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東
摘 ?要:數學對于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是極其有效的。但小學時期的數學學習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甚至這種困難都已經困擾到許多家庭。小學生從自由散漫的兒童時期步入規規矩矩的學習生涯本身對自己來說就是一個挑戰,加之要學習以往并未認真接觸過的刻板知識,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學會乃至學好小學數學內容不是一件易事。加之,現在我國提倡二胎政策,學生數量的增多,以及家長工作的繁忙,讓家長加強對學生的輔導以及小學老師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對于學生,老師和家長三方來說,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自己真正不懂的知識,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這便引起了“翻轉課堂”熱。
關鍵詞:翻轉課堂;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措施
翻轉課堂的存在,有效的解決學生在課堂時間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對自我進行克制,在該學習的時間認真學習,玩耍的時間也能夠心系學習是比較難的,倘若養成以上習慣,那么學生的學習將不是一個大問題。可問題在于我國的眾多城市與農村中,傳統授課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導致許多“翻轉課堂”的存在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甚至一些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成為了困擾家長的家庭作業。因此,本文將圍繞我國現階段小學課堂授課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具體使用翻轉課堂進行授課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正如上述所言,我國目前人口基數大,因此,想要推廣“翻轉課堂”不是一件易事。即使有的地方推廣了“翻轉課堂”模式,也僅僅只是應付上級的一種手段,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此,有的地方“翻轉課堂”的存在也只是一種形式主義。形式主義下的“翻轉課堂”讓課前原本由學生學習的任務成了家長的“家庭作業”,試問,這樣的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剛進入學習過程的小學生來說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要想讓“翻轉課堂”真正發揮自我“功效”,這就離不開教師、學生及家長的三方努力。
二、具體使用翻轉課堂授課措施
(一)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有針對性的設置教學目標
從老師角度來說,身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小學數學老師,首先需要改變自身以往的傳統思想,即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全程做知識的輸入者。在翻轉課堂中,老師應規劃好自己的目標與任務。在翻轉課堂前期,老師可讓學生們提前了解下節課中所要講到的數學知識點,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與數學內容相聯系。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要完完全全學會書中知識點,可讓學生保留問題。在課堂教學期間,學生可進行交流與探討。對于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們可在課堂上詢問老師。老師在課堂上的任務主要為“解惑”,同時,老師也需要將本節課中的重難點突出強調,這樣意味著老師就可以做“甩手掌柜”。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平等對待學生
怎樣讓學生們在課堂前期自覺地去搜集以往自己并未關注的“數學生活”呢?這就需要老師在學生們的心中有一種“敬畏感”,通俗來說就是老師說的話學生們會愿意去“執行”。對于一名小學數學老師來說,擁有這樣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建立在師生平等的關系基礎上。只有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受到了老師的重視與關注,這樣小學生們才愿意去做老師分發給自己的任務。
(三)做好溝通學校與家長的橋梁
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數學老師要做好校方與家長的溝通。對于“翻轉課堂”的推廣,校方要做好宣傳工作。在上文中,我們提到“翻轉課堂”來源于西方社會,因此讓國人了解“翻轉課堂”的模式與存在的意義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翻轉課堂”的宣傳如果能讓家長們了解到其優勢,這將大大利于“翻轉課堂”的實施。
(四)鼓勵學生進行發言,表達自我觀點
正如上文所述,“翻轉課堂”存在的核心關注點便是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學習為主。因此,在課堂上學生進行發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在數學課堂上發言時需要具有邏輯性的小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老師在前期應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學生能夠站起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便是一種進步。
翻轉課堂是一種創新性、實用性極強的教學模式。據了解,翻轉課堂是由西方社會傳入我國的,也可稱為“顛倒課堂”。它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所不同。筆者根據百度文庫上查詢的資料加之資料理解與實踐,認為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所差無幾。但最大的區別是翻轉課堂能讓學生們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模式,以往學生的知識來源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輸送與“滔滔不絕”的授課,但在翻轉課堂的授課下,基礎的信息則由學生自已在上課前期進行搜集,課堂上以學生學習為主,在課堂上學生主要負責與同學交流討論以及對自己不會的知識點詢問老師。這便在根本上突破了以往授課模式中教師為主的學習方式。而這種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參考文獻:
[1]陳懷宏.運用翻轉課堂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9,No.674,83-84.
[2]曾一軒.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跨文化交際課程為例[J].英語廣場,201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