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蒙
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他們是一群異于普通高中學生的適齡青少年,一部分學生由于學業成績不理想或家庭培養缺失亦或身心不健全等問題,在職業學校中普遍存在欺凌與被欺凌的現象,本文主要從校園欺凌的定義、危害、班主任的班級工作入手,對校園欺凌進行分析以及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法。
關于校園欺凌,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自人類社會有學校以來,校園欺凌也便相伴相隨。我國學者對校園欺凌現象的分析調查以及教育部等關于校園欺凌現象的文件、發布會主要是向中小學生群體傾斜,對于跟中小學生同一年齡階段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而言,時常被忽略。而這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身上承載的是未來大國工匠的重擔,關乎一個民族基層的總體素質、社會的和諧穩固,更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其中,承擔一線工作的班主任,尤其要把校園欺凌、班級欺凌防治作為德育工作的抓手,確保校園平安、校園和諧。
1 校園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危害
2017年12月由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明確規定了: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自此,中等職業學校正式納入中小學生欺凌范圍內。
2018年5月被曝光的山西省翼城縣職業技術學校某高二女生毆打低年級女生到10月海南省文昌縣“一少女遭多名男女圍毆”視頻在網絡瘋傳,一系列的校園欺凌可謂是接連不斷,而更多校園欺凌背后的受傷害者沒有能夠站出來,沒有更好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也導致了校園欺凌現象屢禁不止,層出不窮,給當事人雙方都帶來了很大的危害。(1)對被害者的危害。除因肢體沖突引發的身體傷害外,受害者更多的表現為:膽怯緊張、拒絕交流、焦慮抑郁、成績下滑等狀態,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報復社會、吸毒犯罪、跳樓、自殺等非正常舉動。(2)對欺凌者的危害。欺凌者在欺凌行為中力量占據絕對地位,輕者只是實行謾罵、侮辱人格等言語攻擊行為,重者則會實施敲詐勒索、肢體暴力行為。因大多數事件的發生都具有隱蔽性,且法律對未成年人保護的相應傾斜,班主任也只是以教育為主。長此以往,助長了欺凌者的施暴行為,強化了這種錯誤的行為方式,認為在欺凌過程中可以滿足自己人格和心理上的快感,甚至可以表明居高臨下的地位。從長遠看,欺凌者更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對人或事物的觀點和看法也更容易扭曲,變形。(3)對旁觀者的危害。旁觀者在欺凌過程中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通常情況下,清楚整個事件真相,通過聚眾圍觀或鼓勵欺凌者,或蔑視受欺者,去目睹一場欺凌過程,他們不及時匯報老師,不尋找途徑制止行為發生卻隱瞞事實真相。這部分群體進入社會后,看客的身份,不置可否的態度,會逐步演變成更大事件的跟隨者、強化者、助人者,成為社會中一群沒有明確價值觀,養成漠視他人,視而不見的冷漠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旁觀者有時候更可恨。
2 班主任在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中的干預方法
2.1 依托主題班會優勢,注重身心健康教育
對于職業學校而言,班主任是每日直接接觸班級學生頻率最高的教師。就從筆者所在職業學校而言,學生除了日常完成學業要求外,是存在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分配的,有部分學生課后就會“東游西逛”、無所事事,難免會與他人惹出些是非。而早讀,做操、自習課、晚自修、班會課都會跟班級學生在一起。在整個過程中,班主任的感受也好,學生的交流也罷,會漸漸清楚班級的運行情況。
其中,班會課是搭建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平臺。針對班級中存在的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行為,筆者開展過系列校園欺凌主題班會,如:《遠離傷害 健康成長》、《拒絕校園欺凌 還校園一片凈土》,輔助多媒體工具,搜集最新熱點新聞,就被欺凌者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學會自我保護、多途徑維權等做過詳細的講述,筆者明顯感受到曾受到過欺凌傷害的學生,他們有了對自己過往經歷的思考,變得自信,不再是“啞巴式的老好人”;就欺凌者而言,普及了法律意義上的欺凌后果以及現實生活中給自己帶來的負面效應,這部分群體也有了洗心革面、亡羊補牢的意識。
2.2 樹立班級典型人物,爭做互助友善文明人
在班級群體中,不乏存在樂于助人,友善待人的學生。他們熱心、友好,與欺凌者的霸道、蠻橫形成鮮明對比。班主任應該抓住他們每一次的好人好事事跡,去感染班級學生,可以采用黑板報、班級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對他們進行宣傳,由班級學生自發投票選舉出班級先進事跡典型代表,再把班級典型人物單獨成立班級幫扶小組委員會。針對班級內部出現的欺凌問題,以及本班對其他班級學生有過的欺凌行為,制定班級規章制度,主要以榜樣的力量去感染他人,帶動了一部分在班級不思學業又常惹事生非,有欺凌傾向的同學。根據觀察,有欺凌傾向的中職生,在人生發展的特殊時期——青春期,能夠耳濡目染身邊的典型事跡,更容易轉變成主動幫扶他人,有惻隱之心的文明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