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利
摘 ?要:學校體育的不斷改革,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并創新有效實施德育滲透的方式,要加強對培養初中階段學生道德品質和堅強意志的重視,在準確把握訓練內容的基礎之上,充分地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在課上設計豐富的、生動歡悅的體育競賽,逐漸增強他們的良性競爭意識,注重依據訓練情況適時地增加難度,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魄力,最終培養初中生適應未來社會各種道德規范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實施德育滲透;有效途徑
部分教師依舊采取死板專制的教學模式,本身缺乏德育教育的意識,一味地追求學生的體育成績,卻忽略了他們的受挫能力和堅強意志的培養,阻礙了初中生道德品質的提升。為此,教師應該在把握當堂訓練內容的基礎上,充分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對道德品質的需求,在課上合理地設計一些豐富的、生動歡快的體育競賽,逐漸增強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要將“育德”與“育體”互相融合,既要訓練學生的體質,也要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
一、合理地組織課內競賽并評比,增強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
體育教師不能盲目地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在課上一味地要求學生進行機械的動作訓練,而忽略了他們的主體體驗,輕視對初中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教師應該在發展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視,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組織一些有趣的課內競賽,讓學生明確競賽的具體目的和要求,親身感受到競賽中的競爭與合作,并對競賽成績進行評比,以激勵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充分地開掘體育競賽中的德育動能,有效地增強初中生的良性競爭意識。
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長跑”時,設計接力跑的課內競賽。師:“請大家結為三個五人小組,每個小組取一個接力棒,在跑道內分隔開站好。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以及接力棒的安全交接,接棒者要做好提前接應的準備……”學生們聽到競賽類的體育游戲,參加運動的熱情高漲。師:“接力棒必須拿在手中,最后率先抵達終點的小組獲勝!”教師設計具有競爭性的接力賽,有利于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運動風氣,幫助學生形成良性的競爭品質和合作精神。
二、適當地增加課上訓練的難度,培養學生不懼困難的品質
雖然不懼困難的這項品質并不在中考考試大綱的范圍之內,但是教師也必須在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針對每位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水平和具體情況,適當地增加課上訓練的難度和強度,盡可能地給學生帶來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動作技術,讓學生經歷一些挫折和失利,使他們在心理面逐漸產生抵抗挫折的意識,讓他們不斷戰勝自己的內心,逐漸克服對體育運動項目的畏懼,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高難度的動作技術,既有利于增強初中生的體育技能,也有利于使他們形成不懼困難的優良品質。
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途中跑”時,依據學生的耐力素質,逐層制定課堂訓練計劃。首先,要求完成高抬腿跑30-40米的三組練習,在練習中做到直線性強、掌握良好的跑步節奏;其次,要求完成后蹬跑50-60米的四組練習,在練習中要跑得輕松協調,中心移動盡量保持平穩;最后,要求完成彈性大步跑100-110米的五組練習,在練習中要盡量提高自身的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的能力。教師逐步增加課堂訓練的難度,使學生完成了課堂上規定的動作,提高了初中生不畏險難的精神。
三、充分借助體育名人的效應,領略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對明星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體育教師要充分地利用他們的這種特點,在體育教學中借助體育界的名人事例,向學生滲透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通過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使學生受到名人的影響,不自覺地向他們學習,既要讓學生崇拜體育明星高超的運動技能,也要讓學生領略并學習其永不服輸的精神。教師可以選擇體育領域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體育明星,向學生講述他們的運動經歷,讓學生體會體育運動帶來的好處,以及他們內心為國爭光的意識,逐漸培養學生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
例如,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如下教學。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跨欄飛人是誰嗎?”生一:“劉翔。”師:“劉翔曾經負傷參賽,在比賽中摔倒,但是他沒有半途而廢,即使單腿也要跳到終點……”師:“說到游泳健將你們會想到誰?”生二:“孫楊。”師:“他曾遭遇了‘搶跳驚魂,”即使當時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卻依然打破了世界紀錄,再次獲得游泳金牌……”通過體育名人的事跡,讓學生欣賞他們高超的體育運動技能,同時學習他們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要嚴格地遵循先進的教學理念,秉持“以德為先”的原則,充分地考慮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原有的體質水平以及對道德品質的需求,在把握課堂訓練內容的基礎上,合理地設計難度中等的課內競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競賽中的合作與競爭,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情況,適當地增加訓練的強度和難度,促進初中生身體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培旭.中山市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9(06):62-63.
[2]馬凌波,楊清風,張中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不同維度的德育滲透對學生的影響效果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