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雯雯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趨強烈。古箏是我國的傳統樂器,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彈奏古箏既可以使人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又可以使人感悟傳統文化底蘊,因此當前很多人學習古箏。本文介紹了學好古箏的四個要素,以供參考。
古箏是我國傳統樂器的代表。古箏的歷史較為悠久,據考證,早在戰國時期,古箏就在秦國流傳,因此古箏又被稱為秦箏。古箏是一種彈撥樂器,由面板、琴弦、箏碼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目前常見的古箏一般有21根弦。古箏的音色淳樸、音域廣闊,彈奏姿勢優美,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從古至今,無論是宮廷音樂還是民間音樂,雅俗共賞的古箏都是不可或缺的樂器?!稄V陵散》《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古箏古曲,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在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箏因其文化底蘊深厚,音質優美動聽,入門門檻相對較低,而成為人們學習傳統樂器的首選。
一、學習古箏主要面臨的困難
(一)信心不足
無論是少兒還是成人,在初學古箏的階段,都難免會出現信心不足的問題。造成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現為:一是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基礎,對自己能否學會古箏心里沒底;二是認為自己樂感極差,感覺學不會古箏;三是認為古箏文化底蘊深厚,是一種高雅藝術,自己的傳統文化水平不高,在學習中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二)方法不對
古箏學習強調內在的規律性和系統性,掌握科學的方法對于提高古箏學習的效率和效果至關重要。不少人學習古箏的方法較為簡單,如盲目追求練琴的時長,認為只要肯下功夫,多花時間去練習,彈奏水平就一定會提高;又如追求速成,只重復練習彈奏某一首曲子,只要能完整地彈奏下來,就認為練好了,不注重技巧學習,不重視情感投入,結果彈奏得僵硬無趣。
(三)時間不夠
很多人學習古箏,只是出于個人興趣愛好,或者為了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由于現代社會學習、工作的壓力較大,每天可以用來練琴的時間有限,因此很多人在學習古箏過程中常常感到時間難以保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比比皆是。其實,學習古箏和學習其他任何一種樂器一樣,都需要以大量的練習時間作為基礎,正所謂熟能生巧,可以說沒有時間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學習質量的提高。
(四)耐心不強
古箏相對于入門比較容易,初學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掌握基本的彈奏方法。但若想達到技巧嫻熟、美感充沛的境界,則需要一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這個過程無疑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很多人缺乏必要的耐心,經受不住困難的考驗,常常中途敗下陣來,半途而廢,十分可惜。
(五)感悟不深
古箏不僅是一種樂器,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其承載著中華文明對自然、對生命、對藝術的理解和認知,因此學習古箏不僅是在學習音樂技巧,更是在感悟深厚的文化底蘊。一些古箏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只重視對技巧的掌握,忽視背后的文化因素,例如,對某一首曲子彈奏得非常熟練,卻并不了解這首曲子的歷史背景和情感內涵,彈奏起來流暢有余而感情平淡,這樣的古箏學習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二、學好古箏的四個要素
(一)把握漸進性
學好古箏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很多古箏學習者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忽視了學習需要循序漸進,一上來便追求練習難度和練習強度,結果反而欲速則不達,學習效果平平,甚至因為彈奏水平長時間停滯不前,而挫傷了學習古箏的積極性。學習古箏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有其內在的系統性和規律性,只有當真正扎實地掌握了某一階段學習要求之后,才可以開始更高階段的學習。如果背離了漸進性原則,盲目地以“學得多”和“學得快”為目標,只能看似在較短時間內學會了很多古箏技巧,也能夠彈奏不少曲子,但實則每一步的基本功并未夯實,對于古箏彈奏的難點、重點都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隨著學習的深入,這種基本功欠缺的弊端將會越來越明顯地顯露出來,嚴重制約著更高階段的學習,以至于出現雖然大量練習,但依然無法突破瓶頸,彈奏水平始終得不到質的提升的情況。因此,學好古箏就一定要把握好學習的漸進性,特別是在初學階段,要將扎實練好基本功作為首要目標,切忌貪快貪多,要明白練習基本功的枯燥,是為將來彈奏樂曲的精彩打基礎,在學習古箏過程中,每一步走得穩,才可以在古箏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二)把握方法性
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說過:“方法的得當與否往往會主宰整個讀書過程,它能將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將你拉入失敗的深谷?!逼鋵崳椒▽τ谧x書的重要性,也同樣適用于古箏學習。雖然每個人的音樂感覺和音樂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對于古箏的學習,只要方法正確,大部分人都可以達到一定的彈奏水平。在古箏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學習方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苦學法,即埋頭勤學苦練,這種方法依靠于人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堅持的背后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對古箏學習的樂趣體驗度不高,因此是一種效率比較低下的方法。二是好學法,即出于個人主觀興趣去學習古箏。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他們從事學習活動是主動的、積極的,能夠從中感受到樂趣和收獲。但這種學習方法僅僅是以興趣為支撐,缺乏科學合理的安排,雖然學習熱情很高,但事實上學習效率并不理想。三是會學法,即使用科學的方法來指導學習古箏的整個過程。這種方法是將學習本身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充分結合古箏學習的特點,認真遵循古箏學習的規律,使學習過程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和方向性,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會學法的核心在于能夠建立起完善的古箏知識體系,不再局限于某一技法或者某一曲目的學習,而是從整體上、系統上去把握學習,從而對各種技法產生深刻的理解,并能找到其內在聯系性,通過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思維,使得學習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
(三)把握藝術性
古箏作為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有著極高的藝術性。唐代詩人顧況在其詩作《李湖州孺人彈箏歌》中寫道:“寸心十指有長短,妙入神處無人知。”相對于彈奏技巧,古箏的藝術性更加抽象和深奧,因此體現藝術性也是古箏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在古箏學習中把握藝術性,主要途徑就是培養優良的樂感和審美體驗。樂感是人們開展音樂活動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而審美體驗是人們在音樂藝術中獲得最直接的感受。在古箏學習實踐中,首先要多聽,通過大量欣賞優秀的古箏作品,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直觀地感受音樂藝術之美。其次,要重視音階訓練,通過聽、唱、手勢、彈等方法,對不同音階形成準確的記憶。再次,要嘗試憑借記憶,并結合自己對音樂審美的理解,去彈奏曲目,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去詮釋樂曲,暫時忽視彈奏的技巧規范,要突出流暢自然,以此提高藝術表現力。
(四)把握情感性
法國偉大的雕塑藝術家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鼻楦行允且磺兴囆g形式的根本特征,也是藝術構成的最基本的元素。當前,在古箏學習中,部分學習者確實存在著重視技巧而輕視情感的誤區,正如鋼琴家霍夫曼曾經說:“現代技巧中有種令人遺憾的傾向,就是技巧本身成了目的?!睂W習古箏,要將古箏視為一種藝術,而非一種技藝,追求應該是通過彈奏古箏表達深刻而豐富的情感,而非表現嫻熟的技巧。一方面,學習者要鍛煉自己的想象能力,能夠在頭腦中將具象的樂譜和指法技巧,升華為富于情感的意境表達,讓自己與古箏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和情感互動,使彈奏更具激情;另一方面,在學習古箏的同時,要盡可能地接觸和了解其他藝術形式,如繪畫、書法、詩詞等,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觸類旁通,進而促進對古箏藝術的理解和感悟。
三、結語
學好古箏是每一個古箏學習者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不但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堅持,而且需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把握好漸進性、方法性、藝術性和情感性等四要素,使學習更加系統、更加深刻,更加有實效。
(龍崗區文化中心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