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開展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成績及整體文化素養起著關鍵作用。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條化、單一化、共性多、個性少,磨滅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閱讀教學成為應試教育的墊腳石,此種功利性閱讀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語文整體水平,還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想。在新時代下,對閱讀教學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如何從傳統閱讀教學過渡到個性化教學,并滲透到語文學習中去,從實際教學出發,簡單分析了個性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情況,并對此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建議。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閱讀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與此同時,個性化閱讀方式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途徑。由于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導致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教學水平,所以需要采用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式,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那么,如何開展個性化閱讀呢?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情境的創設為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提供載體和平臺,有助于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及閱讀效率的提升。在豐富多彩的閱讀情境中,小學生更容易找到閱讀的存在感,萌生閱讀興趣,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時刻保持身心處于最佳狀態,從而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語文教師可依托多媒體和趣味性的游戲、故事等,對問題情境、生活化情境等進行創設,吸引小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他們的潛在激情。例如語文教師可模仿《朗讀者》的節目形式和內容,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和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小學生從文本中選出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
2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學生個性閱讀體驗
教學方法陳舊、理念單一是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導致課堂效果不佳。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豐富的閱讀教學內容和形式,凸顯小學生的個性特征,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目前,角色扮演法、生活化教學法、閱讀與朗誦比賽法等,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比較常見。語文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擇優選擇,或者依托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創新語文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其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語文教師也可以與家長合作,鼓勵學生關注《為你讀詩》等朗誦類微信公眾號,在課余時間聆聽名家閱讀,實現閱讀教學拓展,豐富小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
3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兼顧閱讀教學針對性
語文教師要對個性化閱讀的內涵具備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特點,開展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及實踐活動,有針對性的對小學生進行指導。首先,語文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確保課堂效果。其次,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予以充分尊重,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不同個體學生,其喜歡的閱讀類型、風格等也有所不同,針對這一情況,語文教師要給予小學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勵,推動小學生自主發展。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需要考量的相關內容比較多。學校和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個性化閱讀的內涵,明確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依據當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關注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托情境創設,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既要豐富小學生的閱讀體驗,又要關注其個體差異,為其未來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實現閱讀能力提升。
4 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任何一個年齡階段都具有與這個年齡階段相對應的普遍心理特征,只有閱讀材料與閱讀者的水平相一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選擇認為有價值的內容進行閱讀,切忌以成人的理解為學生挑選課外讀物,讓原本愉快的閱讀瞬間變得令人生厭。我們給予學生閱讀自主權,并不意味著對他們的閱讀不聞不問,實行“有條件地監控”還是必要的,要讓學生遠離那些不適宜的讀物,引導學生盡量選擇有助于自身成長的讀物。為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還可不定期地組織一些讀書交流活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之成為一種能夠堅持的行為。如好書推介會、讀書經驗交流會、讀書成果匯報會;塑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5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創設更多的閱讀方式
教材篇幅有限,課堂時間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我們要在搞好課堂閱讀的同時將閱讀的視野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聞,讓學生可以汲取到更多知識的養分,促進學生閱讀水平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5.1 選擇合理的閱讀材料。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文章,教師可以教材文章為中心來展開拓展性閱讀,如可以選擇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體裁的文章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理解水平與寫作水平,也可以選取名人傳記、寓言故事等小學生所喜愛的內容。只有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閱讀材料,才能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
5.2 開展閱讀成果交流。學生在閱讀中的體會、感受與心得,可以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同學之間進行傳閱,也可以讓學生來交流閱讀心得。當然,教師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參與閱讀交流中來。這既是信息的輸出又是輸入,對于學生來說正是一次提升的最佳契機。
6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的意愿,制定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獨立自主地學習語文閱讀,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而就會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泰安市高新區天寶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