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葵
摘 ?要: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教學策略是否正確、巧妙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充當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的角色,引領學生自主高效的學習,就必須大膽踐行新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從具體的班級學情出發,努力探究適合于本班學習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三年級的解決問題教學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三年級;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引言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類重要的能力之一,其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數學綜合能力。
一、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重要意義
有利于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嚴謹、抽象、系統的學科,有很強的邏輯性、思維性、實用性。想要學好數學就必須研究點、線、面、體等數學圖形,記住各種復雜的數學符號、數學公式,掌握各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數學又是一門最為基礎的學科,只有學好了數學,才能順利地學習化學、物理等學科。因為許多物理化學問題在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后,想要得到結果必須用到數學知識。數學也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許多學生對它望而卻步。如果能教授學生多樣化的解題方法,就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小學數學三年級的解決問題教學策略
(一)搭建有效解決問題的平臺
新課程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求學生親歷思考、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也正因為如此,學生才會如此地歡迎新課程改革,在新課程改革中獲得學習的進步與認同。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有意識地搭建有效解決問題的平臺,充分利用這個平臺來完成對學生的訓練,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教學低年級學生四則運算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學生往往會從自身生活和學習經驗出發,從不同的角度得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數學教師沒能有意識地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小學生往往會糾結于哪一種方法是正確的,沒能有效引領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深入。反過來,如果我們這個時候能夠趁機組織學生各自發表交流一下自己的計算方法,讓他們自己去評說哪位學生的計算方法更加巧妙、更加簡便。這樣,學生就會在與其他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他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優秀方法,反過來幫助自己克服學習的不足,矯正學習中不正確的理解與認識,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
(二)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充分解讀
教師的備課過程,一定要深入備教材、被課標、備學生,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的三維目標,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采取何時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行為。學生要充分了解學情,掌握和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學生個人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能夠符合和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策略。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同的提問問題梯度,不同的作業梯度。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都能夠得到滿足。比如在講解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時,可以有多種的計算方式進行,不同的學生在運用計算公式時習慣也不同,有的學生樂于采用長×2+寬×2的方法進行計算,而有的學生則樂于(長+寬)×2的方法進行計算。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簡單判斷學生的優缺點,因為不同學生的思維習慣不同,也許那樣的計算方式符合他的思維特點,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
(三)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求學生全面立體地發展。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要求學生選用簡便的解題方法,而忽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會極大地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果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甚至會使學生反感喪失學習的興趣。想要培養學生解題問題的能力,要引導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對學到的知識加以實踐,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對問題的理解,以達到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解題方法的目的。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發現、提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這樣不僅會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溝通,也會極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結束語:
總之,在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創設相宜的教學情境,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然后再通過教師的精講點撥,引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學會運用數學的眼光去深入觀察生活,發現、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大數學觀。
參考文獻:
[1]柴欣欣.小學人教版數學教科書“問題解決”例題的類型及其教學策略[D].云南師范大學,2019.
[2]鄭志權.嘗試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實踐研究[D].深圳大學,2018.
[3]蔣夢穎.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