讓企業在流程再造中實現協作、產生協同效應,讓共享服務真正地發揮作用。此外,一套較為開放的MAIS還要融合財務管理、統計學、數據分析等學科的工具,讓企業在信息化的驅動下不斷學習與成長,以共享的方式創造價值。
(四)科學規劃組織架構,強化分工與協作
組織結構的層級設置、權限分工直接決定了MAIS信息傳遞規則的效率與效果。中心平臺在縱向結構上可以劃分為執行層、控制層與指導層三級。執行層位于中心架構的底層,是集團業務數據采集、加工、處理、輸出的直接參與者,負責中心基礎業務的統一處理。控制層在組織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負責公司戰略、預算以及決策的方案在執行層中得以落實,保障戰略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控制層的職責更加側重于管理會計功能,將執行層提供的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分析、提取,形成與項目決策相關的信息,為戰略決策提供數據支持與可靠性保障。指導層崗位主要負責公司戰略規劃的整體實現。依托共享信息,對企業資源進行集中優化配置,確立預算計劃、制訂內部控制規則、建立績效考核機制等。此外,中心組織架構各層級具體的功能模塊要結合集團的
業務屬性、內部控制要求有針對性地設置。
MAIS在職能子系統組織架構設計上要以中心平臺作用發揮為導向,在滿足業務操作要求的條件下實現精簡與協作。一方面,中心成員各職能單位要識別可由信息系統自動化處理的、具有同質性的業務事項,并將其剝離,由中心平臺統一處理。尤其是財務上的核算、審核、報表的編制等事項。另一方面,子系統組織架構一定要與中心組織分工相匹配,也要與其他業務單位相融,強化組織間的協作,為MAIS在信息處理上的一致性、及時性提供組織保障。
值得說明的是,MAIS系統建設一項復雜、持續的工作。在保障組織架構與之相匹配的同時,更應強化組織內部成員的學習與成長。要給予財務人員、業務操作員良好的培訓,參與項目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實現業財融合,充分地發揮MAIS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四、結論
以財務共享為導向的MAIS建設已經成為管理會計信息化變革的重要趨勢。決策支持層、財務共享層、業務管控層以及基礎平臺的層級結構設計,在公司職能層與集團總部間建立起了方便、快捷的溝通渠道,有利于信息共享與傳遞的流程設計。在強化MAIS智能化的設計上,MAIS應不斷地融合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科學的分析工具,逐步完善系統知識庫。MAIS規劃、開發與實施是一項持續的改進過程,需要企業在流程再造、組織變革、內部控制管理以及技術支持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社科類),《“互聯網+”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框架體系研究》(2015WQNCX182);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青年基金重點項目,《ERP視角下的企業會計業務流程重組》(2015QJZ005Z)。
參考文獻:
[1]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59-66.
[2]劉玉愛.財務共享模式在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市場,2016(01):101+117.
[3]隋玉明.大數據時代集團財務共享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14(05):14-16.
[4]張國新.管理會計浪潮下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探討[J].現代商業,2015(04):190-191.
[5]馬玲.財務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統架構設計[J].管理現代化,2016(01):31-33.
[6]池國華,鄒威.基于EVA的價值管理會計整合框架——一種系統性與針對性視角的探索[J].會計研究,2015(12):38-44.
[7]孔寧寧.基于平衡記分卡和REA模型重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J].北當代財經,2007(08):116-120.
[8]楊寅.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構建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J].財會通訊,2016(10):58-6.
[9]耿云江,趙曉曉.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機遇、挑戰與應對[J].會計之友,2015(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