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軍
摘 要:結對幫扶是提升職業教育扶貧精準性、實效性的重要途徑。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通過實施“校村結對幫扶”“校校結對幫扶”“師生結對幫扶”等舉措,在教育扶貧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效,探索了一條有特色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之路。
關鍵詞:職業院校;精準扶貧;結對幫扶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15
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職業院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扶貧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國家、湖南省有關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積極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為服務全省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作為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單位,積極發揮其助力脫貧攻堅的示范引領作用,近年來通過實施“校村結對幫扶”、“校校結對幫扶”、“師生結對幫扶”等系列舉措,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探索了一條有特色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之路。
1 實施“校村結對幫扶工程”,助力貧困鄉村謀振興
2015年以來,學校先后與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下村鄉坳頭村、中村瑤族鄉平樂村開展結對幫扶,這兩個村地處偏遠山區,海拔高,交通不便,環境閉塞,群眾生活水平落后。學校作為這兩個貧困村的結對幫扶牽頭單位,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扶貧工作要求,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原則,由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這兩個村的扶貧工作負責人,與成員單位一起派遣駐村工作人員,常年駐村幫扶隊長均由學校精心選派的優秀中層干部擔任。三年多來,學校駐村幫扶隊員心系山村、情系村民,發揚艱苦創業、攻堅克難、啃硬骨頭的優良作風,克服交通不便路程遠、生活條件艱苦等困難,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以自己的辛勤付出換來了山村面貌的煥然一新。
1.1 抓觀念更新,激發村民脫貧動力
駐村幫扶隊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為了更新貧困村民的思想觀念,開闊他們的見識視野,幫扶隊組織村支兩委、黨員和群眾代表深入江西省井岡山、遂川縣梅竹村以及本地多個脫貧致富村參觀學習,幫助黨員干部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同時,定期召開村支兩委、黨員、村民小組長、群眾等不同層次的會議,宣講扶貧政策,統一思想認識。在村主干道路設立宣傳牌和標語牌,利用路邊墻體進行圖文并茂的政策宣傳,在全村范圍內開展“產業之星”、“文明之星”、“衛生之星”等評選活動,正面引導貧困群眾進行觀念更新。針對個別脫貧觀念上的“釘子戶”、“意見戶”, 幫扶隊不辭辛勞反復上門做政策解釋和思想疏通工作,努力消除其“等、靠、要”的思想,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通過駐村幫扶隊堅持不懈的思想宣傳工作,村民們逐漸擺脫了守舊思想,接受了新觀念、新思想,為推進山村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1.2 抓資金籌措,改善鄉村基礎條件
駐村幫扶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按照“因地制宜、補齊短板”的原則,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認真研究確定和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做到項目申報、實施、驗收全過程參與,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確保工程項目按時按質完成。截至2018年底,學校為這兩個幫扶村籌措支援了近700萬元的幫扶專項資金;通過跑政策、找資源,先后爭取政府專項資金近300萬元。三年來,先后完成了村級組織活動中心、文化廣場、村衛生室、村組道路、集中供自來水、太陽能路燈、垃圾池、監控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充分發揮群眾自籌自建的主體作用,制定獎補方案,駐村工作隊和村民共同籌資,完成全村所有村民入戶道路水泥硬化,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切實改善。
1.3 抓產業發展,帶動群眾穩步增收
駐村幫扶隊走遍全村農戶,深入調查研究,根據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為扶貧村開出了“組建合作社,發展黃桃等水果種植業”的產業脫貧“藥方”。通過合作社組織村民開墾荒山荒地,改造、流轉低產田,鞏固和發展優質黃桃等水果種植,共支持發展專業合作社6家、農業公司3家、生態農莊5家、農家樂12家,建設黃桃等水果交易銷售平臺6個。幫扶隊建立了貧困戶與合作社(公司)利益聯結機制和激勵機制,貧困戶均通過土地、資金、勞動力形式入股參與分紅。合作社的成立,不僅讓村里的荒地得到有效流轉、利用,更讓村民得到了足不出村即可就業的機會。三年來,通過合作社的土地流轉、直接幫扶和委托幫扶、政策獎補、用工工資等,貧困戶每年增收均在5000元以上,最多的增收達30000元以上。同時,針對收入偏低戶,通過安排護林員、管護員、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確保貧困戶人均收入逐年穩定增加,實現穩定脫貧。
在駐村幫扶隊的努力下,產業引領的結對幫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黃桃等水果產業已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有力地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駐村扶貧工作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百姓的肯定與好評。2018年底,這兩個村均順利通過脫貧驗收,成功摘下貧困帽。其中,學校派駐下村鄉坳頭村的幫扶隊長王健康同志被評為“株洲市幫扶之星”、“湖南省扶貧攻堅先進個人”。湖南衛視、湖南日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了學校駐村結對幫扶工作成效,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社會影響。
2 實施“校校結對幫扶工程”,助力貧困職校提水平
2015年,學校積極響應湖南省“加快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提高貧困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精準脫貧”的號召和要求,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方式,對口幫扶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我們針對該校專業基礎薄弱、師資力量欠缺、實訓條件較差等實際問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課程開發與資源建設、隊伍建設與能力提升、實訓條件與基地建設等方面入手,為該校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的支援服務,大幅提升了該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
2.1 對接產業需要,培育特色專業(群)
指導該校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要和學校辦學基礎調整專業設置,幫助構建了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多個深度對接當地產業的特色專業(群),通過優化專業設置與建設,該校專業(群)與產業的契合度更為緊密,服務本地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三年來,我們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捐贈了實訓教學用車2臺、發動機教學設備5套,指導建成汽車類專業實訓室3個,指導并成功申報省級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等職教重點項目2個,通過多種渠道爭取專項經費及實訓設備值總額達500余萬元;同時,指導該校制定7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學資源,建設了《汽車電器設備檢修》《汽車美容》等20門特色專業(群)核心課程,有力地推動該校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滿足了本地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2.2 強化隊伍建設,提升辦學水平
學校精心選派1名中層干部全年駐校并擔任該校校長助理,具體負責結對幫扶的聯絡協調與組織實施工作;我們先后選派12名優秀專業教師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支教,選派7名專家到核校開展專業(課程、基地、資源)建設、教學改革與科研、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等校本師資培訓;每年接受該校8-10名專業教師來校學習提升,每年接收該校1-2名中層干部來校掛職鍛煉,有力地促進了該校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能力的提升。同時,指導該校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牽線北京汽車株洲分公司等3家企業與其進行合作,每年接納30名的學生到北京汽車株洲分公司實習;協助該校為當地進行農民工再就業培訓達1000余人次。
通過結對幫扶,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順利通過了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驗收,成功立項了湖南省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等項目;三年來,該校在市級以上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競賽、學生文明風采競賽中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技能競賽獲得省級一等獎,實現了懷化地區中職學校汽車類專業學生技能競賽的歷史性突破。2017年,該校的新生入學人數更是地超過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的普通高中入學人數,成為當地學子爭相入學的名校。
此外,我校還積極響應教育部開展的西部援助計劃,與新疆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結對幫扶工作,選派汽車專業優秀教師、“湖南省師德標兵”黃敏雄同志赴該校支教。黃敏雄老師在新疆支教期間,把企業崗位需求作為教學重點,因地制宜制定教學計劃,在教學中滲透企業6S管理理念,規范學生行為,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受到上級部門和該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并被評為“感動吐魯番十大人物”。
3 實施“師生結對幫扶工程”,助力貧困學子求發展
3.1 師生結對,精準指導
學校實行“思想導師制”,即學校安排教職員工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與貧困學生結對,成為貧困學生的“思想導師”,并根據貧困生各自特點和實際情況,全面、深入地做好“五導”:一是思想上引導。幫助貧困學生樹立“家貧志堅”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二是學業上輔導。幫助貧困學生針對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專業技能和就業本領。三是心理上疏導。關心了解貧困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疏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四是生活上指導。了解貧困學生的生活及家庭情況,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爭取獎助學金、勤工儉學等多種方式,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上的困難,順利完成學業。五是就業上向導。幫助貧困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指導他們科學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同時,學校從就業創業咨詢、指導、競賽、宣傳、跟蹤等方面入手,不斷加大對貧困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與幫扶力度,為貧困學生提供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幫助與服務,通過多措并舉,幫扶貧困學生及時、充分、高質量就業。
3.2 落實政策,精準資助
學校利用“獎、助學金設立”、“生活補貼提供”、“勤工儉學補貼發放”等多種途徑,每年為家庭貧困學生提供資助經費近700萬元;認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相關工作,每年指導協助學生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近400萬元;100%的家庭貧困學生得到有效資助幫扶,確保每個貧困生不會因為其家庭困難、經濟拮據而失去就學機會。每年為家庭貧困學生成功申請求職創業補貼達8萬元以上,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的資助經費近20萬元,頂崗實習企業為每位學生發放各類補貼每月近2800元;貧困家庭學生畢業后平均起薪點每月達3500元以上,三年來平均增幅近6%,“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愿景已在絕大多數貧困家庭中成為現實。
總之,切實做好職業院校結對幫扶工作,是提升職業教育扶貧精準性、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強化系統思維,從運行機制優化、平臺載體建設、內容方法創新等層面和維度,不斷構建和豐富相應的運行與保障體系,以此助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參考文獻
[1]湖南省教育廳.湖南職業教育扶貧工作報告(2015-2017)[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
[2]李衛東,劉雪梅.廣西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0):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