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馳翔
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大學生正確樹立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的前提,是引領大學生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關鍵。但課堂教學的性質決定了教學的模式與內容,“枯燥性”就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主要特點,而如何將這一主要特點加以改變自然就成為當前的困境所在。文章就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困境進行分析,進而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改進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帶來一定的啟發。
1 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但是,理論教學并非只局限在課堂的一板一眼教學,應該以“活起來”、“動起來”為主要目的,在保證參與程度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課堂滿意度,進而引領大學生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其間,主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已達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確保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得以正確形成。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困境
2.1 依然走不出“說教式”教學的怪圈
從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現狀來看,“說教式”教學仍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慣用的教學模式,雖然PPT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教學過程中缺乏供師生共同交流、探討的話題,教學氛圍非常沉悶,大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意愿并不濃烈,課堂教學的滿意度由此也得不到保證,這也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第一個困境所在。
2.2 內容上擺脫不了課本的條條框框
在教學內容方面,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理論課教學中,普遍認為要將是課本中的內容作為主體,用語言、板書傳遞到學生腦海之中,讓大學生記住這些知識點。這樣大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來處理這些知識,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怎樣用、在哪里用并不了解,進而造成了“讀死書”、“死讀書”的局面普遍存在。為此,在內容上如何做到由“靜”至“動”就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困境之一。
2.3 線上教學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教學形式只有線下教學一種,教學活動局限在教室之中。可是,隨著當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改變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式,線上學習已經成為廣大高校大學生最向往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突破線下教學的局限性,讓線上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就成為當前又一困境。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改進策略
3.1 “微課”要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
“微課”以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的碎片化為主要特征,最后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重組,讓學員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已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在高校眾多學科之中,“微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和青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落實“微課”教學模式,主要的操作必須從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根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制作3-4個教學微視頻。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的碎片化是“微課”教學模式最為顯著的特征,學習實踐的碎片化就是要減少講解的過程,讓大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從真實的案例出發感受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大學生有所觸動,微視頻的時間一般要控制在2min左右,以最簡短的事件概括直擊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其次,要根據教學微視頻,設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環節。在觀看教學“微視頻”之后,心理不免會存在不同的疑問和想法,在這期間教師則應實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其的想法能夠得到交流、觀點可以形成交換,教師結合學生的觀點和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而形成碰撞和摩擦,更好地接受所學的知識,并做到學以致用。再次,要為學生設置過關檢驗環節。在每一個互動環節之后,教師要為設置一個過關檢驗題目,通過關卡之后才能進入到下一個微視頻的觀看、互動討論環節之中,讓大學生在本課學習完畢后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最后,開展師生互評活動。在“微課”的最后部分,教師要進行師生互評形式的課堂講評,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狀態、知識掌握的效果、看待問題的角度進行評價和引導,學生則要針對教學進度、互動環節的效果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確保“教”與“學”的過程都能保持高效。
3.2 內容要貼近社會熱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改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內容的改進,變靜態的課本內容為動態的事實內容,讓課堂真正的“活”起來,提高大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滿意度。具體做法就是將實事熱點話題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有實事熱點引出課堂所要學習的理論基礎,讓大學生真正認識到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經過思想政治理論所驗證過的。其中,主要的操作在于:
首先,教師要挖掘素材,搜集社會熱點話題。教師必須時刻要保持與時代共進的思想,針對重要會議精神、民生問題的解決方案等進行及時跟蹤,并加以深入的了解,將關注度極高、引發社會輿論極強的觀點和看法記錄下來,作為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素材,通過這些素材來引領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其次,發現素材與熱點話題與理論基礎存在的關聯性。在搜集、整理教學素材之后,教師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找到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的關聯,如何能夠用所要學習的知識解釋清這些素材形成的原因、結果、過程,以便大學生能夠從素材中找到學習理論知識的意義。最后,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能夠看清事件的本質,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在搜集好教學素材,并找到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關聯性的基礎上,教師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開展合作探究、師生互動,讓學生的觀點、老師的觀點發生碰撞,擦出火花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確保讓大學生能夠看清事件的本質,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
3.3 “慕課”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慕課”作為一種大規模線上學習方式,深受廣大高校大學生的喜愛,由于課程開放程度高、可容納共同學習的人數眾多,所以當前很多高校很多學科都已經得到了推廣,不僅有助于大學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培養,還有助于改變大學生固有的課程教學認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將“慕課”作為教學形式的重要補充,讓學生能夠同時在線上、線下得到學習、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教學內容。具體操作應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創設共同的學習話題。眾所周知,“慕課”之所以能夠受到廣大高校大學生的追捧,不僅因為課程有較高的開放性,更是因為在研討活動中,大學生能夠圍繞一個共同的、感興趣的學習話題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開展“慕課”學習活動中,教師必須將創設共同的學習話題放在首位,圍繞所要學習的理論基礎知識、原理,將時事熱點話題融入其中,供大學生在“慕課”平臺中進行深入的討論,進而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變得不枯燥,不脫離現實生活。其次,要有一份大體的學習時間表。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某一時間段內要研究、探討的問題做出大致的規劃,并將時間表在平臺中加以公布,讓學生能夠大致了解最近一段時間內所要研討的話題,以供學生搜集資料和開展調研工作。最后,要定期安排一次講授、研討問題、提供閱讀建議活動。在落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學習中,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節點為大學生提供一次集中講授、問題研討、閱讀建議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將存在的分歧、研究成果定期解決和匯報,老師能夠及時把控大學學生思想動態和理想信念,為學生提供科學的閱讀建議,由此確保學習的效果。
4 結論
毋庸置疑,改進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困境并非易事,是一項極為系統的工程,需要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者進行潛心研究,并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和調整方可實現。然而,文章所提出的研究觀點中,勢必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之處,希望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者能夠積極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為合理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現狀共盡微薄之力。
(作者單位:河南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