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衛東
【摘 要】目的:討論30例穿刺術+開顱手術治療外傷性腦疝的臨床療效觀察及有效性。方法:研究時間:2013年8月-2019年8月,研究對象:本院收治的30例外傷性腦疝患者,所有患者均實施穿刺術+開顱手術,而后對其手術實施后療效進行觀察。結果:30例外傷性腦疝患者實施穿刺術+開顱手術后,瞳孔回縮致等大患者有4例,縮小患者有17例,雙側瞳孔散大5例一側瞳孔縮小,4例患者實施該聯合手術治療方案后無效。一側及雙側抽吸血腫量范圍分別在30-55ml之間與45-75ml之間。開顱手術實施后,瞳孔回縮致正常且存活、恢復良好患者有21例(此類患者手術實施1個月后Barthel指數評分超過80分),手術搶救無效死亡患者有4例,經手術搶救后植物存活患者有3例,手術實施中死亡患者有2例。結論:穿刺術+開顱手術治療方案的實施可及早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穿刺術;開顱手術;外傷性腦疝;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5.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028-01
外傷性腦疝病癥多由機體的額葉部位遭受到腦挫裂傷所致,該病癥病情復雜,病情發展速度快,若未能及時對患者展開干預治療,很可能會導致其出現顱內高壓,或者是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手術為治療該病癥主要方式,開顱手術對于該病癥的治療效果雖然顯著,但是該手術從準備到正式實施的時間較長,在此期間極易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療難度,若在此期間實施穿刺術,則可實現短時間內對患者病情的控制,為開顱手術的實施爭取一定的時間。基于此,本文對本院所選30例外傷性腦疝患者實施穿刺術+開顱手術后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3年8月-2019年8月。研究對象:本院收治的30例外傷性腦疝患者。患者基本資料:男女比例為20:10;年齡范圍18-70歲,平均年齡(47.2±11.3)歲;中線偏移:12-19mm,平均中線偏移(14.2±2.0)mm;出血量:75-125ml,平均出血量(75.9±7.6)ml;患病原因:摔跌倒傷有6例、交通事故傷有11例、墜落傷有8例、重物砸擊傷有5例;病癥類型:硬膜外(下)血腫有15例、腦內血腫有10例、硬膜外(下)血腫并腦內血腫有5例;穿刺術類型:單側穿刺術有16例、雙側穿刺術有14例;CT掃描至穿刺術結束時間范圍15-22min,平均時間(16.0±2.5)min。所有患者及家屬了解并同意參與此次研究,且本研究也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方法
30例外傷性腦疝患者均接受顱腦CT檢查來判斷病情,而后立即給予患者甘露醇靜脈滴注進行脫水治療,在CT協助下以患者顱內血腫最大層面中心點處對穿刺點進行選擇,在這過程中,應注意將重要血管避開,待穿刺針置入到患者的血腫腔中心后,慢慢將其血腫組織進行抽吸。通常情況下,所抽吸血腫組織量達到患者總血腫組織量的50%-70%即可,主要預防其出現再次出血現象。對患者行全麻操作,而后對其實施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去骨瓣減壓術,在實施開顱手術發現穿刺針停留至皮瓣區時,可結合手術需求決定是否對其進行保留。
1.3觀察指標
對30例外傷性腦疝患者實施穿刺術+開顱手術后后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2 結果
30例外傷性腦疝患者實施穿刺術+開顱手術后,瞳孔回縮致等大患者有4例,縮小患者有17例,雙側瞳孔散大5例一側瞳孔縮小,4例患者實施該聯合手術治療方案后無效。一側及雙側抽吸血腫量范圍分別在30-55ml之間與45-75ml之間。開顱手術實施后,瞳孔回縮致正常且存活、恢復良好患者有21例(此類患者手術實施1個月后Barthel指數評分超過80分),手術搶救無效死亡患者有4例,經手術搶救后植物存活患者有3例,手術實施中死亡患者有2例。
3 討論
腦疝癥狀屬于機體顱內壓增高的最終病理表現,該癥狀危害性極大,數據顯
示[2],由該癥狀導致患者發生死亡的機率高達80%左右,臨床實踐經驗證實[3],腦疝癥狀治療時間越長,患者的預后效果就越差,所以,及早實現對該癥狀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臨床上治療外傷性腦疝病癥的方法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常見術型有顱內血腫清除以及去骨瓣減壓術,此類手術屬于降低患者顱內壓的最有效方式,其可顯著提高患者腦部血液循環性,降低腦部繼發性損傷機率,為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此類手術實施時間越開越好,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此類手術從術前準備、麻醉至正式實施所需時間最少大約在半小時-2小時之間,在此時間階段內若未采取相關干預措施,很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甚至是導致其死亡。穿刺術簡單易行,可快速實施,該手術可快速使血腫組織對機體腦組織所造成的壓迫進行緩解,使之有效改善顱內壓增高癥狀,緩解患者的腦水腫及腦部缺氧現象,提高其生命搶救成功率,降低其腦干出血繼發性損傷的機率。穿刺術的實施可改善開顱手術的時間缺陷,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爭取更多的時間,尤其對于外傷性腦疝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來說,此手術實施的優勢更為明顯,穿刺術具有創傷性小、術中出血量少的優勢,實施后不但可盡可能在最短時間范圍內來起到減壓以及腦疝癥狀緩解的功效,且可開顱手術的實施爭取最寶貴時間,但是在實施穿刺術前,應嚴格把握該手術實施適應癥,常見的穿刺禁忌癥包括有:彌漫性腦腫脹患者、穿刺通道與血腫靜脈竇處有重要性血管患者以及由腦挫裂傷所致腦疝但未形成血腫患者等。
總結:穿刺術+開顱手術治療方案的實施可及早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偉,李德龍,戢太紅.穿刺術聯合開顱手術治療外傷性腦疝28例[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8,23(04):302.
[2] 趙顯清,王紅軍,茍林.探討急性簡易微創錐顱血腫引流術在搶救外傷性腦疝中的臨床體會[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05):51-53.
[3] 劉軍,柯于勇.外傷性腦疝的臨床急救探討[J].醫學綜述,2017,17(15):239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