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強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課程,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基礎階段。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數學是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障礙,需要教師更多的幫助和引導。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教師要著重激發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路,指點學生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數學思維,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本文從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并探討新課改背景下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方法,希望可以為提高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一、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教學改革把握不準
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大量的新興事物在教育領域中占據位置,教師在面對這樣的浪潮時也往往表現出無措的現象,盲目跟風、盲目改革現象嚴重。教師的動搖往往會影響到課堂教學,影響到學生,導致課堂教學的重心發生偏移,從教導學生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和應用水平偏移到教學改革實踐上,脫離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原則范疇。這對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是不利的,對學生是不利的。
(二)教學改革沒能有效改善數學的低趣味
數學本身是枯燥的、抽象的、深奧的,對于對學習數學有興趣的小學生而言,數字之間、數形之間的關系是有趣的,而對于那些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是無趣的、低趣味的、無聊的,甚至是令人畏懼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激發并持續保持小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才能夠逐步提升小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的水平。然而,新課改背景下出現了大量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真正能夠在實踐中激發并保持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卻不多,教師的教改成果有限。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教師要做好教學準備和設計工作
雖然面臨著新課改的沖擊,小學數學教師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一切以學生為原則、根本,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目標,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標準,堅定不動搖。無論是哪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學生才可以,不盲目跟風、不盲目改革,積極總結教學改革的經驗教訓。教師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貫徹數學思想,注意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使用經驗相對豐富的教學方法可以照常使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可以穿插使用,在不影響課堂教學正常開展的前提下進行逐步的改革。
(二)借助情境教學法拉近小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大多數小學生對數學都存在一種畏懼心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低,數學難學的觀念先入為主。因此,小學生從心理上與數學有一種距離感,這就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難度。尤其是進入到五六年級后,高年級的小學數學開始準備向初中數學過度,知識量、難度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小學生學起來倍感吃力。究其原因,小學生與數學的距離過大,生活中能夠應用到中高年級小學數學知識的比例下降,生活化元素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貼合程度下降,這讓小學生失去了對數學的應用需要。教師要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發并保持小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興趣。比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位置》一課中,很多小學生初步接觸這部分內容時覺得與日常生活無關,無論是中醫藥格還是棋盤,都不是當代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筆者在這部分教學時借助了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三人通過棋盤陣的片段,與學生一起復盤了國際象棋的棋盤、棋子位置,并根據電影片段中羅恩的指揮挪動棋子到對應位置,借此來拉近小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三)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式、探究式學習
數學學習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傳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這方面的要求不高,培養不足,導致學生在小學數學中的主動性不足,不能有效參與進課堂教學活動,影響了傳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新課程標準改革工程推進過程中,教師要多多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減少學生對于教師的盲從。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觀察物體》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物體,放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以獨立思考為前提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意識。
結束語:
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進,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注重課堂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設計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年級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婭文.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人性化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9(15):148.
[2]梁亮.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J]. 課程教育研究,2019(2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