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氣環境污染是我國近年來非常注重的環境問題,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發展的當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造成了很多環境問題。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是我國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作為一種社會公害,大氣環境污染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出現了霧霾,霧霾當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引起了我國的重視,社會各界也更阿基注重大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本文將針對幾種典型的大氣環境污染物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以及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未來開發趨勢。
關鍵詞: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
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下,人們對于環境的要求日漸提升,各種各樣的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也不斷發展,為人們良好生活環境創設帶來了機遇。在黨的十九大會議當中,習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為了切實踐行社會發展的要求,就應該積極將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運用到大氣環境治理當中,為人們生存提供良好環境。
1、幾種典型的大氣環境污染物
1.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我國最為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物,它是無色氣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二氧化硫超標的危害性較大,直接會造成酸雨的形成。因為二氧化硫產生的因素有很多,石化燃料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在自然界當中火山噴發也會散發二氧化硫【1】。結合當前大氣污染的情況來看,90%以上的二氧化硫產生,都是因為石化原料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硫,對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1.2、一氧化碳
在石化燃燒的過程中,另一種存在的物質便是一氧化碳。因為一氧化碳的產生,是由于石化燃料燃燒過程中,氧氣不足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所以在環境當中,有80%的一氧化碳來自于汽車尾氣排放。
1.3、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所產生的原因,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結合所形成的物質。針對自然界來說,氮氧化物的排放與生物有機分解有極大關系。針對人為活動當中的氮氧化物排放來說,其主要的來源便是石化燃料的燃燒【2】。氮氧化物對大氣環境的污染非常嚴重,不僅可以引發酸雨,而且還能夠形成化學煙霧,消耗空氣當中的氧氣,甚至會破壞臭氧層。
2、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
2.1、二氧化硫治理技術
當前我國對二氧化硫的治理技術,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燃料脫硫、煙氣脫硫兩種形式。煙氣脫硫更加具備優勢,能夠有效降低煙氣當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在煙氣脫硫當中主要有兩種形式。①濕法。濕法便是利用吸收液當中的堿性物質,將煙氣當中的二氧化硫進行中和,將二氧化硫轉換為中性化合物,并且將硫化物從煙氣中分離。針對濕法脫硫,一般會使用石灰乳法、氨法等形式【3】。氨法利用氨水溶液作為二氧化硫的吸收劑,可以吸收煙氣當中95%左右的硫含量。②干法。針對干法來說,便是采用非水的液體或者固體粉末,將其作為吸收劑或者催化劑進行煙氣脫硫吸收。在干法脫硫來說,有物理吸附法和化學吸附兩種手段。針對物理吸附來說,一般會利用活性炭作為吸附材料,使煙氣當中的二氧化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當中,活性炭物理吸附二氧化硫率可以高達90%以上。此外,利用踐行金屬氧化物對二氧化硫的吸收來說,往往會利用堿金屬氧化物作為吸收劑。
2.2、氮氧化物處理技術
氮氧化物處理技術在電廠工業當中運用的相對較為常見,一般所使用的技術為煙氣脫硝技術。煙氣脫硝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主要運用吸收法、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選擇性催化還原法等手段開展氮氧化物處理。①吸收法。在實際使用吸收法的過程中,一般結合吸收劑的種類對吸收法進行分類,分別有堿吸收法、熔融鹽吸收法、硫酸法等手段。②非選擇性催化換元法來說,一般是利用應用貴金屬鉑作為催化劑。氫、甲烷等還原性氣體作為還原劑,將工業廢氣當中的氮氧化物進行反應,其實際使用效率為50%左右。針對選擇性還原法來說,也是利用重金屬鉑等氧化物來作為催化劑,將其與氨、硫化氫、氯、一氧化碳作為還原劑,選擇最佳的脫硝溫度,并且對氮氧化物進行處理。此種方法的氮氧化物處理效率為90%以上,是最為理想的氮氧化物處理技術方式。
2.3、煙塵治理
在大氣環境污染當中,煙塵也是非常嚴重的污染物質。若空氣當中的煙塵含量增多,那么很多煙塵會吸入人體,對人體產生非常嚴重的危害。在實際開展大氣環境污染煙塵治理的過程中,主要有沉降室除塵、除塵器除塵的形式開展煙塵治理。①針對沉降室除塵來說,便是利用機械力離心力的形式,將煙塵從氣流當中分離出來,以便于實現煙塵治理的目的。沉降室除塵也是最為便捷、廉價的一種除塵手段【4】。②針對旋風除塵器除塵來說,便是將氣體吸入到分離器當中,煙塵顆粒在離心力的作用之下,被甩到外壁,并將煙塵進行清除分離,保障煙塵清潔性。此種手段可以將空氣當中5微米以上的塵粒進行分離,其去塵粒效果可以達到70%以上。
3、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未來開發趨勢
在我國工業化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當下,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受到了關注,未來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的發展迅速將會加快。我國當前已經研發出生物過濾技術和變頻控制風機聯用技術,為我國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工作帶來了基礎保障。聯用技術可以在生物過濾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節能環保技術、機械一體化,并且將智能控制技術融入其中,切實有效的保障了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的質量。在信息化、工業化發展進步的當下,日后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發展,也將會朝著信息化、智能化趨勢發展。
結束語
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的意義重大,在實際開展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不通空氣污染源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利用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開展治理。相信在日后的社會發展中,更加具備科學性、創新性的大氣環境污染源治理技術將會融入到人們視線當中,為社會生態發展帶來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張秀艷. 大氣環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J]. 科技風, 2018(4):108-108.
[2]丁慧敏. 大氣污染原因和環境監測治理技術探索[J]. 環境與發展, 2019(5):80-81.
[3]李世偉. 針對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對大氣環境改善的評估分析[J].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7(6):43-44.
[4]孫景明. 市政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及治理措施分析[J]. 民營科技, 2017(4):226-226.
作者簡介:
池陽莉(2000-),性別:女,籍貫:湖北省隨州市,民族:漢,學歷:在讀大學生。研究方向: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