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富
摘 要:法律不僅可以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同時也可以幫助高校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為高校的教學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安全事件頻頻出現,這樣不僅會擾亂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同時還會給高校教育工作的穩定性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本文將從法治思維的角度,對加強高校安全管理的措施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首先對法治思維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運用的意義進行了闡述,然后分析了校園安全事件多發的原因,最后介紹了法治思維下加強高校管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法治思維;加強高校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我國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當遇到侵權問題時經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些維權不僅僅表現在社會群眾中,同時也體現在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中,如網上流傳的學生“狀告”學校的案例及學生和高校之間的糾紛問題,引起了社會和學校的廣泛關注,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會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因此要想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在管理工作中融入法治思維,從而實現教育工作的法治化軌道運行,這樣才能有效的維護學生和學校的權益,有效避免學校和學生之間發生糾紛。此外,加強法治思維在高校管理中的運用,也是全面推進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和途徑。
一、法治思維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運用的意義
高校是以師生為主體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工作,以培養合格的社會人才為目標的機構。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學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面臨的矛盾主要來源于學校與學生、教師之間。一方面,學生作為學校的重要管理對象,校方有權對學生行使權威性與約束性,而學生也有義務服從管理;另一方面,學生還是學校的服務對象,所以教師和管理人員必須要對學生提供必要的服務功能,在這個過程中兩者之間存在平等的關系,學生有享受教育并獲得學校合理的教育教學資源的權利。因此學生在高校管理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校的安全和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學校在安全管理中必須要以法制化維度加強對學生進行管理。由此可以看出法治思維對于促進治校具有重要意義。
二、校園安全事件多發的原因
1.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通過分析當前社會最熱門的復旦大學的投毒案和臺大潑硫酸案,可以發現,學生之所以這么做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法律意識淡薄,不懂得如何用法來維護自己權益。另外,由于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心理還不夠成熟,再加上平日里家長的溺愛使得學生在處理問題時,嚴重缺乏理性,在做事時不會考慮到事后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導致悲劇事件接連發生。這些悲劇的發生都與學生嚴重缺乏法律意識有關,因此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要應用法律思維。
2.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夠重視
就目前我國各高校管理模式來看,很多高校在管理上都會采用開放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及時發現潛藏在學校中的安全隱患,這是一種對學生的安全極其不重視的表現。而學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大多數都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上,同時對安全教育的策略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況,進而將安全教育局限于說教方式上。另外,校園媒體和社會媒體對于校園安全教育的宣傳工作極其不重視,而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了安全事件發生后。
3.社會危險源多
大學校園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現階段的大學生平時作業非常繁重,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這樣就會導致每次放假的時候他們都會徹底放松自己,迫不及待的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對于平日經常被關在學校的學生來說,對社會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在遇到新鮮事物時都會主動的進行接觸和嘗試,這樣就很有可能在將社會上的危險因素帶到校園中,從而使其成為校園中的安全隱患。
三、法治思維下加強高校管理的有效途徑
1.鼓勵學生學法、守法,提高法律意識
人們在享受法律帶來的權益時,必須要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公民,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很多大學生都認為法律是社會中的事情,離他們過于遙遠;還有一些認為,法律是書上的長篇大論,跟他們的生活沒有聯系。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已經步入到社會的工作者,都不能脫離法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法治社會中,所以法律所限制和影響的是每一個社會公民。對此,作為高校的安全工作管理者,必須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普法的工作中,利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向學生群體中擴散,這對推動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加強校園安全法的宣傳,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
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都與學生安全意識薄弱有關,因此要想避免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就必須要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從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學校和社會媒體必須要加大校園安全法的宣傳力度,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校園安全防范氛圍,同時還可以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安全隱患意識。要想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強安全教育,而安全教育對于現階段的大學生來講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教育過程,良好的安全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珍稀生命,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必須要重視安全教育的實施,并在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極滲透安全教育,教會學生相應的安全知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讓安全教育在學生的生長過程起到關鍵作用。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教師是校園安全管理的中堅力量,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工作中要積極宣傳校園安全法,鼓勵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校園安全法規,此外也要多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效開展家校共教,以此進一步拓寬安全教育的范圍,全面加強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安全防范和保護能力。
3.加強巡邏防控,消除安全隱患
在日常管理中要將重點放在排查安全隱患上,并積極加強巡邏防控,這樣可以徹底的消除校園內的安全隱患。安全隱患是高校安全事件頻發的導火索,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只有對安全隱患有了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給予解決,從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隱患可以分為多種不同的分類,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而重大事故隱患就有所不同,它的危害和整改難度很大,需要制定詳細的整改和治理方能才能將隱患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所以高校內的安全隱患不能小覷,必須要將巡邏防控落實到實處,并且要將巡邏防控處于常態化,在排查隱患時不能只針對人和事物,必須要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巡邏防控,以此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法治思維下加強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必須要大家一起參與進來才能完成這項工作,因此教師和學生必須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進來,積極加入到普法、學法、執法的隊伍中,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法、普法、守法氛圍,這對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而使學生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在法律思維下構筑校園安全防線,能夠有效的提高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質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防止和降低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琳, 吳德鈺. 法治思維下加強高校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 法制博覽, 2019(03):137-138.
[2]萬華. 法治思維下學校安全工作現狀調查與思考[J]. 學校管理, 2016(3):24-26.
[3]許峰. 法治思維下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與前景[J]. 才智, 2016(19):122-133
[4]吳昊鵬, 余航. 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思維融入及現實意義闡述[J]. 信息記錄材料, 2017(7):125-128