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師節
摘 要:當下雙元育人培養人才模式仍處在試點時期,雙導師中師資隊伍的選拔與培養萬萬不能被忽視,應建立政府領導與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雙導師師資隊伍選拔培育政策及保障體系,企業應參與雙導師的整個選拔與培養過程,高職院校應設立雙導師教學隊伍培育方案和可行的選拔管理方法,形成企校聯合管理體系,協同選拔與培育適應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所需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因此在整個雙元育人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將有計劃性的雙導師團隊培育、具備嚴格性的雙導師團隊選拔作為整個雙元育人中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雙元育人;雙導師;培育;選拔
如今企業師傅難聘請、專業教師難下企業問題在高校中廣泛存在,建設企業師傅與校園教師的雙導師教學隊伍,是雙元育人引入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隊伍搞長效機制,改革實踐模式突破導師短缺瓶頸。雙元育人就是企業與學校進行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是借鑒了我國傳統的學徒制與國外的雙元制,利用社會企業實踐與校園理論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人才,依據社會所需人才情況,與專業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企業對職業素養的需求以及企業對崗位能力的需求,及時明確教學知識內容以及教學技能內容,依據人才需求不斷變化,時刻調整培養相關人才的方向。因此在我國雙元育人背景下雙導師的培育以及選拔至關重要。
一、雙導師教學團隊在雙元育人視角下的培育與選拔現狀
(一)雙導師團隊教師人數不夠充足
2019年1月國務院教育部正式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中提出促進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總結企業新興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學校企業共同進行培養人才計劃。啟動試點工作以來,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在探索雙元育人新途徑、新形式中取得了一定成果,部分高職院校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操作性難題約束雙元育人有效開展,其中雙導師中導師就為較關鍵的一點。自雙元育人模式提出以來,一些高職院校對雙元育人中雙導師的選拔與培養十分重視。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高校雙導師型教師都未達到理想比例[1]。
(二)雙導師團隊教師實踐能力不夠充足
在工業快速發展情況下,高職學院教師的能力普遍還無法達到企業技術換代的條件,因此部分教師開始進入企業鍛煉,但由于時間不夠長,工作內容不夠完善等原因,教師在短時間內很難體會到企業的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要想學會企業的關鍵技術更是尤為困難,導致部分教師中途放棄實踐,無法獲得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雙導師的選拔不夠嚴格、培養不夠全面
學生在所實習企業進行入職培訓時往往會出現企業培訓內容與學校教學內容重復、學生培訓后實習上崗時無人帶等問題。究其原因,無疑是對于企業教師未進行嚴格選拔制度和有效培育策略,導致學生畢業后在實踐技能上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企業也會不滿意學生的工作能力。一些企業招聘導師時,都接收應屆研究生畢業生,而研究生課上學習知識體系存在較少實踐環節,因此進入工作崗位以后企業需對其進行職位培養以及技能的二次培養,對于企業來說會消耗過多資源,因此部分企業對導師的培養往往是草草了事,對于導師的培養不夠全面。與此同時部分院校是在社會或企業中尋找高技術人才作為導師,高技能人才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強,但其所具備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很難達到真正雙導師素質的需求,導致在導師選拔中未達到雙元育人標準[2]。
二、在雙元育人下培育與選拔雙導師教學團隊的途徑
近年來,我國對培育與選拔雙導師教學團隊的重要性產生了深刻認知,以下從校企雙導師互相配合、設立校企雙導師互聘共享制度、轉變學生畢業到崗實習方式三個角度出發詳細探討了雙元育人下培育與選拔雙導師教學團隊的途徑:
(一)校企雙導師互相配合,將導師選拔“門檻”提高
以企業導師與校園教師相互協作,實現學習與工作的有效聯系與高效結合。雙元育人基本特征以及核心要素為“學校與企業攜手育人”。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力軍,高職院校應主動與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工業企業建立新的培養人才機制,學校與企業應深度整合,實現雙元育人目標。校企在導師選拔的過程中應將導師的職業道德作為首要標準,其次在教學經歷方面也應多加重視,執教時間應至少兩年以上,導師年齡應在26歲以上,最后應具備自身相關專業的硬性專業知識以及硬性專業技能,還應參與過影響力較大的一些項目,具備領導能力與溝通能力[3]。
(二)設立校企雙導師互聘共享制度
高校與企業應遵循“互聘互學共享共做”原則,以學校及企業共同分享人力資源作為目標,以適應行業需求、崗位需求為目標,實現雙元育人培養人才的目的,培養企業導師教學理念與教育方法,豐富學校導師的專業技能,最終提高雙導師教學團隊的整體素質,實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最終目標[4]。建立完整的校企雙導師相互雇用、共同培育長期有效機制,確保雙元育人下雙導師教學隊伍的培育與選拔正常實行。企業導師在業余時間可以到學校了解專業課程知識,學校導師在課余時間也可以深入企業進行專業技能實踐。企業導師可以儲備自身專業知識,刷新職教意識,確保自身獲得有效良性發展。學校導師可以明確企業崗位所需,調整自身教學計劃,精確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與此同時實施掌握行業發展方向,幫助自身提升教學水平。
(三)轉變學生畢業到崗實習方式
通過轉變學生畢業后上崗實習方式,改變傳統從而有效解決學生崗位實習問題。首先,學生在學校完成生產性實訓,通過企業比較嚴格的考核后,可以取得企業頒發的安全資格證書以及技能資格證書,證明其具備安全工作素質以及基本上崗能力,隨即可以進行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結束時基本都會具備相關職業技術技能與高級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可以確保學生能夠獨立上崗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良性發展,為推行校企合作模式貢獻自身力量[5]。
結束語:
如今學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社會高技能人才短缺等問題頻頻顯現,尤其伴隨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快速崛起,迫切需要大量科技人才,而勞動力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也越來越強烈,因此在雙元育人視角下做好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工作迫在眉睫。將雙元育人背景下雙導師的培育與選拔落到實處,利用雙元育人體系幫助學生找到自身定位,明確企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導師應明確自身目標,培養全面人才,為社會高技能人才培養做出貢獻,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困難等問題,與此同時為踐行、推崇雙元育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伊遜智,姜有奇,王建國,張瓊,高賦,謝寶成.“產教融合、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9(02):40-45.
[2]王曉飛.職教集團背景下高職汽車營銷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策略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2):30-34+46.
[3]劉玉兵,吳英,何鑫,田洪峰,王延斌,張英明.四種現代學徒制雙元育人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2018,17(11):29-33.
[4]陳海濱.“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雙主體”育人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6(21):57-59.
[5]夏韓輝.高職院校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機制和路徑[J].高教探索,2016(05):90-9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