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向東
摘 要: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國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現狀;問題;創新發展
區塊鏈起源于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于P2P網絡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兩個月后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并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算法)實現鏈接,后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一、區塊鏈技術的時代發展
2008年由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在隨后的幾年中,區塊鏈成為了電子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所有交易的公共賬簿。通過利用點對點網絡和分布式時間戳服務器,區塊鏈數據庫能夠進行自主管理。為比特幣而發明的區塊鏈使它成為第一個解決重復消費問題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的設計已經成為其他應用程序的靈感來源。
2014年,"區塊鏈2.0”成為一個關于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庫的術語。對這個第二代可編程區塊鏈,經濟學家們認為它是一種編程語言,可以允許用戶寫出更精密和智能的協議。因此,當利潤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夠從完成的貨運訂單或者共享證書的分紅中獲得收益。區塊鏈2.0技術跳過了交易和“價值交換中擔任金錢和信息仲裁的中介機構”。它們被用來使人們遠離全球化經濟,使隱私得到保護,使人們“將掌握的信息兌換成貨幣”,并且有能力保證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得到收益。第二代區塊鏈技術使存儲個人的“永久數字ID和形象”成為可能,并且對“潛在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平等提供解決方案。
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宣布對數字貨幣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會議肯定了數字貨幣在降低傳統貨幣發行等方面的價值,并表示央行在探索發行數字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的表達大大增強了數字貨幣行業信心。這是繼2013年12月5日央行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之后,第一次對數字貨幣表示明確的態度。
2016年12月20日,數字貨幣聯盟——中國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及FinTech研究院正式籌建。2019年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二、區塊鏈技術面臨的問題
從實踐進展來看,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大部分仍在構想和測試之中,距離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而要獲得監管部門和市場的認可也面臨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受到現行觀念、制度、法律制約。區塊鏈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的特性顛覆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淡化了國家、監管概念,沖擊了現行法律安排。對于這些,整個世界完全缺少理論準備和制度探討。即使是區塊鏈應用最成熟的比特幣,不同國家持有態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解決這類問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在技術層面,區塊鏈尚需突破性進展。區塊鏈應用尚在實驗室初創開發階段,沒有直觀可用的成熟產品。比之于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用瀏覽器、APP等具體應用程序,實現信息的瀏覽、傳遞、交換和應用,但區塊鏈明顯缺乏這類突破性的應用程序,面臨高技術門檻障礙。再比如,區塊容量問題,由于區塊鏈需要承載復制之前產生的全部信息,下一個區塊信息量要大于之前區塊信息量,這樣傳遞下去,區塊寫入信息會無限增大,帶來的信息存儲、驗證、容量問題有待解決。
(三)競爭性技術挑戰。雖然有很多人看好區塊鏈技術,但也要看到推動人類發展的技術有很多種,哪種技術更方便更高效,人們就會應用該技術。比如,如果在通信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通過發信息的方式是每次發給全網的所有人,但是只有那個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打開信件,這樣信息傳遞的安全性會大大增加。同樣,量子技術也可以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同樣具有高效安全的特點,近年來更是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這對于區塊鏈技術來說,就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三、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我國的創新發展
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國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讓我國在區塊鏈這個新興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占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要推動協同攻關,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為區塊鏈應用發展提供安全可控的技術支撐。要加強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提升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要加快產業發展,發揮好市場優勢,進一步打通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要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培育一批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二)要抓住區塊鏈技術融合、功能拓展、產業細分的契機,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要推動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探索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要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城市間在信息、資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保障生產要素在區域內有序高效流動。要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三)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范,加強對區塊鏈安全風險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蹤發展動態,積極探索發展規律。要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引導和推動區塊鏈開發者、平臺運營者加強行業自律、落實安全責任。要把依法治網落實到區塊鏈管理中,推動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要注意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運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能力,使區塊鏈技術在建設網絡強國、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