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摘 要:作為向應用型轉變的經管類本科高校,應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大力推進“新形態”應用型教材建設?!靶滦螒B”經管類教材建設應按照新形態教材編寫基本要求,實施“四個一體化”建設標準,充分發揮教材建設委員會的作用,加大對新形態教材建設經費投入力度,建立新形態教材建設激勵機制,加強新形態教材質量的監控與管理,保障“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建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形態;經管類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84
1 校本特色教材建設現狀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作為遼寧省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單位和遼寧省向應用型轉變示范學校,十分重視應用型特色教材建設,在校本教材建設上始終堅持依托精品課程建設、特色專業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實施了“精品教材工程”。
1.1 學校重視特色教材建設,設立專項基金資助編寫出版應用型教材
近三年學校資助編寫出版《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代理》《電子貿易》等經管類校級特色教材9部;《報關實務教程》《國際貿易單證》《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等8部經管類教材被評為遼寧省“十二五”高等學校本科規劃教材;《國際市場營銷》《外貿會計》《企業會計實訓教程》《外貿會計實訓教程》4部經管類教材獲評“2018年度大連市科學著作獎三等獎”。
1.2 學校協同推進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鼓勵開發新形態教材
近三年學校資助建設《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等經管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為教材網絡平臺、數字化資源建設提供課程資源支持。在《國際貿易》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過程中以及《國際貿易》、《報關實務教程》教材編修工作中,新形態教材數字化資源建設標準和建設模式等問題獲得立項資助。部分專業骨干教師積極跟蹤了新形態教材建設與發展的新動向,日常參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并開展新形態教材建設有關的研討會,在新形態教材建設方面積累了足夠的基礎知識。
2 新形態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
2.1 新形態教材建設必須堅持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和基本原則
新形態教材內容要求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較高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和系統性。
新形態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結合學校實際需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填補空白,確保質量。鼓勵專業優勢明顯、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個人或教學單位根據上述原則編寫教材。
2.2 新形態教材建設必須組建“理實技一體”編寫團隊
新形態教材的編寫團隊應包括專業教師、行業專家、企業高管、教育技術人員等,以保證團隊人員專業突出、專長互補,組建一支編寫經驗豐富、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強、業務素質高、信息化素養深、通曉行業規范的“理、實、技一體”編寫團隊。新形態教材的主編應具備高級職稱,長期從事相關課程教學工作,具有新形態教材編寫知識或經驗。
2.3 新形態教材應創新教材形式,配套數字資源,實現“紙數”融合
新形態教材應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能夠反映現代教育思想,充分融合現代互聯網的新技術,結合課程和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紙質教材形式,配套數字資源,實現“紙數”融合。利用移動互聯網新技術,以嵌入二維碼的紙質教材為載體,嵌入視頻、音頻、習題作業、試卷、拓展資源、主題討論等數字化資源,實現“教材、課堂、教學資源”三者有機融合。
2.4 新形態教材體例要規范科學,以激發學習興趣為目標
新形態教材體例要規范科學,教材及配套資料文字規范,語言流暢,圖文配合得當,圖表清晰準確,標點、符號、公式、數據、計量單位等符合國家標準。新形態教材能夠適應教學對象的培養目標與課程教學要求,取材適宜,深淺適度,篇幅適當,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及建設標準
3.1 “新形態一體化”教材界定
“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是以紙質教材為核心,以互聯網為載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將紙質教材和數字化教學資源一體化建設融合,并通過多種終端形式應用的新型教材。
3.2 “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建設標準
在“互聯網+”新技術支持下,“新形態一體化”教材要把握并實施“四個一體化”建設標準,即“教材形式與個性化教學一體化、教材設計與教學理念一體化、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一體化、紙質教材與數字化資源一體化”,創新性打造“紙數一體化”新教材,更好地滿足“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4 新形態經管類教材建設的保障措施
4.1 充分發揮教材建設委員會的作用
充分發揮教材建設委員會的作用,發揮其研究、規劃、咨詢和業務指導職能,檢查督促新形態教材建設規劃的落實,審議新形態教材的立項,抓好新形態教材的評優和推薦,研究新形態教材建設工作和制定相應支持政策。
4.2 加大對新形態教材建設經費投入力度
加大對新形態教材建設經費投入的力度,貫徹好各項新形態教材政策,每年投入足夠的新形態教材建設專項經費,保證新形態教材建設規劃的實現。對于立意新、特色強、影響大應用型新形態教材以及列入國家級或省級本科規劃新形態教材在經費上要加大支持的力度。
4.3 建立新形態教材建設激勵機制
建立新形態教材建設激勵機制,開展兩年一輪的包括新形態教材在內的校級精品教材評選。在此基礎上,積極向教育部、省教育廳推薦優秀教材,爭取獲得更高層次的榮譽。對獲得校級上獎勵的新形態教材或已經被國家、省部級立項的新形態教材,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尊重新形態教材的知識成果、支持新形態教材建設的氛圍。
4.4 加強新形態教材質量的監控與管理
加強新形態教材質量的監控與管理,把提高教材質量作為新形態教材建設的核心。堅持專家審議制度、選用審批制度以及質量評議制度。新形態教材質量的評議形式應以“互聯網+新技術”評審為主,由主管領導、專業教師、學生、行業專家、企業人員等校內外進行一體評議,評議結果作為新形態教材建設驗收與選用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曲國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國際貿易》新形態教材建設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7,(8).
[2]楊兵.論新形態教材的研發與設計——以“高等學?;A醫學類精品資源共享課及系列教材”為例[J].出版參考,2017,(6).
[3]趙清梅.“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教材新形態一體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