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
在初等教育愈發受到重視的當下,小學教育需要不斷創新教育形式以適應學生日益提升的學習需求。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引入,有助于學生提升思維能力。
1 教學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關節點建立記憶鏈接,構成多中心多節點的發散性立體結構。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時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右腦創造思維進行開發,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得到大腦的平衡發展。同時通過邏輯、規律的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的展示知識脈絡、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的記憶及梳理,協助學生產生更具創造性的思考方式。
2 小學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分析
作為小學生,無論是注意力、理解力或是思考的方式方法都與中學生存在差距,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流程,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去體驗、參與、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將新舊知識建立聯系,這種圖形思維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英語素養,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對于知識的串聯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邏輯,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更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進一步豐富教師對于英語知識的引導能力。
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很重要,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梳理知識,完成思維導圖,學生在共同繪制與共同演講中,合作能力得以提升,互相學習相互交流的意識得以增加。教師根據小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協作精神和榮譽感。
3 小學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實踐分析
3.1 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形式單調,師生間缺乏互動,便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研究表明,此年齡段兒童興奮抑制產生迅速同時信號系統抑制較弱,因此普遍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而且對具體的互動性的事物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小學英語教師應努力嘗試增添教學的趣味、多樣性,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思維導圖的出現無疑使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這種色彩豐富、圖文并茂的樹狀發散結構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接收更多教學內容。
例如:在講授萬圣節話題時,教師在黑板上先繪制有關萬圣節的中心圖像,學生們的注意力會被迅速吸引,在得知主題后便開始積極講述自己所知的信息。教師把這些零散的信息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梳理,分為時間、地區、起源、服裝、活動等一級分支,讓學生更明確學習內容,從而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繼而通過分享、小組合作等形式與教師共同繪制思維導圖的二級、三級分支。師生合作下完成的精美導圖使得學生迫不及待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一堂生動有趣的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更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學習的興趣。
3.2 激發學生的協作意識
通過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可讓學生自行組成英語學習小組,課上讓學生小組分工,每個孩子重點關注思維導圖的一個分支內容,進行擴展,所有人結合在一起則組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課后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教師首先幫助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教學重點,包括主題、單詞、詞組、句型、語法五大分支。每一模塊學習后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溫故知新,使學生能夠相互學習,互相促進,提高協作意識,同時也逐漸讓思維導圖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策略,應用到各種學習中去。
3.3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有助于發展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將零散的信息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流暢,能在短時間內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講授“旅行”這一話題的課程時,整節課推進均利用思維導圖。首先,根據主題和孩子們的愿望,布置了本課的任務:講述一次自己的旅行經歷,同時引出思維導圖的中心圖像。在課文學習中,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自主提問,引出思維導圖的四個一級分支。學生帶著這四個問題,觀看課文錄像,總結出具體的時間、人物、地點,完善思維導圖的三個二級分支。而活動這一分支內容較多,根據學生需要,再次播放課文錄像,得到具體的二級分支,并讓學生自主完善三級分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在黑板上呈現出學生的思考結果。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人物表情,得出主人公感受這一分支。至此,課文脈絡都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清晰地呈現在黑板上。學生能夠依據思維導圖理解并復述課文。思維導圖作為學習的有效工具,將零散的課文信息整合一體,幫助學生梳理對旅行這一主題的思維條理。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育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形式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協作意識及思維拓展能力,扎實學生英語學習基礎,提高學習效率。引導學生把這種學習方法運用到日常學習中,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思維導圖作為創新性小學英語教學形式,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黃城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