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的生成有著深刻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它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對我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吸取,是對國內外意識形態領域突出問題的審視與回應。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宣傳思想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如何推進意識形態建設的重大工程”這一重要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它并非憑空產生,而是有著深刻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它的形成體現了繼承與創新、邏輯與歷史、理論與實踐等的有機統一。
一、理論邏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的堅實理論基礎和深厚理論來源。恩格斯曾以哲學為例,闡述了精神生產的規律,指出每一個時代的思想“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1]。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的產生正體現了這一點,它是在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進行繼承的基礎上形成的,包括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意識形態本質和特征的論述、列寧的“灌輸論”、毛澤東關于“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觀點、鄧小平關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都要硬的思想、江澤民關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2]的觀點、胡錦濤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論述,等等。
當然,實踐不止境,認識無窮盡,實踐和認識的不斷互動也使得認識不斷地得以深化。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的精髓,而且隨著實踐的深化,也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他通過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等,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意識形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比如,在馬克思恩格斯將語言看作是意識形態重要載體的基礎上,習近平提出要加強話語體系創新;在胡錦濤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習近平提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強調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上,習近平提出要堅定“四個自信”,等等。
二、歷史邏輯:對我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吸取
意識形態工作是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歷史反復證明:是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能否正確區分意識形態問題和非意識形態問題、能否科學有效地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系社會主義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v觀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不論是我國還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工作方面都有著寶貴的經驗,也有著慘痛的教訓。從中共一大通過的第一個決議提出任何出版物都不得刊登與黨的原則、政策、決議相違背的文章,到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國在意識形態工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陣地意識等,這些經驗都是我們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遵循。與此同時,我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工作方面也有著深刻的教訓,這些教訓特別是蘇聯的慘痛教訓也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和吸取。1991年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當時蘇聯在意識形態領域出了問題,具體而言,習近平指出在于全面否定蘇聯和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和斯大林、推行歷史虛無主義。此外,“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和運用”、“蘇共高層領導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喪失”、“蘇共宣傳思想工作自我孤立”、“對社會思潮重強力管控輕疏導引導”等也都是導致蘇聯解體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3]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正是在對我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和吸取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創新性理論成果,體現了歷史的繼承性和發展性。
三、現實邏輯:對國內外意識形態領域突出問題的審視與回應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特征,馬克思主義從來都是來源于實踐并用于指導實踐,這種實踐性突出地體現為強烈的問題導向,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在回答無產階級如何求得自身解放的時代之問中產生的。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的嶄新形態,同樣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上述特點,它立足于時代、植根于現實,正是在科學分析我國意識形態建設所面臨的激烈斗爭形勢和所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的。從國際來看,一方面,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需要我們高度警惕。他們將各種反馬克思主義、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傳入我國,大力宣揚“普世價值”,企圖在我國制造思想混亂,從而達到使我國改旗易幟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的錯誤論調需要我們予以回擊?!爸袊{論”、“中國崩潰論”等錯誤論調都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從國內來看,一是多元思想的存在。既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主流意識形態的一元主導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整合、凝聚社會共識的難度。二是錯誤思潮的干擾。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主張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或全盤西化的邪路,對國人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干擾。三是信仰危機的出現?!敖洕钪械慕疱X拜物,政治行政工作中的官德敗壞,社會關系中的冷漠圍觀,思想領域中的利己行為”以及“社會不正之風和潛規則盛行”都體現了人們理想信念的缺失。[4]四是意識形態工作自身的不足。比如,意識形態工作一度被淡化、弱化、虛化、邊緣化;各單位、部門開展意識形態工作面臨“本領恐慌”。除了以上國際國內因素外,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是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形成的一個重要現實背景?!熬W絡的即時性、自由性、開放性、多中心性、離散性、虛擬性和匿名性”[5]都加大了思想輿論管控的難度,加劇了意識形態斗爭的形勢,給我國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觀正是建立在對上述形勢和問題敏銳洞察、深刻分析、積極回應的基礎上,體現著極強的現實邏輯。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3.
[2]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5.
[3] 蔣紅.蘇共意識形態工作的深刻教訓[J].紅旗文稿,2016(15):34.
[4] 劉毅.公民信仰危機及應對舉措[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13.
[5] 王永貴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當代中國實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45.
作者簡介:常璇(1993- ),女,山西運城人,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