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亮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就獲得了飛速發展,當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應用和發展,使人們建立起了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思維下,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政治理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在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育工作的需求,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進已經迫在眉睫。所以本文就探究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互聯網思維是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思維,在互聯網思維下,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模式都會受到互聯網的影響,這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沒有考慮到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取得成效。因此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改革迫在眉睫。
1 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1 大學生群體變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互聯網思維最大的影響就體現在改變了大學生群體的行為和思想。當前我國很多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在其生活和學習中都得到了極大的普及,可以說互聯網直接伴隨著其成長,所以互聯網環境就會給其思想和行為帶來深遠影響。在互聯網技術不斷普及和發展的過程中,大學生能夠更加便利地利用互聯網了解信息,所以學生能夠獲得多元化的知識和思想觀念,這給其思想道德觀念帶來了一定影響。另外,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獨立性,學生在行為中也體現出了更強的主體性和獨立性,自我表達的意愿也相應增強,更加希望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而這表現在大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就會對其行為特征造成影響。這些思想和行為上的變化,都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巨大難題。
1.2 教育理念落后
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單向的,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育工作也主要以課堂教學形式為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灌輸式教學,卻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所以在當前的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必須要認識到當前教育理念的落后性,對其進行改進。
1.3 大學生網絡主體性缺失
目前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更加便利地使用互聯網,而學生在利用互聯網開展網絡事件和社交的過程中,由于網絡的特殊性以及其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使得很多學生在該過程中逐漸喪失了網絡主體性,缺乏了參與網絡實踐過程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地位,盲目地跟隨網絡,自身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都受到網絡的影響,使得其行為的約束力和自身的控制力都明顯降低,長此以往,很容易在生活中出現一些不道德或不規范的行為,還會對大學生的性格產生影響,阻礙大學生與真實世界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一項挑戰。
2 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2.1 樹立多主體、去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呈現出了新的趨勢,教師已經不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求更強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必須要樹立起多主體、去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將教師和學生都作為教育的主體,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將單向傳輸的教育模式轉變為多向互動的教育模式,去掉教學工作中的固有中心,建立起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意識狀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2 創新教學方式
在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就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因為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所以在開展教育工作時,需要將教育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開展網絡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大數據、信息技術和新媒體開展教學工作,創新教學的形式,以慕課或者遠程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能夠更加便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方式,比如情景教學、翻轉課堂和網絡課程等,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教學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2.3 提升教育內容的智能化
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智能化技術也得到了應用和普及,所以我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也必須要迎合智能化的趨勢,提高教學內容的智能化水平。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取學生的資料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思想意識變化、興趣愛好、性格特征以及行為方式,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工作,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4 構建多位一體網絡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個高校的學生工作也從傳統的工作模式進入信息化工作時代,由此形成了各種信息平臺,對之前繁瑣的工作流程起到了巨大的簡化作用,但就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與之相關的網絡信息平臺仍舊較為匱乏,由此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進程緩慢。對此,高校應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多位一體網絡平臺的構建,例如建立校內的思想政治學習網絡平臺,加強學生之間的社交與互動,這樣既能夠方便學生了解當前的社會熱點,還能夠促使學生擴展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渠道,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而且教師還能夠通過平臺上的多種信息化工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家長也能夠通過信息平臺了解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及學校工作開展情況,為學校發展與學生學習提供動力支持。多位一體網絡平臺的構建,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徑。
2.5 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
雖然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大方便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但不可否認,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利用網絡優勢,能夠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不足,但也容易使得大學生沉迷與網絡,無節制的玩游戲、看電影,甚至因此而出現與他人交流障礙的情況。再加上大學生的年齡較小,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影響的影響,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夠正確的發揮網絡學習的作用。對此,學校應當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注意篩選符合學生特點的內容,以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已經基本建立起了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觀念都受到了很大影響,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難以取得應有的成效,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都明顯降低,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進一步加大。因此要求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必須要正確認識互聯網思維,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升教育內容的智能性,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