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
摘 要:要想優化國有資本的布局結構,提升國有企業活力,推進國有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必須進一步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方式。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能更好適應發展需要。故此,重點論述了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內涵及實施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資產;以管資本;內涵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44
0 前言
國資委自2003年成立之初,堅持管資產、管事、管人相結合,深入介入人事任免、財務管理乃至具體經營決策。政資不分、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導致國有企業效率偏低、活力不足、缺乏創新等問題。為了消除這些問題,國資監管機構也在不斷探索,監管思路轉向 “以管資本為主”,旨在放活國企、管住國資,少管企業、多管資本,提高國企運營效率以及國資的保值增值,促使國企成為同市場經濟相融合、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1 “以管資本為主”的內涵
1.1 尊重資本屬性,強調價值增值
資本的首要自然屬性就是增值性,并且,這也是判斷某一定量價值是否是資本的重要標準。然而受到現有制度的影響,我國國有資本的經營權常常被管得過緊,沒能充分激活其增值屬性。并且,國企監管體制的制度不完善,又導致企業缺乏逐利動力,缺乏有效治理,給資本的流動和積累均形成了較大阻礙。若是資本自由流動不順暢,就很難準確傳遞價格信號,進而就會加劇市場積壓問題,較大程度制約經濟結構調整。故此,中央在黨的十八大后提出了“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體制構建新方向,其根本目的,就是實現國資管理體制的改革,并以管理體制的改革為突破口,釋放國有資本的增值動力,促使資本的優化配置與合理流動,從而提高其在社會財富積累和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1.2 明確監管核心,凸顯資本主線
以管資本為主,是對三管體制(管資產、管事、管人)的重塑、改進。三管并重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于2003年,旨在通過國資委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方式,合理干預與監管國企的重大決策事項、國企資產及重要人事調整,是為有效監管國有企業。事實證明,該管理體制的出現,使得國資“多頭共管”的局面被打破,在當時對提高國有企業績效、政資分開均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客觀而言其在運行過程中,也表露出一些制度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資委作為監管者,受到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對稱,不能夠對被監管企業的信息進行有效獲取并使用,進而無法保證監管效果;二是,由于監管對象較多,國資委習慣用行政命令來過分“細致”的監管所屬企業,進而過分限制了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形成了新的政企不分,難以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因此,伴隨國企產權的新一輪改革,以及公司制建設的推進,就必須改革現行的“三管”體制,以提高國有資產資本化程度。
2 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實施路徑
2.1 增強企業資本屬性意識,加強監管資本收益和風險
在現行體制中,各級政府是國有資本的實際控制者和出資者,但就政府職能的視角而言,更多偏向于整個國民經濟中國有資產所占有的比重,或是國有資產的社會影響和GDP的增長幅度,而從資本的收益視角而言,若不重視監管國資管理,便會認識不清資本保值增值與趨利避害的屬性,無目的投資和亂指揮,將會影響國有資產的經濟效益,加劇國資的運轉風險。所以,為了真正實現國有資本的有效,甚至高效運行,就應增強企業資本的屬性意識,加大資本收益和風險的監管力度。
2.2 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提高國資的資本收益
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方式,能夠促使公司法人治理機構朝著有效制衡、協調等方向轉變,實施經理層、監事會、董事會的三權分立,在人事任免、企業日常經營工作、戰略決策,以及經營權的監督等方面實行相互協調、各司其職的監督機制,能夠有效抑制混亂現象的出現,如交叉管理、各級職責不明、相互推諉等,從而確保形成政令通達的執行通道,使決策順利落實。唯有如此,才能顯著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最大限度減少國有資產出現資本運作的風險,提高國有資產的收益。
2.3 合理配置國有資產,加大對國資人力與管理方面的監管
國企的資產配置能力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們知道,雖然國企不僅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優勢,還有著財物和資金的保障,但其在管理資源和人力資源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就目前而言,國有企業在公司的管理和人才的選用方面,缺少市場競爭的參與,都存在任免制度和行政性的選拔,因而,不合理性、局限性較為明顯。故此,為了保證重要的人力與管理資源的科學任用,就必須對國有資產的資源配置做進一步優化,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另外,應逐步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集中統一監管。在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中,納入事業單位、黨政機關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只要條件具備就需進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根據統一工作體系的原則,和統一制度規范,加強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并加快企業國有資產基礎管理條例的制定。將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監管專業性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漸漸實現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全方位覆蓋。
3 結語
總而言之,建立堅持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是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值得我們為之展開不斷探討、研究。而怎樣以往的監管思路展開轉變,要怎樣操作,有無必備的前提條件,以及該通過怎樣的監管路徑,才可確保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的有序實施,都是我們今后的重點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林俊鵬.漳浦縣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太學,2018.
[2]杜建翻.試論國有資產管理監督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