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頌
大學生的教學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縱觀各個高校,大學生的實踐教學普遍存在缺陷。本文先從大學生的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針對其在實驗課程的過程設計、實踐教學的規(guī)劃時間、對實踐課程的投入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最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以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大學生為最終目的進行了深刻探討。
大學是向國家輸送建設性人才的最主要基地,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質量高低與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快慢直接掛鉤。要保證大學生接受到高素質教育,教師就必定要以教育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大學生為目標,堅持不懈地解決在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保護祖國下一代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本文從實踐中出發(fā),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1 當前大學生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實驗課程的過程設計落后
多數(shù)高校的實驗課程過程設計沒有跟上教育發(fā)展的步伐,仍然以傳統(tǒng)實驗課模式教導大學生。這種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地位的講課模式,將課堂重心放在知識點的講授上,類似于填鴨式地將所有知識點灌輸給學生。一方面,學生在接收到知識后直接按照要求進行實驗,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在課后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才能將其轉化為自己所掌握的內容,在實驗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偏低。另一方面,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所有操作完全聽從教師的指導直接行動,沒有加入自己的思考,降低了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最后,大部分高校的實驗室在平時都不對學生開放,只有在實驗課堂上學生才有機會接觸到實驗儀器進行實驗操作,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較難得到提高。
1.2 實踐教學的規(guī)劃時間過短
對于大部分醫(yī)學、理工科的大學生來說,對實踐課堂分配的時間都存在過于短暫這一問題。雖然在大學學習過程中,這些大學生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卻因為沒有足夠的實踐時間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樣一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既無法保證其學習的高效性與對知識進行熟練掌握程度,又不利于這些大學生走上社會后短時間內的發(fā)展,對大學生的整體發(fā)展造成了影響。
1.3 對實踐課程的投入過低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要求大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掌握的內容也在不停的加深。要保證大學生掌握新興的技能,就要對實踐設備提出高要求。但是許多學校并不能滿足進行高級實踐課程所需要資金要求,無法保證大學生在實踐課程中對物質的基本需求。由此一來大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獲得的收獲自然不太理想。
2 解決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方法
2.1 更新實踐課程的設計
要提高大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學習體驗,就必須對實踐教學的課堂設計進行更新?lián)Q代。要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自己對知識認知為目標,誘導大學生對實踐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并自行在實踐中探尋答案。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緊跟教育發(fā)展的潮流,利用新的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實踐教學活動的興趣與并提高大學生在實踐課程中自我學習的能力。
2.2 及時更新實踐課程的相關用具設備
及時更新實踐課的相關儀器設備保證其的有效性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實踐課堂中更好地完成實踐課程中的實踐目標。例如大學生在進行切片觀察時,用老舊落后的顯微鏡對切片進行仔細觀察的明顯比用新型顯微鏡進行仔細觀察要費勁。由此可見,為大學生實踐課程提供新型的相關設備可以有效提高實踐教學的教學效率。此外對于需要進行活體實驗的大學生而言,保證其使用的藥品的有效性,不僅是對其進行實踐的成功率的保證,還是出于人道主義對所有生命的尊重。
2.3 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為大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是促使其專業(yè)能力增長的一大猛藥。充足的實踐時間幫助學生有效的將課堂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轉化,使其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的實踐機會滿足其進行全方面發(fā)展的需求。此外,對大學生開放實驗室可以幫助其探討在實踐課堂中沒有得出答案的問題,提高了其對實踐教學內容的掌握能力。
2.4 加強大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
要解決大學生在實踐教學里存在的種種問題是不夠的,除了要對教育方法、教育環(huán)境等提出要求外,還應該加強大學生這個主體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簡而言之,要解決實踐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除了排除物質上的障礙,還要通過宣傳教育,使大學生從思想上真正重視實驗課程。只有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實踐課堂的重要性引起大學生的重視,才能從根本上克服一切阻礙解決實踐課程的不足。歸根到底,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才是對教學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環(huán)。
3 結束語
大學是學校與社會的交接處,大學生就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只有保證了對大學生的優(yōu)良教育,才能確保國家的未來發(fā)展。通過分析實踐課堂里大學生遇到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找到教學過程的不足。結合其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方法,可以為大學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并為國家的進步做了貢獻。
(作者單位: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