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摘 要: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在一帶一路的政策的鼓勵之下,對于道路、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業務量增加,道路和公路的建設規模和里程數也在逐步的擴大。道路和公路建設的規模的增加對于從業人員的數量更多,對于施工的工期要求越短,許多企業為了追趕施工工期忽略了工程的質量問題,影響到了整個公路項目的使用效果。為了保證公路的質量,增加公路的通行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市政道路質量控制要點進行分析,并結合工程案例,從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兩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望能夠為市政道路質量控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防控;市政道路;質量通病;施工
引言
一、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
(一)路面質量問題
市政道路路面主要承受的荷載就是在路面上通行的車輛荷載,除此之外還有暴露在環境中的自然的損耗,如陽光、雨水等。因此對于公路的平整性、溫度穩定性、大氣穩定性等具有嚴格的要求。路面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是直接關系到生命安全的大事,因此需要格外的關注路面的質量[1]。路面質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脫皮
脫皮主要表現為路面上的瀝青面層與基層存在斷層的現象,具體表現為片狀或者塊狀的脫落現象。造成公路路面脫皮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因為面層在施工的過程中為了節省材料在攤鋪的過程中沒有滿足到實際的設計厚度,面層過薄在施工碾壓的過程中不易碾壓成型。然后,在攤鋪的過程中遇到下雨天氣或者路基的水沒有及時排水,瀝青是憎水材料,在有水的條件下,瀝青的粘結性能大大降低。最后,在新舊面層之間進行瀝青的攤鋪的過程中,沒有設置粘層,造成兩層之間具有明顯的脫節[2]。
2、坑槽
即路面上存在凹槽的現象,并且凹槽的深度一般大于2m。凹槽產生之后則會成為整個路面的薄弱環節,凹槽處的應力增加,加大了路面的破壞的程度。路面的凹槽對于行車過程中的舒適感具有較大的影響,如果在車速過快的情況下經過坑槽則會有車失控的風向。引起坑槽的主要原因如下[3:(1)攤鋪過程中,下層的灰沒有清掃干凈造成了粘結性減弱;(2)面層厚度不足,并且瀝青的攤鋪過程中沒有進行嚴格的工序控制,造成了在雨水和路面行車的荷載的作用下產生的路面的損壞造成的路面凹槽的出現;3.在施工之前沒有完全排除路基中的病害,在本來就有問題的基礎之前進行路面的修筑,則很容易產生質量的問題。
3、路面不平整
路面不平整是在公路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多表現為橋梁伸縮縫跳車、坑凹、碾壓車轍、起拱、橋頭或者涵洞出現路面沉降、波浪或者接縫臺階等。路面的平整直接關系到了行車的舒適性,加快了行車過程中路面對于車輪的磨損。路面的不平整也很容易導致路面的受力不均勻導致了路面的快速的損耗,在達到使用壽命之前就需要進行維修,影響了路面的正常的通行能力[4]。
4、裂縫
裂縫的存在則是路面施工問題中最頑固的問題,一般表現為裂縫和路中心線垂直,寬度不一,導致裂縫產生的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1)施工縫之間的連接過程沒有按照施工組織措施進行嚴密的執行,多體現在冬季施工和雨季施工;(2)路面瀝青鋪裝的過程中,攤鋪不均勻造成的裂縫;(3)溫度應力的尋在;(4)路基的不均勻沉降[5]。
(二)道路工程中伸縮縫
當前,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在伸縮縫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伸縮縫的質量問題主要可以分為設計問題和施工問題,設計問題是設計過程中對于伸縮縫的深度和縫寬的設置,施工問題是施工過程中對于設計意圖的執行情況和執行質量。隨著伸縮縫的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的應用廣泛,伸縮縫的質量關系到行車和行人的安全。但是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市政道路工程中伸縮縫存在設置不合理、縫深不夠、間隔不合理等問題。
二、工程案例基本情況介紹
本文以位于福州市閩侯縣竹岐鎮竹岐新區,由一號路及二號路工程為例,各道路基本情況如下:
一號路:路線全長309.354米,道路紅線寬度50米,起點(K0+000)接316國道,向東修建道路,跨過33.6m規劃麥浦河道,終點接竹岐新區三號路交叉口。設計路面標高為黃海高程12.45m~14.60m。道路等級:城市支路;行車速度為40km/h;路面等級: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年限15年;荷載標準為BZZ-100;防洪防澇為1/10;抗震設防標準為6度。
二號路:路線全長1417.383米,道路紅線寬度24米,起點(K0+000)接316國道,向東修建道路,跨過33.6米規劃麥浦河道,與竹岐新區三號路平交后繼續向東,終點接竹岐新區江濱路。設計路面標高為黃海高程10.48m~15.23m。道路等級:城市次干道級;行車速度為40km/h;路面等級: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年限15年;荷載標準為BZZ-100;防洪防澇為1/10;地震設防標準為6度。
三、一號路及二號路工程市政道路質量控制對策
一號路及二號路工程市政道路質量控制對策主要從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兩個方面出發,全面控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路面存在的脫皮、凹槽、不平整、裂縫和道路伸縮縫布置間距不合理、縫深度不夠的問題。
(一)技術路線
1、加強施工組織設計深度
增加施工組織設計深度的制定,把道路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的要點和難點進行詳細的規定。把影響道路工程質量的因素進行識別,尤其是進行針對性控制,如瀝青攤鋪的過程中嚴格控制瀝青的溫度、瀝青的攤鋪速度。
2、加強審查設計方案的合理性
設計方案直接關系到了工程的質量,在施工之前需要對于圖紙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對于設計不合理、設計不到位的情況進行提出和協商,爭取在施工之前把圖紙中的遺留問題都解決。尤其是需要進行審核道路施工縫的設置的間隔和伸縮縫的深度。在設計過程中還需要控制道路的坡度和排水措施,方式道路路面上的積水引起的路面的破壞。
(二)管理路線
1、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
質量監督體系,能夠有效的保證設計圖紙、施工原材料、施工工序質量全方面的總控。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把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身上。遇到施工問題需要進行及時的匯報和解決,對于重大的施工問題需要及時處理。
2、強化質量控制力度
強化質量控制力度,保證在施工過程中的全方面的質量控制。在材料的出廠檢查、入場檢查、施工之前再次檢驗,施工之后的成品檢測,需要認真落實各項的檢測機制。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施工過程中的完善的檢查機制,如旁站等。
3、重視施工人員素質
施工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了施工質量的好壞。除了施工之前進行設計交底之外,還需要注意施工人員的培訓,尤其是對于施工過程中的流動人員,上崗之前需要培訓滿一定的學識。還需要有定期的培訓制度,保持施工人員的能夠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
四、結論與展望
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了車輛和行車的安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情。在道路施工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道路的質量。所以,本位主要結合筆者的工程施工經驗,以福州市閩侯縣竹岐鎮竹岐新區,由一號路及二號路工程為例,從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兩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陳孝.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難點及存在的問題淺析[J]. 工程技術:文摘版, 2016(12):59.
[2] 倪鋒. 淺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質量影響因素和質量控制要點[J]. 工業, 2016(12):199.
[3] 楊宇仃, 邢彥雷. 淺談市政道路工程水穩層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16(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