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韓國特約記者 田秋 夏雪 ●李耀
期末將近,許多留學新生將迎來自己的第一份成績單。在海外的眾多中國“好學生”,可能會因一次不太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備受打擊,而這或許不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是因為學習方式與國外大學不適配。
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成績定位”?!暗谝淮慰吹匠煽儐蔚臅r候,心都涼了,以為自己得A-的科目,得了B+,再一看周圍的同學,都得了A+?!痹浘妥x于美國西海岸一所名校的胡同學如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將這種結果歸因于“出國之后強勁的對手太多”。在英國上學的吳同學也告訴記者,如果只是考試,有固定答案和分數,一般成績都會和想象中偏差不大,“但是有像論文、演講這類的期末課程總結時,就會和別人形成對比,競爭非常激烈”。
成績單不盡人意也有一些更復雜的原因。首先,以美國大學為例,很多學校都采取“寬進嚴出”政策,被有些學校錄取相對容易,但并不意味著這些學校在給分的時候會更加寬容。在幾個月前,哈佛大學開除50名學生的消息就轟動全球。其次,也是很多留學生會難以適應的重要一點是,大多數學校都不會采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判標準。
赴韓國留學的康同學在國內大學學習一年后,插班進入了韓國某國立大學。剛入學時,她還沒全面地了解韓國大學的學分制度。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經歷一個學期的學習,她慢慢了解到一般韓國學業的評分標準包括出勤、作業和演講、考試三大部分。其中,出勤率占最評分的20%左右。如果能做好前兩部分,即使考試成績不理想,也會為自己增分不少。
除了學生們熟悉的考勤、每周作業、隨堂測試等,甚至還有不少教師會以學生平時發言次數作為學期總分數的一部分。在日本上學的姜同學回憶稱,當時她由于語言不好,十分怯于在課堂上說話?!拔覀儺敃r是研討式小課堂,學生總共只有八九人。在一開始的教學大綱中就寫了課堂發言占30%的成績,要求每人每堂課必須針對當天的課題提出兩個問題。我因為害怕開口說話,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最后演講和論文即便被教授表揚十分出色,總成績卻只有個B+。”她表示,其實很多時候教授并不會在意你的問題是否“太蠢”,重要的是你預習過、對課程有過思考。
由此可見,不少國外課程偏開放性,一些學期總評沒法靠讀課本“臨時抱佛腳”,而是要求學生反過來提出問題,這些問題也要基于自己整個學期對課程的思考才能產生。
很多同學都表示,出國之后對于成績的在意程度甚至超過在國內時,一方面是考慮成績會影響自己以后領取獎學金、就業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因有種“不能出國丟人”的壓力。已從美國華盛頓大學畢業的曾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于普通中產家庭的留學生來說,期末成績直接影響自己下學期能否拿到獎學金,“這種壓力可能比成績本身還大”??低瑢W說,以前自己認為只要期末考試考到60分及格就行,不行的話還可以補考,但在韓國上大學時,有了ABCD等明晃晃的成績標準,所有人都在爭全A過關。
總而言之,出國留學的第一個學期分外具有挑戰性,因此第一份成績單上的分數也許并不是最理想的,但正如學習不是“一考定終身”一樣,一兩門課的成績,也不會影響學生前途的大局。留學生只要調整好心態,認真對待學業任務,仔細分析長短利弊,就一定能在未來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