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恢紅
近年來,龍山縣以脫貧攻堅工作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和主攻方向,堅持綜合施策,培育特色產業,夯實利益聯結,帶動全縣4.8萬余貧困人口實現了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截至2018年,全縣累計脫貧96973人、退出貧困村148個,貧困發生率降至5%以下。
1、堅持綜合施策,確保貧困戶脫貧有支撐
龍山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邊陲,地處湘、鄂、渝三省邊界,武陵山脈腹地,史稱“湘鄂川之孔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縣、湖南省深度貧困縣。全縣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街道)397個村(社區),總人口61.6萬人,有貧困村227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9896戶120901人。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2016-2018年,全縣從涉農整合資金、中西部協作支持資金和長沙市對口幫扶資金中整合用于產業扶貧的資金累計達29232.45萬元,主要用于鼓勵貧困戶直接發展產業,以及百合、柑橘、油茶、茶葉、中藥材、中蜂等重點產業開發。二是強化政策幫扶。先后出臺了中藥材、油茶、中蜂、茶葉等特色產業相關政策文件,因地制宜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使每個貧困戶家庭有了穩定的產業收益。為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在土地流轉、貧困戶用工、種養業種苗投入、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等方面均出臺了專門的支持政策。三是堅持因戶施策。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發展思路,把產業和項目規劃到村到戶,實現1戶至少1個當家產業。按照人平不低于2000元的標準進行幫扶,采取直接幫扶、委托幫扶、股份合作等模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做到精準扶持、精準施策、因戶施策,確保貧困戶年內有穩定的收入。靛房鎮萬龍村貧困戶田宗華通過產業扶持,2018年養羊100只,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主動提出了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申請。四是優化科技服務。通過開展貧困戶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實施“千名農技干部精準幫扶聯村全覆蓋行動”、推進“科技扶貧專家服務行動”、實施“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項目等,2018年培訓貧困戶27292人次提高了貧困對象產業致富能力。
2、培育特色產業,確保貧困戶脫貧有門路
一是培育特色產業。目前全縣基本形成了以百合、柑橘、烤煙、畜牧養殖等優勢產業發展和油茶、中藥材、中蜂、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為主導的產業扶貧格局。百合、柑橘、烤煙、畜牧養殖等優勢產業直接帶動4.2萬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脫貧。百合種植面積8.2萬畝,總產值8.19億元,種植規模、產量及銷量居全國第一位。柑橘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值6億元;烤煙種植面積6萬畝,總產值2億元;生豬、牛、羊、家禽分別存欄10.52萬頭、1.5萬頭、14.2萬只、42萬羽,總產值5億元。2018年,新發展油茶20235畝、中藥材1.5萬畝、蜂群4425群、茶葉6000畝。到2020年,規劃建設油茶產業基地10萬畝、茶葉產業基地4萬畝、中藥材產業基地8萬畝、中蜂產業5.5萬群。二是打造特色品牌。“龍山百合”“龍山蘿卜”“龍山七姊妹辣椒”“里耶臍橙”4個農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龍山厚樸”“龍山百合”獲全國“優質道地藥材示范基地”,龍山縣喜樂百合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農業企業獲綠色食品4個,2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獲進出口許可。里耶鎮比耳村、石牌鎮成為全國“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鎮)。洗車河劉氏食品廠腐乳加工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里耶臍橙在沒有獲得認證前,市場價格徘徊在每斤一元左右,獲得綠色食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市場價格好,網上銷售達到每斤6元。三是加強產銷對接。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龍山百合文化旅游節、中國(龍山)2018年土家藥產業發展論壇。先后組織喜樂百合等企業參加中國食品餐飲博覽會、“湘品出湘”名優特產品(深圳)推廣對接會、湖南網購節、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貧困地區(北京)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湖南省特色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湘西州特色農產品展銷會。2018年,龍山百合在-CCTV-7助力全國貧困地區產銷對接大型公益活動中喜獲1293萬公斤訂單。龍山百合與湖南衛視快樂購頻道開展電視購物合作,單月銷售額達150萬,年度銷售額達1800萬。
3、夯實利益聯結,確保貧困戶增收有保障
一是健全聯結機制。堅持“四跟四走”產業發思路,茶葉方面出臺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支持政策,對公司和大戶流轉基地內貧困戶土地的,按實際土地流轉金給予補償,最高不超過500元/畝,連續獎補3年;對公司、大戶和合作社吸收貧困戶入股或帶動貧困戶統一技術指導和銷售的,每畝每年獎補100元,連續獎補5年;對公司和大戶吸納貧困人口用工當年累計達30天以上的,給予1500元/人·年的獎補,連續獎補3年。油茶方面對油茶專業合作社實施油茶產業建設優先聘用貧困人口勞務用工,油茶產生收益后,實行農戶與村集體利潤分成。在結清當年生產管理成本后的凈利潤,農戶按股份額享受80%、村集體享受20%。中藥材方面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以直接幫扶、委托幫扶、股份分紅的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大戶種植中藥材收益后,從每畝利潤中分紅返回給貧困戶。中蜂方面采取“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按照優勢互補、合作開發、互利雙贏、共擔風險的原則進行合作。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蜂群蜂箱及技術培訓,確保質量達到標準,并按50元/斤進行保底回收。二是夯實利益聯結。2018年,全縣18家龍頭企業、468個種養專業合作社或大戶能人與26633戶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如眾泰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采取直接幫扶和股份合作幫扶方式,建立白術、貝母、黃精等中藥材基地2150畝,覆蓋大安鄉15個村669戶2491人貧困人口。森垚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委托幫扶的模式,在農車鎮富坪村發展中藥材基地700畝,吸納全村貧困戶79戶214人參與,2017年底貧困戶分紅收入達10.9萬元。內溪鄉五官村采取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集中開發中藥材基地535畝,為全村所有貧困戶每戶配送20股。咱果鄉克寨村采取大戶能人帶動的模式,堅持長短結合的原則,成功開發優質臍橙基地608畝,套種當年受益的百合、烤煙,帶動貧困戶58戶185人。
(作者單位:416800湖南省龍山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