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佳
隨著目前我國教育新政的推行,大部分學校已然開始實行教育改革,而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則被漸漸提上日程,學校的變革,往往會使學校的整體生態發生改變,而校本課程便是如此,它不僅使學校教學體系以及學習方式發生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教師的生存方式以及師生關系。本文就圍照著小學的校本課程研究進行思考,并簡單提出校本課層的實踐內容。
1小學校本課程的必要性
一個學校存在的意義,就是教學,而課程則最能體現出教學的好壞,可以說,課程是一個學校存在的核心,也是一個學校開展各項活動的中心。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所以,課程的存在,不單單是為了教會他們書本的知識,更是教他們養成一種良好品德,好的課程,更容易也更能培養出更多品德優秀的人,但是,由于多數地區的人文習俗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所以,各地方學校的傳統也不同,在這種規則的影響下,各地方學校的教師以及學生所掌握的技能是多元的,也是各異的。為此,教育部在《與義務教育小學標準課程方案》中,專門提到,各學校在課程的開發以及實踐過程中,一定要考慮課本課程,確保課本課程的實施,使學生在接受日常課程教育的同時,也要給學生提供其自身感興趣的,可選擇的,利于發展的課本課程。小學是人類啟蒙的黃金時期,也是塑造人格的起始點,不同于其它時期,在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壓力較小,對一切事物的探索學習能力較強,不僅如此,小學時期學生心靈較為純潔,正是接受啟蒙思想,培養良好品德的黃金時期,在小學階段,也能更容易的發現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未來的興趣規劃以及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學校一定要重視小學階段的授課過程,把握時機,開展出多種多樣的校本課程,以此來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后續的良好發展打下基礎。
2小學校本課程的可行性
對于學生而言,學校開設多種多樣的課程,對其學習發展以及生活質量都是一種提高,正如英國著名教育家沃.布吉島說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享受豐富多樣的學校課程。中國著名教育專家也說過,學校在課程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抱著為學生服務的目的來進行,教師存在的作用,一是傳授學生知識,其次就是教會學生一些有用的技能,這個過程,一般可以從教師本身入手,因為學生的愛好各種各樣,教師難以一對一的進行輔導,所以在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自身所擁有的技能開始傳授,擅長哪些方面,就從哪些方面入手,在這個方面上,國外的一些學校就做的非常好,一些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將藝術課程和平時授課相結合,在教授學生課堂知識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生活價值以及生存技能,在這一方面,國內的小學授課應多吸取經驗,教師可以根據本學校的教學特色以及當地習俗,盡可能的將自身的特長展示出來并教會學生,這也是校本課程的意義所在。在進行校本課程的授課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將校本課程和平時課程進行區分,避免學生將其模糊化,并且,校本課程的進行也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基礎一定要建立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比如在小學的授課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是強大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課外名著,觀看經典電影,進行郊游觀看大自然,組織各類運動等形式,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們的興趣,也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們的見識,教會學生們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
3小學校本課程的實踐
盡管校本課程可以帶給學生很多在課本中難以接觸到的知識,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因為許多學校的教師,往往認為校本課程偏離教學重點,所以并未對其進行過于認真的教學,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想要使校本課程發揚,教師在其中起著關鍵性作用,首先,教師一定要正確自己的思想,正視校本課程的作用,肯定校本課程的正確性,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第二,教師要認真思考,怎樣才能開展校本課程,如何利用有用的資源,如何發現有用的資源。第三,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在學期的開始,就需要對整個學習的校本課程進行簡單的規劃,要了解多數學生的興趣。對日后的校本課程教學要有一個較為清晰明確的計劃。第四,要做好持續教學,校本課程,不能局限于課堂的幾十分鐘,教師在課后,要定時的進行總結,并且在后續的完善過程中,就可以開始著手考慮對個體學生的興趣進行輔導,教師可以組織學校多個班級統一授課,首先由學生們向老師告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再由教師進行分組,最后,通過各個教師所掌握的技能,再對其進行分開教學,這樣既可以保證教師的授課質量,也可以保證到大部分學生都學習到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
4 結束語
校本課程作為一種小學教學的新形勢,其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起到鞏固作用,又可以使學生了解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教師以及學校,應該加大校本課程的重視程度,將學校的校本課程規范化,科學化。校本課程其實是一種較為簡單的課堂授課形式,可行性較高,所以廣大教師一定要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為學生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蘭州市西固區福利東路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