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張藝苑
(河南省靈寶市博物館,河南 靈寶 472500)
靈寶市位于河南、陜西、山西三省交界處的河南省西部,南靠秦嶺,北臨黃河,是人類最早活動和發祥地之一,素有"道家之源"的美譽。且位于古代長安、洛陽兩大古都之間,古墓葬、古遺址遺存豐富,古籍藏量更是居河南省縣級市前茅。
古籍,是指書寫印刷于1911年之前的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文獻資料和書籍。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現收藏各種古籍七千余冊,對研究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社會生活以及靈寶的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前,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收藏的三套古籍:《籌海圖編》(明隆慶六年刻本)、《性理大全書》(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新增說文韻府群玉》(明萬歷刻本)已入選河南省第一批珍貴古籍名錄,現就這三套珍貴古籍作以介紹。
《新增說文韻府群玉二十卷》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韻書,也是一部類書。之所以說是韻書,是因為它是是研究音韻之書。音韻學研究的范圍包括古音、今音、等韻及現代音?!缎略稣f文韻府群玉》是其中的一種。該書由陰時夫(名幼遇,亦作時遇,字時夫,江西奉新人,生卒年不詳。)在他父親父親陰應夢的指導下編成的,陰幼遇的三哥陰幼達給書隨字注釋,以備觀鑒。全書共二十卷,一百零六部,上涉群經,下包諸子,排列以經史子集為序,所引典故包括天文、地理、時令、事韻、活套、卦名、書篇、詩篇、年號、歲名、人名、姓氏、草木、禽獸、鱗介、昆蟲、曲名、樂名等。
清朝康熙年間張廷玉等人奉旨修撰音韻巨著《佩文韻府》時,將《新增說文韻府群玉》全部收錄。乾隆年間修編《四庫全書》時,《新增說文韻府群玉》又被收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還說“然而元代押韻之書,今皆不傳,傳者以此書為最古。世所通行之韻,亦即從此書錄出”。由此可見,陰幼遇的《新增說文韻府群玉》在中國音韻學史上是很有地位的著作。

《新增說文韻府群玉》書影
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收藏的《新增說文韻府群玉》為明萬歷金陵徐智刻本,共2函,10冊,二十卷全。該書開本長24.5厘米,寬16厘米,版框長21.1厘米,寬14.3厘米,半頁11行,每行22字,雙行小字22字,白口,左右雙邊。
《籌海圖編十三卷》是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時任浙江軍務總督的胡宗憲,為防御倭寇,聘請鄭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關資料編輯而成的一部沿海軍事圖籍。
胡宗憲(1512-1565),字汝貞,號梅林,祖籍安徽績溪。
鄭若曾(1503-1570),明昆山人,字伯魯,號開陽。明朝著名的布衣軍事家、戰略家
《籌海圖編》全書約26萬字,共十三卷。第一卷首載《輿地全圖》和《沿海山沙圖》,顯示了從中南半島到朝鮮、日本,包括中國南北海岸線的全貌。并用不同圖形和符號標注沿海各軍事、行政單位名稱,以及山丘、港灣、河口、島嶼、沙洲、礁石等情況,形成了最翔實的海防圖,對于掌握海防地理形勢極為重要。在《沿海山沙圖》福七、福八兩幅圖內,上排自右至左依次有雞籠山、彭加山、釣魚嶼、花瓶山、黃毛山、橄欖山、赤嶼等島嶼,清楚標明釣魚嶼隸屬中國福建省海防區域。《籌海圖編》是官方組織編寫的,這些島嶼都以中國傳統的方式命名,凸顯了中華命名形、音、意三結合的重要特征,所有島嶼的命名都經過了明朝政府的反復核定,作為最原始的地圖記錄,《籌海圖編》已經毫無爭議地表明釣魚島不僅為中國最早命名,而且也是中國最早進行管理和防衛,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固有領土提供有力的證據;第二卷記錄了中日交往史及日本現狀;第三至七卷由南向北介紹自廣東至遼陽的海疆形勢、倭患經過及軍事布防等;第八至十卷用年表和圖譜形式記錄倭寇的形成、發展經過及抗倭過程中的幾次重大戰爭和犧牲的軍民事跡;第十一至十三卷總結抗倭戰爭中的經驗教訓、兵器圖說及兵器總論。
《籌海圖編》是時代的產物,它是伴隨著抗倭戰爭一起成長的,它開辟了海洋防御這一全新的領域,成為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海防著述。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籌海圖編》刊印后,很快就被分發給經略抗倭的官員和將領,書中所載的天文地理、山海形勝、政治得失和經略兵機無疑為抗倭戰爭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指導。再次,它為研究明代海防史、中日交往史、歷史地理學、科技史等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獻。
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收藏的《籌海圖編》為明隆慶六年(1572)刻本,共1函,8冊,十三卷全。該書開本長27.3厘米,寬17.9厘米,版框長21.8厘米,寬15.8厘米,半頁12行,每行22字,雙行小字22字,白口,四周雙邊。

《籌海圖編》書影

《性理大全》書影
《性理大全書》為明胡廣等奉敕編輯,明成祖朱棣親撰序言。此書為宋代理學著作與理學家言論的匯編,是數百年學校和科舉的權威著作,對明初政治和思想上的統治確立起了一定的作用。
《性理大全書》前二十五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科,有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通書》;張載的《西銘》、《正蒙》;邵雍的《皇極經世書》;朱熹的《易學啟蒙》、《家禮》;蔡元定的《律呂新書》;蔡沈的《洪范皇極內篇》。第二十六卷以下,分門編纂理氣、鬼神、性理、道統、圣賢、諸儒、學、諸子、歷代、君道、治道、詩、文十三類,每一專題又下設小類,共一百三十多類。前二十五卷照錄原書,后四十五卷根據門類逐條采錄,只注姓氏,不注書名。此書廣輯宋儒理學名篇于一書,堪稱"大全",可以說是當時的一部百科全書,是當時同類書籍中最詳細、門類最多的書。
靈寶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收藏的《性理大全書》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刻本,共2函,16冊,七十卷全。該書開本長27.8厘米,寬17.3厘米,版框長21厘米,寬14.6厘米,半頁10行,每行20字,雙行小字22字,白口,左右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