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學
摘 要:根據仁興鎮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肉羊產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剖析了仁興肉羊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肉羊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同時通過疫病防制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制定相應的措施,搞活流通,來加快仁興鎮肉羊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經濟增長。
關鍵詞:肉羊;發展;對策
仁興鎮地處祿豐東北部,距省城昆明112公里、州府楚雄138公里、縣城祿豐51公里。武﹙武定﹚易﹙易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具有較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全鎮轄12個村委會,14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31平方公里,有人口34187人,其中農業人口32546人,農戶7972戶,有耕地面積34060畝,森林面積19.9萬畝,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4攝氏度,水力資源豐富,有充足的飼草飼料資源,山羊存欄15975只,養羊業是仁興鎮畜牧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養羊業的發展推動了仁興畜牧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草食家畜的比重,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草山草坡以及農作物秸稈等粗飼料資源得以合理利用。農村養羊業也推動了與養羊業密切相關的羊肉加工、飼料、獸藥、皮革、餐飲等行業的發展。養羊業在仁興鎮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探索出一條適合仁興鎮肉羊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對策,才能使仁興鎮肉羊生產有質的飛躍。
1發展意義及有利條件
1.1養羊業是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養羊業是我鎮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生產和
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來源和山區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是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而現實的舉措。
1.2發展肉羊生產資源優勢
仁興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肉羊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條件。第一、具有豐富的天然牧草資源,還有水稻、包谷、大小麥、人工種植的皇竹草、黑麥草等農作物秸稈飼料資源,可充分合理開發利用;第二、氣候適宜,水、熱、光充足,立體氣候特點突出,適宜牧草和牲畜的生長繁殖,可為改變傳統的放牧養畜方式,實施種草養畜提供較好的基礎條件;第三、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較大的羊群存欄數,養羊戶在長期飼養管理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全鎮2018年山羊存欄15975只,肉羊出欄4860只;第四、政策機遇好,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退耕還草戰略、“糧改飼”項目以及省、州、縣政府把畜牧業列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來抓,為發展畜牧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2仁興鎮肉羊發展現狀
2.1缺少生產性能高的優良品種
長期以來,仁興鎮的山羊公母混群,亂交亂配,近親繁殖
和早配現象突出,致使毛色混雜、體型矮小、生長緩慢、繁殖率低,加之飼養管理簡單、粗放,冬、春季節草料枯竭,防寒避雨設施簡陋,疫病防治薄弱,部分地方寄生蟲感染率高,且大多數為混合感染。近年來還受山羊痘、小反芻獸疫病的影響,因此羊群中病、廋、小、弱羊比例大,群體結構不合理,雖然養殖數量不算太少,但真正能夠達到商品標準的卻不多,出欄率偏低,造成了草料和勞動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嚴重制約著肉羊產業化發展,引進良種公羊對當地羊群雜交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經驗,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目前乃至今后大力發展肉羊生產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為肉羊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2飼養分散、規模小、產業化程度較低
仁興鎮養羊生產以分散的家庭飼養為主要生產方式,這種分散飼養有利于仁興鎮零散草地的利用,但這種分散的家庭飼養對飼草資源的利用往往不盡合理,致使許多優良草地因過牧、超載而出現退化,難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這種分散的、缺乏統一指導的家庭飼養形式也難以形成產業化生產。不形成產業化生產就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當市場行情看好,養羊有利可圖時,造成一哄而上,當市場疲軟滑破,養羊暫時無利可圖時,便會出現一并棄羊的現象,形成養羊業不穩定,大起大落。
仁興鎮養羊業由于分散家庭飼養,規模小,沒有形成產業化生產,不僅給羊群防疫、產品銷售以及優良品種的推廣利用帶來一定困難,而且經濟效益較低,這是仁興鎮養羊業在產業化生產過程中需要改變的現象。
3.存在問題
3.1認識不足,觀念落后
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養羊只為積糞的小農經濟思想意識和長期重復放養的舊習慣,不僅破壞生態嚴重,而且效益低下,部分干部對肉羊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科學宏觀規劃和市場觀念,竟爭意識淡薄,沒有必要的扶持發展政策措施和科技投入,嚴重制約了肉羊產業化發展。
3.2原始粗放的飼養管理方式嚴重阻礙了仁興鎮的肉羊產業發展
長期以來,仁興鎮的山羊公母混群,亂交亂配,近親繁殖和早配
現象突出,致使毛色混雜、體型矮小、生長緩慢、繁殖率低,加之飼養管理簡單、粗放,冬、春季節草料枯竭,防寒避雨設施簡陋,疫病防治薄弱,部分地方寄生蟲感染率高,且大多數為混合感染。近年來還受山羊痘、小反芻獸疫病的影響,因此羊群中病、廋、小、弱羊比例大,群體結構不合理,雖然養殖數量不算太少,但真正能夠達到商品標準的卻不多,出欄率偏低,造成了草料和勞動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嚴重制約著肉羊產業化發展。
3.3黒山羊生產群體規模小,且種羊市場生產和肉羊生產關系處理不當
目前黒山羊生產群體規模小,核心群數量不大,黒山羊核心群基礎母羊少,難以滿足全鎮肉羊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在處理種羊生產和商品生產關系時,片面重視種羊生產,在肉羊生產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不足。
3.4飼料資源利用率低
仁興鎮自然草場資源豐富,但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和科學開發利用,至使產草量低,質量差,在養羊生產中還存在營養不能全年均衡供給,仍靠自然草場放牧玩主。
4.加快仁興鎮肉羊產業化發展對策與措施
4.1更新觀念,改變飼養方式
傳統的四季放牧飼養方式羊只體力消耗大,將傳統的四季放牧改為夏秋放牧而冬春圈養 (圈內高床籠養),它不僅能加快羊只的生長和育肥速度,縮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欄率節省勞力,而且還能廣泛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增加農家肥,變廢為寶,減少某些寄生蟲的發病率,降低了傳統放牧對自然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最終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的良好效果。
4.2加強肉羊品種改良,建立種羊繁育體系,以點帶面促推廣
加強肉羊良種推廣體系建設,加大改良推廣力度,提高肉羊生
產性能,從外地購入適量適合圈養的肉用優質種羊并建立純繁基地,用這些優良品種,通過雜交逐步改良本地山羊,實行種公羊交換使用制度,每年有計劃地將選留出來的種公羊進行東西、南北對調,盡可能避免因近親繁殖而帶來群體化,抓好科學選育選配知識宣傳,以避近親繁殖,遏制本地山羊種退化,提高生產性能。
4.3科學開發利用草料資源,提高飼料轉化率,確保草料營養均衡供給
合理利用自然草場,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強化管理,實行區劃輪牧,使草場得以較好恢復;擇優質牧草改良草場植被結構,提高產草量和質量;借西部大開發、退耕還草和“糧改飼”項目之機,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將秸稈類作物的秸稈氨化處理、種植玉米進行“糧改飼”,是全面推進養羊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發展,切實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4.4加強疫病防治體系建設
計劃免疫和程序免疫,嚴格開展免、檢、監、驅、治等綜合防治措施,在抓山羊痘、口蹄疫及小反芻獸疫病免疫的同時,做到防疫、檢疫、驅蟲、監測等工作廣范化、經常化、制度化,提高防疫質量,降低死亡率。
通過以上發展對策與措施,結合仁興鎮實際,鎮村各級領導及廣大養羊戶,通過提高認識,轉變養羊觀念,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制定相應措施,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投入,加強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必將推動仁興鎮肉羊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