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必偉
摘 要: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是電力系統的中間環節,不僅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在其中占有基礎性地位。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電力需求持續旺盛,促進電力系統在近幾年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通信技術應用日益廣泛,也加速了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改造升級。本文結合對相關學者研究的梳理,在實踐經驗基礎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運行維護中應重點把握的技術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技術;問題;對策
引 言
輸電線路運行的穩定與安全,關系到國家電網的穩定與安全。電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輸電運維則是電力的核心環節,一旦出現問題,便會引發鏈式反應,影響電力系統的整體運行狀態。輸電線路運行維護因此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架空輸電線路處于戶外,易受自然因素影響,輸電線路架設跨度大,人力運維難度大,且運維技術性強、危險性高。鑒于種種運維特點,需先切準技術要點,廣泛應用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輸電線路運行維護工作效能,為整個電力系統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1.輸電線路運行維護要點與存在問題分析
1.1輸電線路運行維護的主要環節。關于輸電線路相關技術性問題討論之前,確有必要明確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即輸電線路運維的關鍵關鍵。在對實踐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相關討論已有較為詳盡的梳理,具體為:第一,相關部件材料。部件材料的質量、規格等是首要環節,亦是線路組成本身。包括:鋼、水泥、導線、避雷線、絕緣設備裝置、桿塔等。第二,輸電線路整體施工情況。除自然因素與部件材料本身老化外,施工是其運行維護必須考慮的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講,了解了施工情況,便把握了運維的要點。因為對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技術問題會有準確把握,進而明確了運維的關鍵點。如線路測量是否存在偏差、桿塔搭建是否牢固合乎標準、鋼管桿加工與檢測是否達到標準、鐵塔組立中外拉線和內拉線是否合理、導地線即附件安裝是否規范牢固、接地裝置電阻測量是否達標,等等。對施工環節的充分了解和認真檢視是輸電線路運維的重要參考。第三,維護環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施工維修用的工具也很關鍵。線路運維技術特征也同樣在該環節有所體現,如起重抱桿及滑車的應用,對鋼絲繩、U型環、牽引機械、雙鉤緊線器、手拉鏈條葫蘆、臨時地錨等施工器具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專業人員技術操作。同時要不斷增強帶點作業安全技術(包括器具使用、環境評測和具體施工技術等多方面內容)。第四,線路運行維護管理方面,要在管理中事先確定線路檢修、檢修周期、安全技術標準和檢修內容等事項。風險點評估中,要落實巡視要求,重點對絕緣子污閃、線路防振、存在缺陷等方面進行重點監控。
1.2輸電線路運行維護存在問題分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才能解決問題。結合實踐中常見的問題,筆者認為常見重要問題應從組織管理角度進行綜合性分析,唯此才能獲得較為完整的全面視角。首先,運維組織管理仍需加強。施工完畢后,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復雜多元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治不防是不可取的,徒增運維成本投入。如對人力維修效率的不足,要引起管理上更新改進運維手段的思考。又如,對桿塔維修中,必須綜合反饋出桿塔施工方面的客觀評價。這樣,運維過程就變成了管理過程,既解決了技術問題,又能以點帶面,有效解決或預防相關問題的發生。其次,檢查與預防環節仍需加強。運維既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預防問題發生的過程。實際上,通過多年經驗積累,對絕大多數運維中的技術問題,相關技術人員均能有效應對,但不能止步于此。應在狀態檢修和運行分析上下功夫。如狀態監測中,基于光點傳感計算和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完成對輸電線路狀態、運行環境的評測,估算線路故障發生的概率,提出有效應對措施。運行分析中,綜合線路運行集成化信息,引進智能化方式,高效率準確計算出運行狀態,科學評估當前狀態下確定周期內的整體運行結果,增強運維的預判性和工作措施的主動性、針對性,降低運維成本,提高運維效率。最后,針對客觀因素影響擬訂預案做的不足。輸電線路暴露于外,易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如人為破壞、意外事故、自然力量的影響等等。這些因素是事先無法預防的,故應做好相關預案,細化預案內容,建立等級制管理,針對不同外在因素,客觀評估其破壞力及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有針對性的做好預防措施。
2.輸電線路運行維護具體對策分析
2.1預防為主,強化日常智能化監測。除人力巡視外,應強化智能化手段推廣與應用,加強對輸電線路日常的實時監測與數據統計分析,建立分級預警系統,提高問題處置的規范化程度。針對戶外輸電線路無法避免的舞動現象,設置監控點,運用新技術實時感知線路松弛狀態,確保無人值守情況下,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針對自然因素的不確性影響,應用測量與傳感技術,精確模擬風速、風力對輸電線路受力的影響,密切監測惡劣天氣如暴雨、高溫等可能帶來的影響,注重排查導線斷裂掉落、閃絡、跳閘等事故。設置報警系統,一旦異常立即報警,確保處置及時,避免事故次生影響擴大。
2.2安全作業,優化運維工作措施。第一,要提升輸電線路運行維護相關人員技術能力水平,增強安全作業意識,杜絕安全隱患。高素質的作業團隊是處理運維中各類問題的根本保證。結合實踐經驗,針對雷擊故障、線路斷裂故障、冰雪覆蓋故障等運維問題,制定和完善操作工作指引,設定相關技術標準,強化教育培訓。第二,應前置到輸電線路的建設施工環節,此時就應介入運維相關力量,熟悉構件情況、建設情況、施工整體情況等,尤其對于前述關鍵環節,可直接從日后運維角度,對建設施工提出具體意見。對于自然、地理因素導致的高風險點,應建議對具體施工作出相應優化變更。第三,針對不同類型故障進行科學處置。如線路斷裂維修,對接后保證連接的穩固是重點,避免接觸不良引起電火;雷擊導致線路故障維修中,可結合地勢、產品價值等,安裝避雷裝置;風力導致的故障中,常見的情況是跳線,此時固線是維修的關鍵問題,通常使用“V”型串聯方式加以預防,也可加固防風支柱。對于暴風頻發的沿海地區,線路運維的抗風處理還需進一步作強化處理。第四,除監控與故障處理外,應逐項建立運維日志,客觀評述產品構件、故障種類及影響程度、故障發生原因、故障破壞力等,并及時反饋至相關部門。
2.3案例介紹。筆者結合一起輸電線路高鐵交跨段智能檢測運維案例,展示相關運維理念及較為優化的運維措施。一是運維智能化應用較好。運維中運用了地理信息技術、三維分析技術、虛擬仿真技術、激光雷達技術、激光點云圖像拼接技術、大數據等技術。二是有效搭建運維平臺。針對所管轄的一百五十余處跨越高鐵的重點高鐵交跨段,以無人機巡檢應用為核心,各種技術手段為支撐,全面掌控輸電線路的運行狀態,提高了對運維的管控能力。三是數據交互,形成整體分析優勢。前述智能化手段應用與運維平臺搭建后,提供數據訪問接口,交互數據傳輸訪問,提升了監控數據的整體分析能力。
3.小結
綜上所述,輸電線路必須走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道路,強化智能手段應用,完善流程管理,突出預防,增強風險管理意識。這樣,才能在進一步提高輸電線路運維工作效能,有效發揮出對電力系統在應有在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鑫. 電力輸電線路的運行維護與排除故障技術分析[J]. 科技風, 2019(16).
[2] 徐建亮, 楊凱. 電力輸電線路的運行維護與排除故障技術分析[J]. 精品, 2019(6):209-209.
[3] 韓國華. 輸電線路運行維護與檢修技術分析[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9, 000(002):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