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營飛 蘇丹娜
建筑力學類課程在土建類專業普遍認為是一門重要的但難度極大的專業基礎課,尤其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基礎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極易產生厭學心理。本文針對高職《建筑力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前輩經驗觀點的借鑒,旨在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一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使高職院校刮起一股教育改革的熱潮,也是為響應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本文以高職《建筑力學》課程改革為例,本文從改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加課程考核環節和加強師生交流等方面探討了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思路,為高職教育的學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1 《建筑力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課程教學特點
周所周知,高職教學以學習職業能力為主,理論為輔。但學好技術的前提必須了解該技術的理論和要求。高職院校開設的建筑力學課程與本科院校不同,本科院校課程以理論為主,涉及大量數學和物理方面的知識,課程內容難度較大。而高職院校的建筑力學課程涉及范圍廣泛,它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三方面的內容。三大力學相輔相成,相互滲透,不可分割。因此教學內容須融會貫通,不可隨意教學,內容和課時要相對應,以免發生教學矛盾。
1.2學生學習現狀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數學和物理基礎薄弱,入取方式的多樣性,也使得每個學生的能力基礎高低不一,《建筑力學》課程的學習又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接受這門課程的想法就會越來越困難。而且他們總認為畢業出院校之后,作為一名施工工作人員,學習建筑力學相關知識平時用不到,只有相關文職人員才用得到,這使得學生對自己定位不準確,以致沒有學習的動力。建筑力學作為基礎課程,開課時間較早,許多學生在入學后不能及時改變自己學習狀態,以致于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比較吃力。
1.3教師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一般現場教學經驗不足,導致授課內容主要以課本為主,不能理論聯系實際,雖然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但學生認識不到該課程的重要性。而且該課程內容涉及范圍廣泛,包括三大力學方面的內容,再加上課程本身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能夠完全掌握知識點,學校的標準課時往往是不夠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課程內容把握不當或者課時分布不均、取舍不當,完全按照本科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生接受不了的教育模式,就會出現“教師滿腔熱血,學生毫無激情”的狀況。目前很多高職教育學校仍然存在教師教學質量停滯不前的現象,有些資歷較深的教師,不能接受新式教育的教學模式,完全按照自己態度進行講授式教學,使得課堂枯燥單一,調動不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直至失去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2 教材的選取和教學內容的優化改革
2.1優選教材
市面上流傳著很多版本的《建筑力學》教材,但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與本科院校教材接近,涉及內容很深,并不很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因此,想要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在選擇教材方面就要要求老師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建筑力學》教材。切記,教材內容不可過深,以致增加學習難度,適得其反;也不能太淺,知識體系不連貫,不如不學。
2.2甄選教學內容
《建筑力學》的內容還涉及到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的內容,如何將繁多的課程內容全部教授給學生并且全部接收,這對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和考驗。根據多年教學經驗,高職院校的教職工們總結出了“必需、夠用”的原則,通過對《建筑力學》課程內容的甄選,選擇學生必須學習且在今后工作中完全夠用的教學內容。
《建筑力學》是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理論基礎課,它的學習主要為相關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因此,要在充分考慮到后續課程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對本課程內容進行選擇和刪減。在《建筑力學》后學習的主要課程是《建筑結構》的學習,因為兩門課程內容聯系緊密,因此,教師們可以根據該課程教學大綱來進行對《建筑力學》課程內容的教學連接。根據課本目錄,我們可以知道《建筑結構》主要學習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受彎構件、受壓構件、梁板結構,以及砌體結構和鋼結構。與其相對應的,《建筑力學》應該學習的主要內容就可劃分為靜力學的基本概念、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桿件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以及桿件的應力和強度計算。其中,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桿件的應力和強度計算可以作為重點內容進行重點教學,因為這兩部分內容在《建筑結構》課程中應用很多,主要體現在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計算方面。
因此,將兩門內容緊密聯系的課程放到一起共同教學,前后聯系,不僅可以考驗教師的內容整合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加深學生對兩門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經實踐證明該教學效果收獲頗豐,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們可以嘗試一下。
3 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分析
3.1改進教學理念
我們了解高職院校大部分由中職院校升級形成,教師資源除原本中職院校老教職工外,大部分青年教師是本科和研究型院校的高材生。但高職教育區別于中職教育和本科教育,其教育理念不能很好的適合高職教育要求,因此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律和教育要求,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社會所需的高標準、高技能的專業性人士。
3.2優化教學內容
高職教育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為己任,對于學生可能用不上的知識點不在課堂上教授,鼓勵和帶領學生以實踐教學為主,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習能力。對于難懂和難理解的內容要弱化理論,以實踐為主,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重要的知識點以增加課時為主,知識點細節化,不受課時的限制,使學生吃透知識點。總的來說,教學的內容要必須且有度,要讓學生覺得有用且重要,容易且易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建設一條樸華務實的專業型道路。
3.3改進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填鴨式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教師教授知識點,學生被動接受,在這種單一枯燥的形式下學習,學生很容易疲勞,養成依賴型,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思維懶惰,愚鈍無知。高職教育是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造、創新的能力。因此改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在新時期的高職教育的教學要求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互動,使學生在有意無意的情況下完成學習。
3.4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
科技的發展大大方便了學校的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新時期各種有趣且方便好用的小視頻的影響下,教師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緊跟時尚的腳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優渥的教學資源,結合現代學生的心理,根據建筑力學知識特點和背景,精心制作課件,直觀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3.5增加課程考核環節和師生交流
課程考核環節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效率的認識,也是對前面學習內容的一個強化鞏固的過程,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建筑力學內容復雜,涉及范圍廣泛,根據學生在課程考核環節的成績,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效率,根據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教師可以對學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識點及時進行課程鞏固和復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
在講解重點難點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于知識點的見解和看法,走向講臺,面對老師和同學,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以便教師能夠跟好的了解每位學生的不足,清楚教學重點。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意見,使老師了解自己教學當中的不當之處,改變自己的教學內容。
4 結語
本文針對建筑力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順應新時期高職教育的教學教育發展要求,對建筑力學的教學提出了一些改革分析和建議。但建筑力學的改革是一項長期且任務巨大的“工程項目”,教師如何在新時期下順應時代教學潮流,總結和制定出適合我國現今高職教育教學的有關建筑力學類課程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們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時改進。
基金來源: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編號:2018JKY070。
(作者單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