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在近現代音樂教育變革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核心的教育體系,它注重學生的“原本性”,并提倡把節奏、律動舞蹈及語言等元素融入到教學。它的出現給世界音樂教育領域都受到了震撼與影響。在律動中體會到音樂的美,充分將學生在學習音樂的熱情上給予調動,可以使學生在一種比較輕松的氛圍中完成音樂的學習,提升聲樂演唱技能。給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育的教學開辟了一個新思路。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不滿足于當時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將音樂與舞蹈結合在一起的想法。接著,他又設計“奧爾夫樂器”和“元素性音樂教育體系”。在奧爾夫音樂課堂中,音樂也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和兒歌的說白、戲劇表演、舞蹈、律動、甚至是繪畫等視覺藝術相聯系。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深得世界各國同行的高度喜愛,更是深受少年兒童的歡迎。自八十年代初,卡爾·奧爾夫學校音樂教育體系被介紹進我國,在音樂教育改革之初,我國就迅速與世界音樂教育的發展接軌,對促進我國音樂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聽力訓練。當學生聽完歌曲,會用身體律動并準確的打出來,并伴有動作。
(2)節奏訓練:聽節奏,用手拍打大腿或手掌,隨音樂一起舞蹈。
(3) 律動訓練:聽音樂,隨著音樂進行形體、聲勢、游戲等訓練及應用。
(4)語言學習:結合兒歌的說白,充分練習語言學習;
(5)創造能力培養:激發創造力,讓學生能在學習中發揮想象力及創造力;
(6)奧爾夫器樂的練習:豎笛、節奏、音條樂器、鍵盤等訓練。
而今學前教育備受國家的關注與重視,市場需求也日益擴大,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大一線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應求,而奧爾夫音樂教師又是幼師中的稀缺職位,所以在將來的幼師教學中,奧爾夫教師有著相當絕對的就業優勢。
(1)本著一切從兒童自身出發的首要原則;
(2)激發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
(3)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奧爾夫的核心是寓教于樂,既讓學生處于學習的最佳狀態,由教師進行引導和教育,也讓學生在身心愉悅的同時學習到藝術,感知到藝術的美感。接下來我們以實際課例來講述奧爾夫教學法在《歌唱與幼兒歌曲彈唱》中的運用。這里我們分三個方向。
課例一:律動訓練
以兒歌《螞蟻上樹》為例。
(1)原地圍城大小兩個圓圈,其中為“1” 的同學站在內圈里為“2”的同學站在外圈,仍然是兩個人一組,面對面做動作。
(2)音樂重復時,我們原地做螞蟻上樹的動作,音樂不重復時,我們里圈和外圈分別向右跑起來做拍手動作,音樂再次重復時,找到新的伙伴來繼續做螞蟻上樹的動作。
律動課的原則是首先讓孩子們不要動,先讓孩子們體驗音樂元素,感受音樂,老師做示范。體驗時,要以動作為單位,一般是以八拍為一個動作單位。在動作中要有共性的動作,為合作做準備。奧爾夫音樂注重過程,呈漸進式發展。
課例二:聲勢訓練
八組動作
節奏型××丨××丨×0丨
(1)拍腿
(2)拍腿+拍手
(3)拍腿+拍手+捻指
(4)拍腿+雙手交叉拍腿+拍腿+拍手+捻指+拍手+拍腿
(5)(右手在左腿上方)左手拍腿+左手背拍右手+左手拍腿+反向
(6)拍手+左臂向上彎曲+左臂打擊左腿+左臂回原位+反向
(7)左拍腿+右左拍腿+左拍腿+拍手+右手擊打左手臂+右手擊打左肘部+左手八字
(8)拍手+雙手交替拍肩+拍手背+拍肩+拍手背+拍肩+拍手背
通過這一組聲勢擴張訓練,啟發學生們的創編能力及協調性的訓練。
奧爾夫音樂在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學習聲樂過程中能提供效率更高的方法。充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音樂能夠給孩子們帶來一種滿足感,新鮮感,通過律動課可以讓孩子們敞開心扉,消除緊張情緒,快樂的上課是比較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肢體動作來感受音樂,學會聆聽樂句。已達到高效率的學習音樂與技能。
(作者單位: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