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梓曜 王宇
摘 要:運用SWOT分析法對廣西特色小鎮的現狀與創新發展進行了綜合探討,從鄉村振興背景下出發,對小鎮發展的內部優勢、劣勢、外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交叉分析,最終提出應多手段引導小鎮發展、打造聯動的特色小鎮、重視小鎮的人與生態。
關鍵詞:廣西;特色小鎮;SWOT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07
1 要素分析
SWOT方法在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學者提出,現在作為廣為人知的分析模型應用于經濟、管理領域中的組織、市場研究。SWOT分析法能夠有效的厘清發展面臨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有助于組織明確自身的戰略目標,將有限的時間與成本聚焦在最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因素上,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從而開拓出局勢明朗的發展道路。SWOT分析法從四個維度: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并將四個維度進行相互交叉匹配,作出相應的戰略決策,進而系統、全面的得到有效的實際解決方案。
1.1 廣西特色小鎮發展優勢
廣西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資源稟賦優越,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豐富的河流資源塑造了山青水秀,還使廣西擁有著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與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共有49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人民政府也在不斷完善特色小鎮的發展機制體制,在政策上對特色小鎮進行大力培育。
1.2 廣西特色小鎮現存劣勢
目前廣西工業加工型的小鎮有15個,特色產業小鎮有13個,占據特色小鎮一半,但不少小鎮的產業產值較低,產業集聚度不高,沒有相應的配套產業發展。主要表現出小鎮的產業技術低水平、市場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不少旅游型小鎮本身具有特色產業或文化,但沒有打造出具有項目集群、服務鏈條完善、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獨特產業生態鏈。
針對廣西特色小鎮的分析發現,小鎮的種類、主題不夠豐富,在45個特色小鎮中,很多產業都依托于自然資源進行簡單再加工,欠缺比較優勢,發展模式不夠多元,欠缺深層文化魅力。一些特色小鎮越來越像產業園區、風景區,這背離了小鎮探索城鄉融合模式和作為鄉村發展的初衷。并且,廣西特色小鎮缺乏廣泛的社會參與,如今的小鎮建設主體應該是市場,應該有多主體參與到其中,在建設中切忌由政府大包大攬、千鎮一面。
1.3 外部環境中的機會
廣西如今新興產業發展迅速,能在未來為特色小鎮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技術基礎,影響輻射更廣的周邊地區。同時特色小鎮已成為熱點問題,各種研究為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與方法指導,值得我們好好學理利用。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將會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更多資源與利好政策。
1.4 外部環境的挑戰
在廣西的特色小鎮建設中,很多小鎮開發路徑模式單一,逐漸地產化,且開發過程中沒有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當地生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同時盲目拆老街區、盲目搬襲外來文化,是當下廣西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需要格外警惕的問題。一些文旅特色小鎮,在建設中以時尚的高樓、城市化的建筑為尊,殊不知田園風格才是游客真正希望看到的,城市人脫離了冷漠的鋼筋水泥與社會壓力,期望看到不同的建筑風貌與地方特色,看到小鎮中土著居民真正的生活與家鄉,其背后游客渴望自由探尋的是鄉村漫游與民間文化,在小鎮建設中,我們不該失去固有的家鄉。
2 交叉分析
3 創新策略分析
基于前文分析,最終得到當下廣西特色小鎮創新發展的對策建議,分為三點。
3.1 多手段多措施引導小鎮發展
3.1.1 社會參與
一個小鎮要全面、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參與,企業、個體戶、學者、社會組織等都需要參與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之中。小鎮應該開放資源,對于企業商戶來說,要全面優化市場環境,給予合理指導、人性化的服務,同時降低交易成本,鼓勵那些商業模式先進、有高質產品或創新理念的企業進駐小鎮,合理安排用地指標,配套公共設施;而對于社會公眾來說,政府可以與企業、小鎮運營商等聯手打造參與平臺,舉辦創客大賽、創意征集、人才引進、創客空間等項目活動,并引進高水平大會、展會等展覽來引導外界進行關注,也能很好的進行小鎮宣傳。
同時,應在政府指導下,引進金融機構為小鎮進行風險可控的融資服務,建議由金融機構作為主導成立小鎮建設基金,同時合理利用當下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吸收大數據金融、眾籌融資等新型金融發展模式。
3.1.2 造血功能最為重要
特色小鎮以產業為基礎,以特色產業或特色文化為核心,以產業升級、產業運營、產業投資為主線,產業有序運轉,才能實現小鎮經濟的發展。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與技術,人才才是打造小鎮產業鏈必不可少的核心,如何吸引人才,才是創新能力產生并轉化的重要問題。廣西的特色小鎮需要打造人才集聚的平臺,一是需要加大產業相關人才的引進與培育,可以與高校聯手,優化人才引進的機制,儲備高端人才;二是完善本土的基礎設施,同時提供便利的人才流動方案與優惠政策;三是挖掘草根精英,引導返鄉農民、小鎮本土人才進行技能提升,開設相關培訓課程,為其提供成長空間,培養本地人才。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出現了一批具有成熟經驗的特色小鎮運營商,他們具備長時間的運營管理經驗,通過運營前置、策劃前置以及產城互動助力小鎮進行深化發展,政府可以與這些運營商進行合作,來進行聯動發展,在開發土地的過程中保障配套的基礎設施與旅游、產業項目,使得小鎮的收益從土地逐步轉移到產業上去,發展出供血持續的合理經營模式。
3.1.3 小鎮新產業、發展高質量
廣西的特色小鎮應該找準自身的定位,充分研究自身地理、經濟、交通、文化等要素,不能照搬其他典型小鎮的建設模式與路徑,特別是要找到自己的文化IP,打造產業+IP。桂西的很多小鎮的經濟都弱于桂東,在發展小鎮時更需要注重小鎮自身的地理特點與產業基礎,打造文旅小鎮特別要注重可進入性;桂南等地依托近海資源,更多探尋海洋產業與高新技術;而桂北桂東農業旅游發展更具優勢的小鎮,要注重產業技術升級與小鎮深度文化挖掘,比如桂林市就有5個特色小鎮,依托自身優美的環境可以打造旅游環線,同時找準地區優勢,引進高新技術發展農業、礦業等核心產業,在宣傳時對每個小鎮文化都賦予不同的宣傳角度。
針對廣西特色小鎮特色不足的情況,應當鼓勵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政府現在應該更多挖掘科創、互聯網+農業、邊貿、體育、民族村寨、田園風光類的特色小鎮,更多關注市郊區、傳統村落小寨周邊的特色小鎮,同時在體制機制上給予不同的政策支持,特別是進行彈性補貼,在創建小鎮的過程中分時段、分成果的給予優惠與補貼,加強政企合作,在宣傳上進行聯合宣傳。
3.1.4 產業多業態、文化多元化
政府需要引導小鎮形成多業態的新發展態勢,配合經濟空間的重構。多業態主要指小鎮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當下廣西的小鎮應著重從產業延伸出,不斷擴寬產業鏈,政府要對小鎮核心區所在位置、規模、形態都進行合理設計,其產品需配合小鎮的特色進行個性化改造,而不是統一設定模版加工,企業的價格政策、銷售方式、銷售服務等經營手段要多樣化,從簡單的售賣產品向售賣附加價值等創新商業模式前行。
同時,很多小鎮在建設過程中都格外注重小鎮的建筑外觀,或某一類特色文化,遺漏了不同人文特色、飲食文化、建筑風貌的展現才真正使小鎮特色具有競爭力。廣西具有深厚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自然景觀,但特色小鎮中卻鮮有極具多民族風情與自然風光的小鎮,也沒有在先進技術中糅合傳統文化,相比多彩多姿的云南,廣西的特色小鎮多數文化內容沒有與科技、資本結合,具有資源的當地政府可以在藝術、音樂、歷史、工藝、表演藝術等方面更多的對文化進行挖掘,打造包容的產業生態鏈。
3.2 打造聯動的特色小鎮
3.2.1 城鄉統籌
廣西的特色小鎮已經開始重視頂層設計與長遠規劃,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城鄉統籌的概念,特色小鎮在建立之初就應該與周邊環境聯動,與區域環境融合一體,進行總框架的多規合一,同時讓市場進入進行資源的分配與協調發展,基于廣西的特色,可以將文旅類特色小鎮與民族村落進行結合,下沿打造特色小寨,也可以將市縣周邊與特色小鎮結合,上沿聯動配合小鎮發展。
同時,在當下的政策背景下合理的整合資金,以特色產業為平臺,將鄉村振興發展資金、新農村建設資金、旅游名縣資金、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等各項資金進行統籌,共同來打造小鎮的產業鏈與上下游生態系統。
3.2.2 以鎮帶村
特色小鎮如今定位于全維度城鄉交互樞紐和平臺,小鎮應當成為農村地區帶領發展的前排兵,在這種背景下,小鎮的功能布局應當配合周邊村落,具有較好的可進入性、緊密型,在核心區設計時既要考慮產業,也要有發展的模式創新,需要有全局發展觀,打造多環線、多空間、多景區的架構,使小鎮能為周邊環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功能,改善周邊的基礎設施、吸引村民再就業,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
廣西的小鎮需要因地制宜的發展,加強以鄉鎮政府駐地為中心的村民生活圈建設,以鎮帶村推動鎮村聯動發展。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發揮特色小鎮的多重功能,提供優質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3.3 重視小鎮的人與生態
3.3.1 生態理念為基礎
在建設小鎮中應該把生態環境放在基礎的位置,在開發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容量與資源的脆弱性,在建設中回歸生態文明理念,在尊重自然發展規律之下處理特色小鎮的產業與環境關系。廣西的特色小鎮大多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更需要重視生態對小鎮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事實上,生態空間與生產、生活空間高度重合,優美的環境才能滿足人們對品質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態化的小鎮吸引外來人口,保護當地資源,滿足了人才對宜居的需求,滿足了產業資源的可再生能力,使生態效益逐漸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打造了真正小而美的精致小鎮。
3.3.2 回歸小鎮的“人”
特色小鎮的核心在于產業,但只有人能真正為小鎮帶來活力,很多地區的小鎮過分的強調產業,卻忘記了小鎮也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不來自產品,也不來自規劃文本,而是取決于人,小鎮的建設本身是為了人,最終落腳點也應在于人,過度的追求經濟效益,極易遺漏人對小鎮生活的真實需要。如今的小鎮建設最重要的應當是將積淀在地域風物中的地方個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小鎮既是宜居宜業的,也是內聚、文化、生態以及現代的。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英國的特色小鎮建設中處處都有鄉村保護協會的身影,正是由于政府以及社會組織的鄉村保護理念,使得鄉村的田園景致與傳統人文得以百年流傳,在鄉村振興的號召下,特色小鎮的發展決不能以侵蝕鄉村文化為代價,而是應該傳承鄉村文化,在城鎮化進程中兼顧到傳統的村落,保護古村古鎮的自然風貌,留住家鄉,留住那一抹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
參考文獻
[1]廣西財政廳課題組.廣西財政支持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9,(04):7081.
[2]熊正賢.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小鎮的空間重構與鎮村聯動——以貴州朱砂古鎮和千戶苗寨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9(02):112116.
[3]劉彥隨.中國新時代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J].地理學報,2018,73(04):637650.
[4]王景新,支曉娟.中國鄉村振興及其地域空間重構——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同建振興鄉村的案例、經驗及未來[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2):1726+157158.
[5]楊振之.文旅特色小鎮亟待“糾偏”[N].經濟參考報,20190517(008).
[6]徐世雨.特色小鎮:內涵闡釋與實現路徑——對既有文獻的綜述與展望[J].江蘇農業科學,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