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逐漸引入,促進政府和企業在管理方法上不斷變革,同時還引起個人的思維方式進行相應的轉變,另外學校在管理方法和主要手段上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在對校園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探索中要求學校管理人員要掌握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內涵,及時提升對教育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建設,達到對促進學校甚至教育界發展的目的。
互聯網是一個包含很多知識內容的信息數據庫,在這些知識理論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下,傳統數據能夠解決以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從而形成了大數據背景。近期,我國中央政府進行了多次以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作為主要對象的會議,分析了大數據對于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和授課方式手段的改革途徑,把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發展作為前提,創立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針對這種情況,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大數據背景下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探索,在探討教育管理信息化對教學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希望能夠對高校管理信息化有所幫助。
1 教育管理信息化對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性
有利于擴大辦學規模。隨著教育方式逐漸向大眾化形式靠攏,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也相應增加,高校辦學手段和管理角度也越來越新穎,校企合作、多校區共發展是現階段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模式。由于各種數據變得更加復雜繁瑣,導致高校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責更加艱巨,如果只是簡單的通過有限的管理部門采取傳統的運行方式去完成,務必會造成教育管理滯后現象。那么,就要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局勢下,有效準確分配授課老師、完善教學體系才可以明顯改善教育管理能力和管理成果,進而改善人才培養水平。
有利于推動教育管理創新。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不斷的創新化發展,許多高校都采取了學分制或者學年學分制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學分制模式的運用對于創建競爭和獎勵制度具有積極作用,積極促進和發展教與學兩者的自主性,正確創立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技術能力體系。學分制模式雖然給學校帶來了活力但是也存在許多問題、情況,如選課制導致老師上課時間不一,成績評價變為以單個學生為對象,彈性學制導致畢業證和學位證的發放時間不統一等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創新符合現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為學生信息的統一管理、評價結業提供一個便利的操作模式。
有利于統一管理。統一管理要求學校教育工作要對老師和學生高標準嚴格要求,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須滿足學校標準,這是發展好學校、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而信息的準確是創立新穎的、符合學生的授課秩序,促進授課環節的順利,使授課過程實現統一化、高質量和高效率,保證教學任務能夠成功必要基礎。這就需要高校創建一個比較完善、準確、新穎的信息操作平臺,避免其他外界因素導致的誤差,實現信息共享、過程嚴謹、管理統一的體系。
2 推進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培養全局意識,維護基礎數據。教育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設中的基礎,而且和學校其它機構組織緊密聯系。因此,我們在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措施時要明確教育管理和其他機構組織之間的特殊聯系,通過教育信息和其他機構組織間數據信息的共享,確保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另外,還要充分考慮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以后發展模式,為以后的信息化建設提供重要的數據保障。
增加相關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應變能力。一個好的制度并不能處理教育管理中會遇到的所有問題,就像戰爭的勝利不是簡單的靠武器一樣,而真正決定戰爭能否勝利的是擁有武器設備的人。創建和完善一項教育管理信息體系只是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前提,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把這項制度實際運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全體教育管理人員的專業和學習技能水平。
根據制度體系原則,實現信息共享。教育管理信息體系包含多組織和多數據,因此高校在施行教育管理信息化要求下可以避開體系給高校進一步發展帶來的風險,也能夠明顯降低高校在體系應用角度的財政支出,確保高校信息化制度的順利進行。另外,目前高校授課模式逐漸改革,學生和國際之間的溝通機會逐漸增多,彈性學分制的有效實施使跨校選課模式變為現實,這些成果都需要高校嚴格按照教育管理信息體系的要求執行,統一信息化管理原則,實現信息共享。 增加財政資金,創立高效體系。創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體系是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基礎。因此,必須在教育管理信息原則的引領下,不斷增加人力、物力方面的成本,創立更高質量、實用的教育管理信息體系,按照學校的辦學理念,定制符合學校發展的教育管理信息體系。
3 總結
綜上所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時間久遠而且執行非常困難的過程,我們要在高校教育體系不斷更新和信息化建設的局勢下把握機遇,逐漸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理解程度,將目前創新管理思維和先進的信息化建設方式進行有效的結合,創建高效的教育管理信息平臺,促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