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能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必然選擇。本文以二級學院為例,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媒體宣傳、課堂、班會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來探析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需要我們一大又一代人的學習、繼承和發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內涵的人文理念、道德情操和精神內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源頭活水,孜孜不倦地為高校“樹人”“育人”工作提供養料。當前,在文化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網絡覆蓋化的背景下,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理想信念不堅定、價值取向不明確、道德操守不規范等問題,從而削弱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作用,也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媒體宣傳
我院在準確把握新時代青年學生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后,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結合學院特色,建立了南陽師范學院文史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品文論史”、官方微博“南陽師范學院文史學院團委”、官方QQ“南陽師院文史學院”多元網絡宣傳平臺。文史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對外國際教育、歷史學、和文化產業管理五個本科專業,作為學校文科院系中的領頭學院,我院努力承擔起傳播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結合學院特色專業,將中華好詩詞、傳承經典唱響臥龍傳唱、傳統文化節日、雙語朗誦、話劇實踐周等活動,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現給全校乃至全社會,實現了線下精彩文藝活動網上前期宣傳,活動過程跟蹤報道,活動后期有總結有升華。此外,我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積極宣傳高品質、高水準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在同學們中間起到了良好的反響,掀起了中國風的熱潮,對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引導作用。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與班會教育
課堂和班會教育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渠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與班會教育,需要老師們先受教育,定期對老師們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擁有雄厚的的傳統文化底蘊,將知識外化于行,起到帶頭示范作用,才能在課堂上很輕松地將傳統文化觀念與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講解,既講解了熱點問題的處理方式,又加深了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除此之外,課堂與班會教育的主角是學生,老師應該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方法來代替填鴨式的教學與講解,嘗試讓學生參與教育過程,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換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增加日常考試來檢驗平時學習情況,如在考試題目中強調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角與課本上的知識結合,剖析社會熱點問題。找到先賢祖先的優秀品質和光輝事跡,來分析對當代人的正面積極影響。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實踐活動
學習了傳統文化之后,要及時付諸實踐,通過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納入日常生活來提升自己的思想修養。我院雨佳志愿服務隊先后開展了“街頭勸戒煙”“陪孤寡老人過春節”“尋找關愛抗戰老兵”“暑期赴老區支教”“情系水源地,志愿環保行”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傳播雷鋒精神,發揚助人為樂精神;在每年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我院的“青春筑夢雨佳志愿推普脫貧攻堅社會實踐隊”“紅色基因代代傳長征精神永發光”“滄海桑田四十年,青春實踐話發展”等調研團,將國家政策、紅色文化、普通話等帶到貧困山區,這些志愿活動一經我院網上共青團報道,就引起學生們的強烈反響,大量學生留言點贊轉發,在網上的傳播影響力又形成幾何遞增效應,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形成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我院學子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迫切需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媒體宣傳、課堂、班會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基金項目:南陽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編號:2019QN048,項目負責人:高舒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