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澤祥
摘 要:目前,經濟繁榮發展,我國的智能化已經發展的越來越迅速。 智能電網已成為未來電力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中各個環節的實現都依賴信息網絡的支撐,是一種典型的物理系統與信息系統相融合的系統。 智能電網的安全問題包括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兩個方面。 智能電網信息化及其物理系統與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為其引入了新的安全隱患,針對信息系統的網絡攻擊在破壞其功能的同時,也會傳導至物理系統并威脅其安全運行。 近年來,通過網絡攻擊智能電網并進行破壞的事件時有發生。 2015年烏克蘭電網遭遇黑客攻擊,據稱其直接造成約70萬個家庭在圣誕前夜斷電。 2016年年初,以色列國家電網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網絡攻擊,對國家電力生產、供應造成了巨大影響。 目前,中國和美國都將智能電網信息安全列入了國家安全戰略,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的學術機構都開始了對智能電網信息安全問題的研究工作。
關鍵詞:電網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幾點思考
引 言
電力行業被認為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業。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行業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復雜,從各種自然災害風險到人為失誤風險,從設備故障風險到組織管理風險,如何冷靜面對和應對電網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是擺在電力企業面前的巨大挑戰。 近年來,國網公司和部分供電企業也嘗試開展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安全風險管理系統的研究,但未將風險管控措施與現場安全生產緊密結合,也未與生產管理系統相融合,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電網失去穩定性的原因
電力系統穩定性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其中既有與機械運動相關的問題,也有與電磁暫態過程相關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基于擾動量的不同,穩定性包括兩個不同的方面:(1)靜態穩定性; (2)暫態穩定性。 電力系統在正常運行狀態下,如果出現微小擾動,比如負荷變化、發電機電壓偏離,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系統與平衡位置發生偏離; 但是這種幅度較小的偏離,在調節勵磁與原動機的作用下,會慢慢地再次回到平衡位置。 然而如果出現的擾動較為劇烈,諸如線路跳閘、元件投切,這種情況下造成的系統偏離幅度較大,所以依靠系統自身能力已經難以恢復平衡,并且還會逐步加大;我們就將這種情況認定為系統失去穩定性。 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如果探索其本質原因,可以發現其與功率平衡有密切聯系。 一旦功率平衡受到破壞,必然會影響到發電機機械運動,并且由此衍生出許多與之相關的電磁振蕩。 這時候就要依靠負荷控制的作用,確保系統在出現功率缺額狀態下,則迅速與負荷斷開聯系,從而最大程度降低系統失去穩定的可能。
2、電網建設項目安全管理
2.1構建完善自然災害預防機制
提高輸電網和線路對于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是確保其能夠得以正常穩定運行的重要前提之一。 所以在實際的輸電網和線路安全運行管理工作中,要對現有的自然災害預防機制予以不斷改進和完善,唯有如此才可以切實確保輸電網和線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要確保自然防凍工作始終正常有序地開展,同時還要針對冰雪和凍害天氣等自然災害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防御策略,并注意對輸電網和線路傳輸的負荷電流要盡可能提升。 在相同的氣候條件下,輕負載輸電網和線路的覆冰能力相對較重,而重負載輸電網和線路的覆冰能力相對較輕, 因此倘若負荷電流較大的時候,那么就會使得導線自身溫度比冰點還高, 如此雨雪落在導體表面上的時候就不會再結冰,那么就應該將因覆冰而可能導致的塔桿倒塌和斷線事故的預防工作做好。 此外,還需要制定健全完善的防雷擊策略,可以利用耦合地埋線、線路避雷器,同時還要增加桿塔數量等途徑來逐漸對現有的防雷擊策略予以健全完善。 在對避雷器進行選擇的時候,建議盡可能選擇金屬氧化物的避雷器,這種避雷器有著更強的保護效果,而且往往體積并不大,所以應用起來也較為簡便。在避雷器安裝時務必要確保距離在科學的安全范圍之類,并順應桿塔進行單獨的鋪設工作,如此不但有利于安全性的增加,也有利于后期安全運行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2確保作業人身安全
一是結合近年來電網工程建設現場發現違章現象、安全問題,有序開展施工作業現場安全管控標準化工作督查活動。 勞務分包作業必須在施工單位作業層班組骨干的組織、指揮、監護下開展工作,嚴禁自行作業、自帶材和機具,堅決杜絕人身傷害事故和人員責任事故。 二是依托施工作業現場視頻監控、APP、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施工全過程監控機制,加強作業層班組日常安全管控,確保施工作業人員無違章。
2.4加大特殊路段運維管理力度
要想進一步確保輸電網和線路始終能夠得以正常有序運行,助力電力企業的高效發展, 那么負責安全運行管理的相關人員在輸電網和線路的運行過程中不但要不斷加強巡視工作和巡檢工作, 還需將定期維護工作以及檢查工作做好,特別是有一些特殊路段,往往存在著較高的故障發生幾率和較大的維護難度, 就更需加強運維管理力度,如此才能使輸電網和線路發生問題及故障的幾率得以有效降低。 負責安全運行管理的相關人員在對輸電網和線路進行早期巡檢的時候, 應對輸電網和線路圖先進行認真的觀察,與此同時對于輸電網和線路所處具體環境還應進行深入細致的巡視加分析, 以便可將可能存在的問題點和故障點通過巡視和分析而找出來,從而對其予以快速處理。 除此之外,在日常運維管理工作中還要善于分析總結導致輸電網和線路出現問題及故障的原因及影響因素, 以便能夠針對原因及影響因素采取相關應對措施,以杜絕類似問題及故障的再次發生, 再輔以定期及不定期的巡視排查,那么相信輸電網和線路安全運行管理工作質量和水平一定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而且這對于電力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結 語
盡管針對電網穩定性,可以采取上面的各種技術,然而這些技術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 所以在實際引用過程中,通過電網調控管理,實施快速負荷控制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當前已經基本完成了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這對于開發智能負荷批量控制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所以根本上解決電力系統穩定性的措施應當是基于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 實施智能負荷批量控制策略,這對于保障電網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卜廣全,趙兵,胡濤,于之虹.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對信息通信技術需求分析研究[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6,14(03):7-12.
[2] 李棟凡.分析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系統的功能配置和控制[J].通訊世界,2016(05):148-149.
[3] 皮顯松,鄭聞成.提升貴州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的協調策略研究[J].電氣應用,2013,32(09):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