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琳
地理是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地理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課堂則是教師傳授地理知識和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陣地,只有構建起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才能夠發揮地理學科的作用與價值。同時新課程改革向高中地理提出了要轉變只重知識傳授的傾向的全新要求,更加強調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轉變,構建地理高效課堂以充分落實和發展素質教育。基于此,本文從直觀展示、巧設疑問、融入生活、小組合作與結合案例五方面出發,分析與探究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實施與構建的有效途徑與基本策略。
1 直觀展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行為的源泉、動機和導向,只有激發起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而多媒體直觀展示能夠帶給學生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師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將地理知識內容以圖片或者動畫展示、視頻或者音頻播放等形式,直觀、動態的呈現給學生,向學生傳遞音韻、再現形象,以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雙重感官體驗,幫助學生構建起抽象知識與形象思維的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的快樂,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做好鋪墊。
例如,在教授《地球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筆者利用現代教學工具進行輔助教學。首先,筆者在課前通過互聯網收集了一些關于地球自轉及公轉的視頻,上課后,將視頻通過多媒體直觀展示給學生們,當學生們看到浩瀚的宇宙、蔚藍色的星球以及具有很多傳說的月球后,紛紛產生了興趣。趁著學生們高漲的學習熱情,筆者開始講解本節課的內容,首先通過地球的公轉,對地球公轉軌道進行分析,引出四季的依據,讓學生們認識到地球的四季與地球與太陽軌道距離無關,而是由于太陽輻射的變化導致。隨后,筆者再為學生介紹各地區對四季劃分的方法,讓學生們認識到四季的意義。這樣一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筆者通過直觀展示,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 巧設疑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是思維的活動過程,疑問的出現能夠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地進行問題的思考和知識的探究。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在地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疑惑點與最近發展區域來巧妙的設置疑問,確保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引導性和探索性。其次,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以充分發揮問題的價值和作用,調動起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自覺展開思考、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整個地理教學進程的順利開展,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人口數量的變化》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究,筆者以問題為驅動力,為學生們設置了以下問題:人口數量的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怎樣的差異?二戰以后,世界人口開始迅速增長,那么人口為何會在二戰后迅速增長呢?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是什么?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開始思考,并結合課本探究問題答案,通過學生們一段時間的思考,學生們最終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筆者通過巧設疑問,有效引導了學生自主探究,調動了學生思考動機,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3 融入生活,加深學生知識理解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運用于生活,只有讓地理教學與生活充分的融合,才能讓地理更加貼近學生的思維認知,才能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將一些與地理相關的生活元素、素材等融入到教學過程之中,以此來還原或者創設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將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促進學生知識思維向生活思維的轉化,使學生能夠用生活化的視角來看待地理知識,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本質和規律的理解,并能夠使學生明白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明白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態度體驗,點燃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最終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動力和支撐。
例如,在教授《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時,為了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筆者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知識狀況出發,為學生們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以平原丘陵地區地形為例,長江中下游一帶多為平原,北部和東北部沿江所以形成濱江平原,最典型的鄂州,西部和南部的梁子湖、鴨兒湖等湖濱形成的濱湖平原,海拔多在40米以下,土壤深厚肥沃,易于開墾,再加上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所以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農村擁有肥沃的土地,那么大家對田地是否有了解呢?
生:土壤的肥沃,能夠讓莊稼很好的生長。
師:土壤的肥沃成就了農作物產量的高效,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怎樣保持土壤的肥沃呢?
生:不是很了解。
師:其實維護土壤、確保土壤肥沃有很多方法,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就是了解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學習本節課吧。
這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筆者通過融入生活,有效加深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4 小組合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師往往沒有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講解,學生卻缺乏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機會。而新課程改革改革則更加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與交流合作。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通過組建小組合作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具體而言,教師要將全體學生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進行合理的分工,使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和展示的機會;其次,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發布任務,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欲望,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在小組內部進行對問題的的思考、分析、討論、互動與交流,展開合作探究,使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從而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促進與共同進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教授《能源資源的開發》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對學生們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們以6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成員分配結束后,筆者下發探究任務:我國煤炭資源大多數在哪個地區?該地區具有什么特點?煤炭屬于什么能源?哪些能源屬于可再生資源?任務下發后,學生們立即開始討論,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學生們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筆者通過小組合作,有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5 結合案例,強化學生知識應用
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應用,案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抽象的地理知識具體化,更易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案例來展開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地理區域、知識分類來選擇典型性的地理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在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解決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地理區域知識和內容、形成地理思維,更加明白地理知識的本質原理和具體的應用,有效培養、強化和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構建起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
總之,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和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高中地理教師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使命,立足當下,理性思考,通過回顧與反思來發現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和不,也要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運用直觀展示、巧設疑問、融入生活、小組合作與結合案例等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進而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打造和構建起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更進一步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與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