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明啟 陳偉
摘 要:軍隊后勤是整個軍事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對戰爭的勝負有重要影響。中國古代軍隊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軍事后勤保障觀。本文主要對中國古代軍隊后勤保障觀進行探析,有利于新時期軍隊后勤保障建設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古代軍隊;后勤保障觀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充分說明后勤保障對軍隊的重要性,中國古代帝王都非常重視軍隊的后勤保障,多年的歷史經驗逐漸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后勤保障觀。研究中國古代軍隊的后勤保障觀,并加以借鑒運用于新時期軍隊后勤保障工作,有利于現代軍隊后勤保障建設。
一、中國古代軍隊后勤保障中的糧食保障
糧草是中國古代軍隊后勤保障中最重要的物資。對于一個軍隊來說,充足的糧食保障,能夠鼓舞士氣,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否則難以在戰爭中取勝。
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及軍事家都對糧食在作戰中的作用有具體的分析。軍隊進行進攻時,異地作戰,占線拉長,被攻擊的一方軍隊如果堅守不迎戰,進攻的軍隊處境就非常危險,而常常面臨的就是糧草問題,正如古語有“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或有“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民以食為天,糧食人生存的第一要緊的事,自然也是用兵打仗最重要的事。
二、軍隊后勤保障中的物資儲備
“委積豐盈,師行糧從”,“委積”即古代軍隊中后勤保障中的物資儲備,我國軍隊的委積制度的實行開始于周代。要保障軍隊的糧草充足,就必須進行物資儲備。委積是否豐盈,嚴重影響戰爭的勝利與否。
委積是中國古代軍隊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要做好委積工作,委積既要全面而有重點,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強調“凡守城之法:石有積,樵薪有積,營茅有積,木有積,炭有積……”,這就是在強調委積工作應當全面。而通過“城守莫要于積糧,積糧莫便于自積”則強調突出了糧食在委積中的重要性,也證明了委積工作要有重點?!皫熜屑Z從”是軍隊后勤保障的原則,意思是部隊行軍時糧食一定要跟隨,保證士兵能夠吃飽,士氣就會高漲不衰。
中國古代的政治家、軍事家認為要搞好軍隊后勤保障的“委積豐盈,師行糧從”工作,首先應當做好儲備保障。對于現代信息化的軍隊,仍應遵循“委積豐盈,師行糧從”的后勤保障原則。信息化的戰爭屬于聯合作戰,對后勤保障工作要求更高,要求實施聯勤保障,更應結合古代軍隊后勤保障的經驗,加快建設“三軍一體,合理保障”的聯勤機制,打破兵種界限,讓資源共享。
三、軍隊后勤保障中的物資運輸問題
3.1轉餉給軍,以通為利
中國古代的軍隊后勤保障觀有一條為“轉餉給軍,以通為利”,意思是說做好軍隊后勤運輸保障工作,要保障軍事交通線暢通無阻,保障部隊遠征的糧食及時運輸到位。
由于條件限制,中國古代軍隊糧餉的運輸基本都靠人力和畜力完成,而且運輸條件非常差,運輸過程中物資消耗也較大,花費的時間長。書中記載“運糧不但多費,而勢難行遠”,導致軍隊在作戰過程中受其限制,如果在作戰過程中出現“饋運不通”,造成斷糧的情況,則整個軍隊都會陷入危機之中。在我國古代,軍隊后勤保障工作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在政治上,軍隊后勤物資運輸,容易造成人心渙散,政權不穩,尤其遠程運輸,更有很大的政治危機暗藏在這里;在經濟上,為完成物資運輸容易造成國庫空虛、人民貧困,書中記載“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可見軍隊后勤保障中物資運輸的影響之大。很多的歷史經驗都表明,軍隊后勤運輸保障對戰爭形態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戰略輸送能力是軍隊后勤運輸保障的難點,加快軍隊戰略輸送能力的建設,提高戰爭中軍隊遠程輸送的能力,是打勝仗的前提和基礎,有利于順利完成控制戰斗危機、強邊固防、遏制戰爭、反恐維穩的多樣化軍事任務。因此,應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空運和投送力量,加快研發大型軍用運輸設備的步伐,加快研制新型直升機,改善我國軍隊遠程運輸主要依靠陸路的狀況,實現軍隊保障運輸的規?;土Ⅲw化。
3.2糧餉之道,勝敗攸關
“糧餉之道”即糧食等物資的運輸路線,它很大程度上能夠關系戰爭的勝敗,因此常常是作戰行動的目標,保護好糧餉之道也就成為軍隊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另外,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也可以對敵軍的糧餉之道加以破壞,采取糧戰。
中國古代的政治家、軍事家都十分重視對糧餉之道的保護,“夫糧餉之道,系吾軍咽喉,存亡通塞,成敗攸關”,可以看出古代軍隊在戰爭中非常注重糧餉之道。因此古人研究出很多保護糧道的方法,如“糧之己行”、“首嚴接應”、“時時備劫”、“旗幟為渡軍之狀,勿令敵知為糧也”等手段,設法保障軍隊物資運輸安全。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保障本國軍隊糧食物資的運輸安全的同時,還不斷進行糧戰,就是想方設法破壞敵人的糧道。破壞敵人的糧道,導致敵軍物資匱乏,士氣就會下降,而我軍物資充沛,士氣高漲,就能在士氣上壓倒敵方,“軍無糧則氣餒,而不能戰,故對壘久持,絕糧道為第一要義”就能充分證明這種作戰方式的正確性,而且古代戰爭中有很多斷敵糧道的經典戰例,如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個諸侯國謀反,出兵攻打梁國,西漢太尉周亞夫就曾使用斷敵糧道的方法,令吳楚軍隊缺糧,戰勝叛軍。其中“斷敵糧道”這種切斷敵軍后勤物資保障的作戰方略,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四、結束語
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但是后勤保障工作在軍隊中的重要性從未改變,中國古代軍隊的后勤保障觀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為了保障信息化軍隊作戰的勝利,研究中國古代的軍隊后勤保障觀就十分重要。本文分析探討了中國古代后勤物資的儲備、運輸及關于后勤物資保障的作戰計劃,對新時期信息化的軍隊后勤保障建設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志榮.試論中國古代的軍隊后勤保障觀[J].軍事歷史,2011,(4):25-30.
[2]汪翔,霍得森,劉雪濤.論三代至春秋車陣時代戰斗力生成模式的發展[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4):64-68.
[3]買買提祖農·阿布都克力木.漢唐時期西域屯墾及其作用[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0,31(1):46-49.
[4]郜耿豪.論經制兵制度下的傳統糧臺[J].軍事歷史研究,2004,(4):96-106.
作者簡介:
關明啟,1979.12男,漢,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軍事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